近日,国内知名汽车设计师马征鲲加盟吉利汽车在业内掀起了一次不小的波澜,早些时候也有传言称马将加盟另外一家本土汽车企业。在国内众多自主车企热衷于在设计团队上“打国际牌”的之时,一些企业对本土汽车设计人才的器重耐人寻味。
由于汽车工业起步晚,我国在汽车造型设计上的经验积累非常少。早期本土车企在市场上推出的车型,都被冠上“山寨”之名。这种做法对于本土车企而言省去了许多时间与成本,也降低了重新设计车型的风险,但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提升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这种简单的拷贝难以持续。于是,许多本土车企开始尝试将设计外包给国外知名的设计室,抑或聘请国外设计师为其设计车型。中华骏捷、东风风神等车型也均出自外籍设计师之手,但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像他们的外表那么出色。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谚语在汽车设计上并未灵验。事实上,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仅仅依靠造型设计的改善显然不能提高一款车型真正的竞争力。若只是请设计师改善外观,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一辆车在市场上能否有出色表现,考验的是车企体系的竞争力,外观设计、质量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先进性以及品牌文化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回到汽车设计上,如果聘请国外设计师,出发点不仅仅是改善一辆车的外观,而是将汽车设计视作是改善汽车整体竞争力的一部分,而且将这项工作摆到一个真正被重视的地位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位国际咨询公司的分析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中国本土车企使用国外设计师只是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崇洋的心理,而并没有将设计这项工作在企业里的重要性有所提高。“这只是面子工程。”这位分析师说道。而国外设计师能否将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应用到本土汽车企业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因为本土的汽车设计、汽车工程人才稀少,能够与国外设计师对话,并将其经验转化的人才就更加稀缺。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本土人才作为基础,即便重金请来外籍设计师也无济于事。
由此可以看出,本土人才的培养依然是根,如果缺乏这个根,那么与国外设计师对话的机会也没有了,学习与交流更是无从谈起。而与外籍设计师相比,中国本土设计师拥有许多独到的优势。首先,许多本土设计师不仅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把握,在汽车设计中可以较好地与本土文化融会贯通。其次,本土设计师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更为了解,能够准确捕捉消费者的喜好,从而也有利于设计思路的形成。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许多跨国企业挖角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原因,马征鲲、乌琳高娃、龚冯友等知名国内汽车设计师均曾受到通用、奔驰、PSA等知名跨国车企的青睐。
马征鲲和龚冯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本土汽车设计师的水平一直在发展,而中国自主车企的设计水平总是跟不上。这与本土车企竞争压力大不无关系。本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重视,但本土车企普遍面临竞争压力大,导致他们急于求成,期望在尽可能短的周期内,设计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车,这样显然不利于本土汽车设计水平的提高。
“什么时候在华经营的外资车企纷纷招聘本土设计师,中国汽车的设计才算成功。”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