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首页
原创文章
新闻中心
客车论坛
新闻专题
图说客车
客车产业精品客车客车企业
配套产业配套产品配件市场
客车用户客车租赁
海外市场国际客车
行业研究
技术交流
客车人才
二手客车
客车会展
校车选择
政策法规
English
当前位置:客车人才首页 >> 人才新闻 >> 奥迪与一汽轿车对调“营销舵手”

奥迪与一汽轿车对调“营销舵手”

2012-07-23 作者:郭小戈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大小:【】【】【
关键字:汽车人才

  7月17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正式宣布,即日起原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葛树文将接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并与总经理薄石共同负责奥迪品牌国产车及进口车在中国的营销工作。而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将出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这也意味着,外界盛传的两者对调工作岗位一事最终尘埃落定。有分析指出,这种人事对调并非意外,大型国企中合资品牌往往承担着人才输出的重任,这也看出了一汽集团欲加速一汽轿车发展,突破自主品牌的发展天花板。

  涉及多名人事变动

  据了解,本轮一汽集团内部人员调整,主要是涉及一汽大众奥迪与一汽轿车两个公司,也就是原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葛树文将接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一职,而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将出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据了解,葛树文毕业于吉林大学,2001年获得美国富利民基金会提供的全额留学奖金,赴美国圣里奥大学攻读MBA课程。2007年,他继续深造获得了吉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从1987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葛树文一直服务于一汽集团,先后担任了一汽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一汽轿车公司轿车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务。他于2005年正式接任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并于2009年兼任党委书记一职直至今年7月。

  长期以来,葛树文对外界一直十分低调,即便在奔腾取得较好的市场成绩,也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很少被外界所关注。2008年,B50上市后在面对合资品牌围攻,自主品牌天花板效应时,葛树文推出了主打高性价比,让消费着从产品质量、技术、品牌到制造工艺感受一汽的出品策略,随后迅速打开了市场局面,也奠定了一汽轿车的市场地位。

  然而,两者的对调却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一汽集团的这种人事安排并非专利。在所有的汽车企业中,合资公司与自主品牌之间的人员更换都是家常便饭。”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2009年一汽丰田的诸多中高层就曾经被调换出合资公司,转任自主品牌业务部门。

  除了两名高层调整,有消息人士透露,原一汽大众奥迪负责销售业务的副总经理柳燕和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杨大勇也将离开,但具体去向尚未被证实。

  谋求自主品牌高端突破

  本次张晓军从掌管高端豪华品牌奥迪,转型主导自主品牌一汽轿车的发展,恰处于红旗H7下线之际,而红旗一直致力于省部级公务用车的政府采购。这也被外界解读为,一汽轿车要用张晓军在高端豪华车市场的营销经验,让自主品牌突破品牌天花板,实现红旗的高端化发展。

  据了解,张晓军是从2005年1月被任命为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奥迪品牌的副总经理;2006年1月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成立至今,他一直担任执行副总经理的职务。6年来,张晓军与三任德方总经理携手合作,带领团队在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战略框架下,不仅使奥迪在中国高档车市场上始终牢牢占据销量领先地位。目前,奥迪在华销量从2007年首次达到10万辆,到2011年首次突破30万辆,始终在与奔驰、宝马等对手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而由于合资公司的性质,中方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担任公司的高管、中层,这些高层经理人员,能够接触到外资在合资公司中的最高程度的技术、管理、市场、财务等方面的经验与数据,而随着人员的向自主品牌的流动,这些经验将随着人员流动到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并能够实质性提升本土汽车企业的管理、技术、市场的水平。”张志勇表示,这种从合资企业的人才溢出,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

  不过,摆在张晓军面前的,并非一份理想的数据。有数据显示,一汽轿车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26.53亿元,同比下滑12.45%,净利润仅为2.17亿元,同比下滑88.34%,其中第四季度亏损高达5.3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在市场持续调整的情况下,作为自主品牌的一汽轿车,也难以扭转颓势,销售整车仅为9.17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35.50%,预计亏损4500万元至7500万元。

[编校:阳光]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以上信息的更多内容,请填写以下表单:
咨询栏目: 人才资讯 验证码:
您的姓名: E-mail:
您的单位: 职 务:
您的电话: 传 真: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中国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实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