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生尽快成为合格汽车产业工人,学校需要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就业时与工作环境的距离。
汽车产业在中国目前还处于上升期,汽车、交通相关专业的方向也比较多,毕业后可以到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厂、4S店、保险公司等处工作,前景广阔。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随着企业用工要求不断提升、需求量不断增大,拥有一技之长的职校毕业生逐步受到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储备技能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据了解,深圳每年对技能人才需求约10.5万人,而具备技能等级的求职人员仅5.3万人,缺口约5.2万人,其中中级工以上缺口每年达3.7万人,高级技能人才更是极为缺乏。
汽车行业人才供不应求,国内此类人才缺口超50万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深圳知名大型企业都开始走进职校举行招聘会,甚至“预定”招聘毕业生。深德技工学校的邓主任提到:“深德每年毕业生大概2000多人,不愁就业,都是企业直接向学校下订单,来预定技能人才。例如比较热门的物流、汽车、模具等专业,学生不到毕业就已经被企业签约。随着新一代企业家管理观念的升级,在新形势的需求下,职校也开始走进企业,定向为企业员工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更加规范、专业的技术人员,使技能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而汽车产业在中国目前还处于上升期,汽车、交通相关专业的方向也比较多,毕业后可以到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厂、4S店、保险公司等处工作,前景广阔。中职院校的交通、汽车类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公路交通行业、汽车制造与服务业、交通信息物流业的技能型人才而开设的。专业课通常实行数字化仿真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培养出中、高级和预备技师三个技能等级,中专、大专两个学历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该类专业对实际操作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必须配以相匹配的硬件设施,比如需要有功能齐全的汽车、物流、营销、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室。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市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60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人。在这一趋势下,优秀的交通、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介绍:“汽车制造、车辆工程、现代物流等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供不应求,目前我国此类人才缺口至少超50万。”
家长成见、培养人才耗资巨大,中职院校正在承受缺口压力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国内的道路维护、汽车维修人才缺口近百万。但是,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全国设置这类服务性专业的高校还不多,规模也不大。因此,中职院校正在承受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压力。
“国内大部分从事汽车维修服务工作的人员月薪并不低,中小城市的大约2000元,大城市的能超过5000元。但是,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从事这一行业,总认为说起来不体面,工资再高也就是个修车的。”深圳某中职院校相关负责人摇着头说,“职业本不分贵贱,何况这类专业还是靠技术、凭本事拿工资的。还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基础课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选择上技校、学汽修。但事实上,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早已备受国家教育部门关注,希望大家也能抛开所谓的成见,与时俱进。”
民办教育专家、信孚教育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信力建也持这一观点:“中国教育的方向一直以坐着读书然后出人头地为正统,所以逼得大家一窝蜂一门心思搞应试教育,职业技术培训自然被忽视被看扁了。”就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难度越来越大,公务员这口锅也还是一直在“沸腾”,从这个角度说,缺乏现代公民理念的教育制度,难免与市场和产业发展脱节。
除了社会对职教存在的偏见,汽车相关专业的高投入也阻挡了职校扩张的步伐。深德技工学校校长李涴林告诉记者,他们很早就看好汽车产业就业市场,但是由于投入太大,一直都没有大规模扩张。比如学生动手学修车是要“耗才”的,一个发动机学生学修几次就要报废。“你要学生会修理"宝马"、"保时捷",你就得买得起这么高档的设备让学生来修。”
“汽车修理专业的投入不少,汽车制造专业投入就更大。”李涴林介绍,汽车产业链的“中游”是“汽车制造核心群”,这个核心群的关键和主导,就是“汽车制造”。他认为传统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中,由于投资大,涉及到汽车的专业往往是只局限在“汽车维修”和“汽车营销”的较小范围之内,就把汽车制造这个核心排除在外,从而造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的缺位。
实际上,汽车制造所需要的产业工人数量并不逊于汽车维修和销售的人员。深圳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和与其配套的总成、零部件、内饰件等公司,职工都是数以万计,还不断向技校要人。
为什么企业有大量需要,技校却不培养呢?这就是由于制造专业投入巨大。据介绍,要让学生尽快成为合格汽车产业工人,学校就需要营造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就业时与工作环境的距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因此教学设备投入就非常大。
不妨鼓励更多的企业来办职业技术学校
可以说,职业技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老印象,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端行业开始走校企结合的路线,在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同时,也让技能人才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尚德技工学校的薛主任介绍说:本校刚毕业一年的学生蔡丽华,目前就业某知名电子厂,月薪已经达到8000元。在采访深德技工学校易主任时,他也提到,学员除了薪水之外,对成长空间也更为注重,期待在技能职场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民办教育专家、信孚教育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信力建也建议不妨鼓励更多的企业来办职业技术学校,“既可解决校企之间合作的困难,也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学习与运用,缩短学生就业与工作环境的距离。同时,企业的选择更贴近市场,更懂得学生发展方向。”
职教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邱川弘认为,时至今日,校企合作仍处于低水平,仍没有大的突破,大部分仍停留在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简单层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育部门、院校一头热,但校企合作的另一方企业却热不起来,没有合作的积极性,没有合作的动力。这就需要政府制订政策和税收优惠,让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得到好处。“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必不可少,单靠学校、单靠实习设备,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出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的合格人才。”邱川弘说。
除了在汽车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前提下校企合作可以提前预订人才之外,校企合作还有两个优点,一是结合企业的创新发展要求,二是员工在工作中发现不足、不断提升的需求,使职业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教育培训,更促成了“边工作,边学习”的“企业校区”现状。尚德技工学校的薛主任说:“企业和学校合作,打造了企业校区这一新的技能教学模式,企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岗位实践机会,学校在教学时也让学生及早体验和适应岗位实践锻炼,一站式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职业学校来讲,也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课程和专业,而是通过了解企业需求进行办学,重点搞特色专业办学,强项专业办学,更加重视专业的针对性、紧缺性,近年来,更是结合市场新需求,开办如航空服务、地铁服务、海运客运服务等专业,不再一味地追求热门,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加注重能否切实提高学员在工作中的实用性,真正向高、精、专的方向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