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华晨集团赴欧洲进行招聘人才的团队出发了。
这次华晨汽车准备大手笔在17个专业领域,制定了20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涉及发动机、整车安全、造型、汽车新能源、模具等专业领域。
记者在华晨汽车深入采访此次出征海外招揽人才的背景时了解到,几年来无论是自主品牌战略的实施,还是集团管控的管理变革,都贯彻着华晨汽车集团总裁祁玉民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战略布局。针对华晨汽车“人员多、人才少,冗员多、底子薄”的情况,祁玉民提出了“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人才总战略。
汽车人才争夺战延伸到国际
在迅疾而来的市场拐点激发下,中国汽车产业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特别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几乎是生死攸关的。正像祁玉民说的那样,过去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是井水犯了河水。市场已经形成了合资品牌、合资自主品牌、完全自主品牌在各个层阶上的混战。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这几乎成为自主品牌整车厂商的共识。
“只有人才,才能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燃眉之急。
要“技术领先”就必须有领军型的技术人才;要“国际化经营”就必须有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所以,人才是一种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在市场争夺白刃相见,规模争夺风起云涌的表面热闹背后,始终存在着一场人才争夺的暗战。而且,人才争夺也有从一贯的潜伏暗算的战线向明火执仗的公开交战发展的趋势。
有研究者指出:从去年底开始,汽车人才的竞争主目标已经从管理经营型、市场营销型人才的争夺,转移到研发创新型、整体团队型人才的争夺。人才争夺的主战场甚至已经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可以说,中国汽车人才争夺战在全世界展开。
今年车市颓势已成定局,销量不断下滑,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伴随车企人才争夺空前激烈的形势,各大整车制造商纷纷走马换将,以应对变局。车企高层流动加剧,上半年,涉及车企高管人事调整超过20多例,这还不包括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动。
下半年,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业内人士预计,更大规模的人才流动和高层调整会出现在年末。
面对车市萎靡,车企纷纷转型,由原来的依靠合资车,挣组装费、加工费,走向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几乎囊括了汽车产业的所有领域,各大车企纷纷出击欧美和日韩,全面拉开中国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的国际人才争夺战。据悉,继吉利、北汽、东风之后,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车企也将有更大动作,出兵海外招纳人才。
中国车企的人才争夺战从国内打到了国外
人才就是决定性的因素。祁玉民曾在公开场合有过这样的一番感慨:“我们必须要有一批拥护改革,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人;一定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有魄力,要善于打破常规,不能按部就班;汽车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所以必须要有一批有梦想、有激情、有魄力、有能力的人担当重任。”
为此,人力资源部门把“人才强企”战略分解为五大子战略组合:人才资本投资领先策略、人才价值实现策略、人才结构调整策略、人事制度改革策略、人才整体开发策略。人才既然是一种战略资源,那么,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就应该优先于其他各项投资。特别是引进稀缺的急需的不可替代的高端人才,要不惜重金,要舍得投入,优先投入,实施“人才资本投资领先策略”。人才价值实现过程是人才资本的投资回报过程,是人才作用得以发挥的过程,“人才价值实现策略”是人才强企战略的关键环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