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媒体互动 > 救陕汽于水火

救陕汽于水火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2日 00:00 作者:张玉浦 葛帮宁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改制后,陕汽利用2.5亿资金,再通过银行贷款发展陕汽。我跟银行的关系还可以,他们也很信任我。资金进来后,我千方百计提升陕汽重卡技术。过去陕汽的桥质量不过关,天天加班加点也做不出来,经过技术改造过,陕汽一下子能够生产全国重卡里最优秀的桥。


    被剥离出来的辅助产业涉及职工2000多名,当时很多改制的国有企业的做法是把这些人推到社会上,我没有这样做。我利用陕汽的名声吸收社会资金,让民营企业参股,有的投入200万~300万,最多的投入1000万~2000万,成立规范的股份制公司。


    现在,他们都发展得不错。原来的陕汽总厂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怎样你清楚吧?改制后成为德仕集团公司,做零部件,今年年产值预计能达到七八个亿。还有三产公司,过去是为了解决职工家属就业问题,主要打蜂窝煤,后来逐渐发展成配件厂,经过改制成立万方公司,现在产值规模是六七个亿。这样的公司大概十几个,都给救活了。


    左手牵曼,右手征地


    从曼公司引进F2000技术,使陕汽有了吃饭的产品;策划北郊基地建设,进一步稳固了陕汽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


    2002年9月陕汽改制完成,等内部稍稍稳定后,我就开始考虑陕汽今后的发展问题。2003年策划了两件大事。一是从曼公司引进F2000技术。早在1994年时,陕汽就跟曼公司有过合作,引进了大客车底盘技术,即现在的欧舒特公司,只生产底盘,不做整车。从长远发展看,今后可能也会涉足整车业务。


    有了这个合作基础,我们就推动跟曼公司在重卡领域的合作。当时曼正在准备F2000的换代,也就是后来的TGA,两者技术一脉相承,有很多通用件。曼也愿意卖掉F2000技术,而陕汽也特别需要有个吃饭的产品,毕竟F2000技术比斯太尔先进多了。


    2003年我们开始跟曼谈合作,技术引进我有个创新,就是拆分购买。一方面,陕汽本身规模小,搞整车引进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当时国家对整车引进管理很严,分开购买能规避这个层面的操作难度;另一方面,整车引进涉及到发动机,而国内发动机配套相对成熟,已有潍柴和杭发。更重要的,陕汽跟一汽、二汽不一样,陕汽不是大亨,就那么点资金,整车技术肯定买不来,只能精打细算。


    引进思路确定后,我们再跟曼详细谈判:要什么样的桥,多少个品牌,价值多少;要什么样的驾驶室,什么技术,什么价钱;然后是底盘。最后谈下来的结果是,除发动机外,驾驶室、底盘、悬挂、桥等加起来,花了不到5000万元。


    谈判也有意思。我们4人代表团跟曼公司3人代表团在维也纳连续谈了4天,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这4天。有一天,快谈到下午5点了,对方说,哎呀,我们欧洲法律有规定,下班时必须下班。意思是今天不谈了。我说,你法律也好,什么也好,我那么老远地跑到你这里来,事还没谈完,先别急着下班。


    曼有曼的用意,我有我的打算。对方说,那你报个价。我就报了一个价。等到双方侃得差不多时,打个比方,我报价100万欧元,对方要价150万欧元,然后他慢慢落,我慢慢涨。等离我们期望值差不多时,我说,这样吧,咱们采取一个公平合理的折中办法,双方报价加起来除以2,相当于取中间数。对方欣然接受。


    对于技术转让,曼公司有很详细的条款。在谈判现场签定的协议对技术如何转让,曼公司的专家到陕汽多少次,如何指导,零部件如何国产化,图纸如何交割等,都做了很详细的规定。此前我们曾参与斯太尔的技术引进,对技术引进程序已很熟悉。


    合作中,我的另一个创新是:只引进技术,不涉及品牌,让陕汽保持独立品牌。曼也答应了,可能曼觉得当时陕汽不行,如果把品牌让出来,对它不一定是好事。这就是陕汽德龙系列重卡的技术来源。


    另一件大事就是策划北郊基地建设。为何要建新基地?我有个基本观点,陕汽的东郊基地和麦李西沟,实实在在地讲,跟国内外其他汽车企业比起来,那不叫汽车厂,只是零零散散的几个大车间。我对大家讲,陕汽现在发展速度很快,但你们不要只满足于现状,如果只维持现状,将来陕汽在汽车行业里肯定没有立足之地。


    我带着班子成员在西安到处选地,大多数人看中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确,那里环境条件较好,但开发区只能给我1500亩地。一方面我觉得土地不够用,另一方面,发展企业,不是说要寻求怎么舒服,还要看给企业的条件。


    经过多方比较,我最后确定在北郊建基地。我很感谢聂(新勇)总,这件事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我们从2003年开始策划选地,当年年底就谈好了土地。


    多年后,班子成员才跟我说了实话,实际上他们大多数人内心都不理解这个决策,但他们还是愿意跟我走。一是源于我的诚信,二是我在陕汽的威望,这些成员是我手把手带出来的,每次我都能给他们带来信心,所以他们都相信我。但他们有很多担心:那么大的工厂建起来后,如果没有市场怎么办?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明白,我是决策者,做决定后的责任要由我来承担。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media/2010/1022/article_25171.html
媒体互动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金龙公司总部新厂区位于南京溧水开发区,旗下有大客车、轻型车、乘用车...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