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龙发现欧洲
今天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型企业都在宣称中国是其最看好的市场,在试图探究挥金如土的中国新贵阶层同时,中国的企业家们也都蠢蠢欲动。于是,新一轮来自中国的海外战略正在席卷欧洲。
一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中国人在欧洲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他们代表了另外一类闯荡欧洲的传奇故事,延续着中国移民闯关东、下南洋、远赴欧美的创业精神,而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他们的故事也同样传承了这一时代独有的神髓和气质。
中国客车业在过去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其产销量已经逼近全球总量的1/2,处于龙头地位的客车企业,其生产规模已在全球客车企业中排名前列,他们对海外市场的探索已有多年的历史,在产品开发、营销手法和商业模式上获得长足进步。但是,除了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外,欧洲的探寻者还并不多,作为打头阵的大金龙,欧洲机会是多样的,这块大陆的每个部位都蕴藏着机会和困难。要想在欧洲发现机会,首先要理解这块充满差异性的大陆。
这对于即将前往欧洲寻梦的中国客车企业来说,是除了安全、技术、排放等硬指标之外一道无形的“坎”。
差异性大陆
2012年8月,在伦敦的各个角落,当所有人沉浸在一个又一个PARTY中,为奥运欢呼,更为生活喝彩时,大金龙海外综合管理部经理韩志红却绷紧了神经,大金龙的“欧洲之星”作为驶入伦敦奥运村和奥运场馆的唯一中国客车品牌,零距离为组委会官员、运动员、裁判员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对于大金龙来说,这次伦敦亮相不容闪失。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如今已有100多辆金龙客车驰骋在英国的大街小巷。
此刻,韩志红用手缕缕头发,优雅地坐在沙发上,这时的她是全然放松的。“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韩志红对《汽车观察》杂志记者说,历时半个月的运行总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早在上个世纪,大金龙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快速成长,从1988年12月建厂时简陋、原始的车间,发展到1999年一举占据中国客车行业的老大地位,成就“国车金龙”品牌。
和国内其他客车企业有着类似的经历,在拓展全球事业时,大金龙一开始所接触的也是东南亚、中东等周边国家,只是相较而言,大金龙的海外事业起步还是走在了客车行业的前面。
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本有留校机会的韩志红希望在企业有一番作为,当时选择了大金龙,最开始被安排在国内做销售,天生爱与人打交道的性格,加上外语功底好,在大金龙准备布局海外的战略中,她又成为了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在国内市场取得战略性成果时,大金龙就开始酝酿“国际化”的谋略,1996年,韩志红就参与了针对了周边国家的考察,最紧张的时候,6天跑了5个城市寻找合作者,但并未有太大的突破。直到2000年,大金龙海外事业首次取得突破,一次性向伊拉克出口了30多辆豪华旅游客车,成为当时国内惟一一家大批量向中东地区出口整车的客车生产企业;此后,2000年至2001年,大金龙陆续为香港提供了200多辆豪华双层客车。
十多年来,打入欧洲市场的不易韩志红体会尤为深刻,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公司,其汽车用户也格外“挑剔”。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以进入欧洲市场作为检验其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营销能力的领先性标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进入欧洲市场对于大金龙来说是水到渠成的。2003年,大金龙在国内久负盛名,远在欧洲的岛国马耳他正面临大批量更换公交车,负责产品采购的托马斯集团旗下的CVI公司来到中国寻找生产商,并把国内主要的客车企业全看了一遍。
“当时,他们在我们绍兴公交车生产基地住了一个多月,进行了实地的考察测试,终于决定将订单交给大金龙”,韩志红回忆道。
对于最终能获得订单的原因,韩志红认为还是产品和技术起了决定性作用。当时国内的客车厂还基本是简单拼装,大金龙已经从早期资源整合型到发展自己的生产技术工艺,它也是最早在国内生产低地板的公交车,这和马耳他的需求不谋而合。
尽管获得青睐,但是沟通和产品要突破的技术壁垒成为当时最大的难题,尽管当时马耳他还并非欧盟国家,技术和品质门槛还不及现在这么高。
在一步步的磨合后,大金龙了解到欧洲的很多测试项目,这为2005年大金龙欧洲之星XMQ6127在英国测试并拿到了中国客车在欧洲的第一张认证证书——英国VCA认证,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8月4日,46辆11米低地板公交车出口马耳他金龙交车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也是中国客车第一次出口欧洲的日子。国家商务部欧洲司官员、马耳他驻华大使代办等专程从北京赶赴已持续10余天高温天气的上海,出席新闻发布会和交车仪式。作为大金龙在马耳他的代理商,CVI公司在代理了这批车后又陆续代销了36辆大金龙公交车。
打开马耳他的大门就如一粒种子,在大金龙日后挺进欧洲的道路上顽强萌发,同时也为日后的更大一笔订单埋下了伏笔。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关注校车安全永不过时[07-12]
- 十年 客车行业酝酿出新的格局[01-04]
- 黄宏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发展之路[11-21]
- 大陆集团推出48V车载电力技术[11-29]
- 海格百亿大单:“水到渠成”的收获[11-28]
- 安凯宝斯通以实际行动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龙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实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