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未开的特力马
续签难题
张豫:Telematics确实是包罗万象。红旗的张总这边跟整车厂有很多合作,从您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这项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况大概是怎样的?有没有大概的渗透率,有哪些主要的厂商现在都在做?
张津诗:在中国,Telematics我们走得早了一点,我们第一个做的是跟车载车机相关的,产品2008年在美国上市,硬件供应商是德尔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跟国内一些厂的交流中,得知国内的一线主流车厂都有自己的Telematics计划。作为车载机器的软件供应商,我们深刻感受到所有的服务最终都需要一种表现形式,对于4S店也好,对于保险公司也好,对于供应商也好。比如4S店对客户服务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电话,可能是问卷调查。现在因为技术进步,都体现在车机上,车机就是各种服务的表现形式。
在技术路线上,我们有两种准备。一方面像OnStar、SYNC、G-BOOK这种,基本功能都满足。去年我最怕大家说的是车机手机化,这个根本不可能,不是这个概念。还有一种应用就是我们的应用方式向行业应用去发展,比如说像面向4S店,面向行业的。我们现在的4S平台,包括我们跟大陆后台供应商的合作。比如一个客运集团要拿Telematics系统改一套客运方案,或者我们跟物流公司做一套方案。
作为我个人,领导一个企业或部门时,就是本着两点。第一是见贤思齐的心要有;第二是东施效颦的事不能做,比如说在车上投广告,如果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而允许这种形式存在的话,就太不安全了。包括现在在车机上有一些不靠谱的应用,很多只在手机上应用过的,没经过测试的,就放进系统里去,不能全应用在车上。
张豫:现在像通用OnStar、丰田G-BOOK,在他们的产品和销量上,这些系统渗透率能有多少?能占10%左右吗?
张津诗:我们有内部的数据统计,很不乐观。包括两年之后,第一批客户的续费、续签率很低。所以我们跟一些运营商、合作伙伴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考虑如何提供更好的付费方式,比如跟个人手机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为4S店提供价格,4S店收费等。
张豫:Telematics到底能为消费者带来哪些价值,这些价值是可有可无的吗,值得付钱吗?
张津诗:据我们拿到的调查资料显示,比如OnStar两年后的续费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条路我跑熟了,不再需要这项功能了。
解决办法是,可能需要改变导航等这些功能的使用习惯。现在我们在十个城市开通了实时交通,在开车的时候,可以让后台服务员帮你规划交通路线。这个对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可能会有益。因为现在城市的范围比以前要大,交通状况也更复杂,交通台也不是实时地告诉你交通状况。
还有一个价值就是未来电动车的普及,尤其是清洁能源汽车的普及,使Telematics的意义更大。因为电动车在城市工况下,起停特别频繁,电池损耗特别大,告诉用户路上哪儿有充电站、哪儿有维修的地方就成为服务的重要内容。
然后,对于续签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钱怎么个交法?一次交两千块钱,你会觉得很多,一个月交一百多,你可能就觉得无所谓了。比如可以在每次保养的时候,除了5000公里一保养以外的费用,再交一笔费用。
张豫:张总提到了很重要的内容,包括续签率比较低这个问题。像美国那边OnStar的服务费用是199美元、299美元,很多消费者在服务到期后就不去续签了。在中国这边,您接触这么多的整车厂,把这种服务的价格控制在什么范围是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的?
张津诗:中国运营商的态度很关键,因为国内的情况跟国外不太一样,国外的汽车厂有实力去建立一些服务机构、呼叫中心,中国车厂无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离不开服务通道。
Telematics是新生事物,中国运营商的一些实际做法体现出他们至少都有这个概念。至少我们知道的几大运营商都在努力推进这个事。这就有可能促成这个网络快速铺开,车厂和他们捆绑在一起,让消费者以很低廉的成本享受到很好的服务。
但车厂的服务是不是需要再另外付钱?这个服务可以通过别的表现形式来体现,比如你4S店告诉我这车从卖出到保养到坏的时间,这个期间怎么进行服务,能创造多少价值,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体现出来。
张豫:运营商、主机厂这块500-1000元的价格能接受吗?或是认为这是一个很震惊的数字?
张津诗:会是一个很便宜的价格。
张豫:如果是很便宜的价格,那我相信它未来的发展应该比我们的预想要好一些。
张津诗:除了运营商的态度、还要看车厂对市场情况的把握,包括消费者的反馈情况。通过我们的平台、通过我们的表现方式,投放什么样的服务。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关注校车安全永不过时[07-12]
- 十年 客车行业酝酿出新的格局[01-04]
- 黄宏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发展之路[11-21]
- 大陆集团推出48V车载电力技术[11-29]
- 海格百亿大单:“水到渠成”的收获[11-28]
- 安凯宝斯通以实际行动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龙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实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