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止 潍柴打造零部件产业新龙头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山东潍坊的潍柴集团,在生产蓝擎发动机的一号工厂,看到拥有国际一流生产线的车间内,工人们忙而有序,一台台发动机走下生产线,被迅速装进集装箱,运往世界各地。而在厂门口,等着发动机装运的卡车早已排成了一条长龙。
“2010年,潍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税125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94.4亿元,同比增长88%。”谈起一年来的成绩,总经理孙承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潍柴生产车间
一家柴油机小厂成长为国内最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之一,潍柴集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样本。
不断增强创新动力
在潍柴动力展览馆的中心位置,一台宝石蓝色的发动机十分引人注目。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介绍说,这是潍柴根据市场中高端需求开发的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速发动机,潍柴人把这台机器命名为“蓝擎”。蓝擎的问世,使高价格的国外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再无竞争优势。
“如果没有蓝擎的问世,就没有潍柴今天的辉煌。”前装二班班长武朝辉告诉记者,当年国家投资1.4亿元,由潍柴从国外引进了斯太尔发动机生产线。尽管拥有这技术领先的产品,但企业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弊端与市场问题结合在一起,使潍柴一度陷于濒临倒闭的困境。
1998年6月,在潍柴最困难的时候,37岁的谭旭光被任命为厂长。他上任后选择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潍柴注入市场的基因,创造客户,开拓市场。
在谭旭光的带领下,以前足不出户的技术人员,被“搬掉椅子”,走出办公室,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重新设计、改造发动机。企业经过全面改革,很快重现生机。
然而,随着市场开拓的不断深入,潍柴人发现,像汽车发动机这样的关键零部件,中国的企业大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靠“价格战”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大功率发动机,由于技术含量也高,研发难度大,多年以来都是被国外企业把持着。面对这样的现实,谭旭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到全球发动机技术最前沿的欧洲设研发基地,借用外脑、联合研发高端发动机。于是,一支由潍柴技术中心主任佟德辉带领的30人科研队伍,来到了欧洲,和一家国际著名的发动机研发公司联合建起了研发中心。
联合研发,让潍柴饱尝甜果。技术执行总裁孙少军说,2000年以前是引进、模仿、学习阶段;2000年到 2005年是和国外研发机构合作阶段;“蓝擎”之后,则是完全自主创新阶段。通过蓝擎发动机的研发,潍柴人实现了“四个一”:搭建起了一个研发平台,带出了一支能战斗的科研队伍,建立了一套先进的研发流程,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研发规范。
在潍柴集团,记者还发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潍柴“应用工程部”,这个以技术匹配研究和开发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却属于营销系统。二是潍柴的营销人员大都是销售技术复合型人才。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