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技术交流 >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需求及优化策略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需求及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6日 09:14 作者:李延娜 来源:公共交通资讯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共同的难题。中小城市城市规模不大,公交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品质、增强公交吸引力是实现公交稳步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中小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公交线网优化的策略方法,并提出了确保公共交通服务高效供给的措施建议。

前言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将影响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居民的出行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作为其公共交通主体的地面常规公交,公交分担率连续降低,发展乏力,如何充分利用线路、场站、车辆、道路、交通环境及资金政策等条件,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高效运送公交乘客,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是公交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城市公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常规公交存在和发展的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大众化的、共享的出行方式,其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与人口分布及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道路结构相对单一,城市空间布局核心集聚特征也更为显著,公交长线、短线、大线、小线等各种类型的公交线路在城市核心区的重复布设,不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同时,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常规公共交通规划不足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公交建设缺乏整体统筹,基础设施用地难以保障,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1)线网布局缺乏整体统筹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普遍起步较晚,不少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营主体都是由个体运营接管而来,公交线路历史遗留的问题较为突出:线路布局规划相对独立,功能上没有城区、城乡的差异,普遍存在城市中心区重复线路,城市新区公交服务相对薄弱的现象;线路布设缺少线网协调性,城市常规公交线网多以线路长、停靠站多的干线为主,快线和支线明显不足,尚未形成“快、干、支”互补的公交线网体系。在居民出行结构日趋多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常规公交竞争力明显不足。

(2)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合理

作为相较于轨道交通等大中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常规公交线路的开辟调整更为机动灵活,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相对较小。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逐年降低,公交基础设施越发难以保障,甚至出现越是公交出行需求越是密集的地区,公共交通发展基础设施不足、场站匮乏、衔接不畅等问题越突出:城市核心区枢纽场站匮乏、首末站设置条件不足,导致线路换乘主要依靠中途站、车辆停保周转困难,公交出行压力过大;新增场站多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由于距离公交主要服务区域距离较远,外围枢纽场站利用率不高,不仅难以解决公交现实的车辆停保、周转问题,还导致公交服务范围外拓受限,公交基础设施用地成为制约常规公交发展的重要因素。

(3)公交运营管理有待创新

公交运营是通过管理调度的形式将公交体系中的人、车、站、场等公交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的高效移动以及资源高效利用。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物流管理等拥有相对完备的政策理论体系、丰富的建设实践经验不同,目前国内外对常规公交需求管理体系的研究不少,但受城市形态不同,出行特征各异的影响,公交运营管理成功的案例难以在复制应用。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公交运营服务多以扁平化、单一化的服务模式为主,公交运营组织管理还处于粗放状态,多数线路高全天运能投入均等化,而现有的公交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市民快速、舒适、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2. 公交发展需求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基本都已经实现公交服务,但公交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公交发展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十分普遍。

一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的交通增长点不断形成,公交发展受场站、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公交服务暂时吸引城市新区居民首选公交出行;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出行需求向多样化复杂化转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共享交通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日益增多,公交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出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盘活公交存量,提高公交网络全面覆盖,提升公交资源高效利用和公交服务有效供给,吸引市民出行首选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网是首选。

3. 公交线网优化策略

居民出行因出行目的的不同导致出行方式、出行距离等各异。公交出行作为机动化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服务首先是及时解决居民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兼顾短途乘客;再以解决重点站客流为主,兼顾经停站。实践证明,一个层析清晰、功能明确的公交网络结构有助于公交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现阶段,中小城市公交线网架构主要是依托城市区域分布、城市产业发展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及公交枢纽场站等布局,从其层次划分、评价指标、优化模型及布局方法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 减少城市中心区重复线路,扩大中心城边缘地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明确线路功能,通过实施公交线网优化调整,逐步结构清晰公交线网结构。

(1)统一筹划,服务分区

过去,城市建设呈现向心性发展的特征,居民出行结构普遍具有向心集聚的特征,以“经验法”开辟的线路往往也能有较好的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不同区域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的不同,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分布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拟合居民出行需求,宜结合区域分布特征、行政区的划分和经济社会活跃程度,划分不同的公交服务分区,做到 “服务区内的一体化程度高,社会经济活动联系较为紧密;适当的区域规模,以城市功能分区为基础,保证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

(2)合理布局,线网分级

围绕公交服务区和客流集散中心确定公交枢纽;以现状公交线网为基础,规划形成分层分级的公交网络。

一是,以城市区域分布和经济社会活跃程度为基础,以区域客流集散区域为核心,结合公交枢纽场站分布及道路基础设施条件,架构为中小城市内部长距离的城市快线网络,提供“点—点”公交快线服务,方便市民长距离的出行;

二是,在快线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状客流出行特征,并以客流走廊、主要集散点以为核心,架构城市公交主体线网,提供主城内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主要居住区之间的便捷联系,满足中短距离的出行需求;

三是,以增强覆盖为目标,结合城市区域建设、道路建设等条件,对公交线网查缺补漏,构造“换乘便捷、灵活高效”的公交支线,满足市民接驳换乘及短距离的出行需求。

(3)循序渐进,滚动优化

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在公交服务相对充足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应在保持现状线网布局基本稳定情况下,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段,优化线网结构,并通过保留、优化、新增、撤销等手段,对所有线路由主及次、分层逐条进行优化调整。针对线路走向优化,首先梳理与区域分布相一致的线路,提升为公交快线,并在空间联系缺乏快线联系的区域适当增设公交线路;再者结合客流走廊分布及城市道路建设条件,搭建城市公交干线,满足多数居民的出行需求;最后完善客流走廊覆盖、连通热点区域减少覆盖盲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完善公交支线网络,增强公交服务能力,培育公交新客流。

(4)创新模式,提升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个体化的交通方式兴起,网约车、共享单车也在迅猛发展,以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为特征的定制公交服务一经推出就广受青睐,主要的就是其线路走向及发车时间可由乘客自己定制,是乘客需求与服务供应为拟合的公共交通方式。在现阶段及之后更长时间内,常规公交将仍是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

城市公共交通要重重压力之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单纯的公交线路调整,并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必须结合公交运营组织、智能化建设、设施政策保障等手段,创新实现公交多样化。一方面应以客流需求、公交运营条件为基础,优化运营组织,实现运能与需求的匹配;另一方面应采用保留继承与优化提升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多种调度运营模式方案、运营作业方案,如采用定点发车、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公交线路服务模式,实现公交服务精细化,提高线网运行效率,增强公交吸引力,助力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4. 展望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衡量城市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成果和公交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经不再是公交发展的障碍,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已经超越技术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公交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城市发展理念不同、发展状况各异,公交需求也各有千秋,公交服务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城市规划建设时预留公交枢纽场站以及公交首末站等,还需要相关部门在通过政策制度的制定落实,为保障公交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设施、制度、资金等支持,助力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江卡. 浅析南宁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西部交通科技

[2]黄焕添,黄君毅.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西部交通科技

[3]裘瑜,吴霖生.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4]严海,严宝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定位与实现》.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72-75

[5]朱海清.城市常规公交线网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tech/2024/0816/article_110640.html
技术交流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金龙公司总部新厂区位于南京溧水开发区,旗下有大客车、轻型车、乘用车...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