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技术交流 > 2019百人会|李冶:“十三五”末 新能源500万辆发展目标有望实现

2019百人会|李冶:“十三五”末 新能源500万辆发展目标有望实现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5日 14:21 作者:木铭 来源:客车网

  2019年1月11-1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在京召开,此次坛主题是“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将围绕汽车零排放和电动化变革、能源转化及传统能源公司转型、未来交通和出行变革图景、下一代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核心供应链培育、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国际创新对接、产业政策调整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1月12日上午,以“全球零排放与全面电动化大会”为主题的高层论坛举行,会上,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发表演讲。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

  以下为李冶演讲实录:

  尊敬的清泰主任,尊敬的黎明副省长,来自国内外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的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电动汽车百人会的高层论坛,共同商议探讨“全球零排放和全面电动化”,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能源局,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从能源工作者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个论坛意义很大,选题、时机都很好。至少,我们感觉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随着我们国家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以及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壮大。在保障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与终端用能的清洁化,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第二,交通领域绿色革命方兴未艾,电动化大势所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发展情况也还是不错的。预估计,去年完成销量大概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50%。这样推算下来,“十三五”末500万辆的发展目标有望实现突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共同总结成绩,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第三,这几年充电桩、动力电池等电动汽车配套的基础和产业,包括在技术方面应该说已经全面铺开。充换电服务和储能网络初现雏形。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快速发展,逐步成为能源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还将高度融合,实现绿色交通和绿色能源转型,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在这些前提下,我们一起研究行业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来谋划推动整个能源行业与电动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意义非常重大。

  借此机会,我也想结合能源工作的一些特点,谈几点思考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简单汇报一下国家能源局会同整个能源行业近期开展的一些工作。我想简单汇报这么几点。

  一是深入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能源领域,积极降低化石能源占比。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清洁能源发展都十分迅速,新增发电装机当中有三分之二是清洁能源。截至到2018年底,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装机已经达到了7.48亿千瓦,其中风、光、水、核分别达到了1.83亿、1.7亿、3.51亿和0.45亿千瓦。全年总发电量突破了2万亿千瓦时,达到了20855亿千瓦时。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已经占全部装机的40%,发电量也接近30%,所以中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国。另外,我们还有将近8千万千瓦左右天然气机组,整个清洁能源占比非常大。现在煤电装机十亿千瓦左右,而且装机增速在逐年地降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化石能源装机总量就会超过煤电。应该说,这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我们初步做了一个预测,到2030年,我们国家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有可能会占到一半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总量可能要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占比可能会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比2005年要下降60-65%。应该说到那时候,我们国家将初步构建起集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并举的能源发展体系。

  二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电动汽车发展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们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们国家充电基础设施达到76万个,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公共桩大概30万个左右,增长速度放缓。专用桩46万个,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也符合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驱动这样一个特点。特别是重点关注的地区,到2018年11月底,北京新能源汽车21.9万辆,充电桩14.7万个,其中私人专用的有10.8万个,占比达到73%,整体车桩比1.49:1。上海新能源汽车达到了23.1万辆,充电桩20.6万个,其中私人专用的是13.8万个,占67%,整体车桩比约为1.12:1。

  三是健全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体系。这里面有几项工作,第一是继续深化互操作性测试,解决车桩兼容的难题。根据测试暴露出的问题,研制标准样机,采用一致性对比的方式,提升24家检测实验室的实验能力,并且完成了交流充电接口模拟器技术条件和直流充电接口模拟器的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第二是强化标准的实施落实,支持充电联盟开展充电设施产品的标识评定,规范随车配送充电桩产品的标准管理。第三,瞄准充电新基础设施发展,组织中电联等单位开展大功率充电标准预研工作,提出了电网双向互动技术标准的发展路线图。这是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方面做的一些工作,给大家简要汇报一下。

  四是引导促进充电网络发展。一方面是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的建设,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组织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建立全国性的统计监测平台,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形成充电服务网络。去年12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万帮等企业在雄安新区联合成立了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推动充电互联互通、强化平台融合互联,实现物理接口、服务信息、交易结算的互通,整合形成充电网络,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应该说,这方面也是一个探索,最后到底效果怎么样,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来考验和下一步补充完善。现在安装一个手机应用,就可以同时查询国内这几个主要运营商的充电桩的信息。这是我想给大家汇报的第一方面,前面已经做的一些工作。

  第二,我们感觉到在这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快,但是行业仍然面临着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主要感觉到有三个方面,一是充电设施的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行业盈利能力也比较低,整个商业模式我们感觉到还不够十分成熟,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这个观点今天提出来,也是供大家讨论。

  二是充电设施的运营企业在整体的产业链中,我们感觉到还是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这个说法。车企的参与度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的升级也难以协同同步发展。提升充电保障能力的相关工作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这是感觉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三是充电设施的总量虽然是很大,但是技术水平我们认为依然是偏低。比如各类的充电设施只能实现单向充电,难以和电网互动。另外私人充电设施也无法提供智能共享服务等等,感觉到这些问题还是存在。这是简要分析一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就是关于2019年或者下一步主要的工作,我们想提一些展望。2018年11月份,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大幅度提升充电技术水平,提高充电设施的产品质量,加快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全面优化充电基础布局,显著增强充电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加速提升充电运营服务的品质,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在前几天,元月8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同志专程到国家能源局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在韩正同志讲话当中,要求我们要从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新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超前部署研究先进储能等战略性前沿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在2019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能源局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扎实组织推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我们考虑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是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我们初步想要借鉴各国先进经验,会同相关部委加大协调力度,来督促车企深度参与充电运营服务,支持整车企业向充电服务运营商购买配套服务,更好发挥车企引领作用,促进车桩协同发展,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同时,在充电价格方面,考虑进一步充分发挥市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第一项工作。

  第二,加快推动先进的技术研发,加快柔性充电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开展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实验示范。加强装备研发,做好技术储备,适应未来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智能互联变革,迎接电动汽车的新时代。

  第三,推动充电服务平台的整合发展,积极发挥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等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在各运营企业信息平台基础上,利用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推动国家级服务平台的整合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充电服务。

  最后,借此机会,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和媒体朋友能够继续支持能源领域和国家能源局的各项工作,来共同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充电设施可持续发展,为交通能源的绿色转型,国家的绿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也预祝本次论坛继续巩固提升,汇集全球智慧,搭建跨界平台,引领创新发展,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tech/2019/0115/article_87635.html
技术交流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金龙公司总部新厂区位于南京溧水开发区,旗下有大客车、轻型车、乘用车...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