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祐铭:感应电机和碳化硅(SiC)一条龙供应链的优势
上海大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祐铭就感感应电机和碳化硅(SiC)方面优势进行了观点阐述,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主办单位,今天在十九大的日子里,有机会和大家在这边交流非常荣幸,非常感谢。
我们公司是上海大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今天我想和大家介绍的是感应电机和碳化硅一条龙供应链的优势。刚才两位老师说的非常专业,接下来我介绍的可能不是那么专业,还请大家多多包含。
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分支结构,我们公司2013年在台湾成立革新有限公司,在2014年成立上海巨洪,2015年成立上海大革,我们本身是从事贸易的,我们做化合物半导体的贸易起家,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转成做制造,我们开始投入了碳化硅晶体的研发和制造生产,我们在2016年成立日本巨洪又成立了新加坡控股公司,在今年的5月19号我们成立北京匡金岱半导体的实验室,我们是和北京的钢研集团共同成立的实验室。
我们整个团队的背景是由台湾的台达电和光宝以及原来做晶体开发的,包括一些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像明谷大学,我们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有日本的龙武半导体、中和钢研科技、日本的日新建株式会社、台湾的富田电机。
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方向,我们想要建设碳化硅一条龙供应链,什么叫碳化硅一条龙供应链,我们从高强度的碳化硅粉末已经做到了精钉、精棒、衬底,我们目前做到了这个程度。
从碳化硅的外源片、芯片、器件模块,我们现在做日本的龙武半导体的代理,从模块开始,我们已经在做一个IPM,我们在开发智能模块,用碳化硅去做。同时我们开发了一个交揉驱动器,现在在一三馆的二知士,有机会大家可以来看一下。同时我们又在中国推广台湾的一部电机就是感应电机,再加上三合一的动力动力总成。
我介绍一下,他叫日新建,他是我们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刚才大家都有讲到,丰田对碳化硅非常重视,确实是这样,它在2013年就已经有就做这个碳化硅的车,回到它对碳化硅的晶体开发时间点来讲是在2008年投入碳化硅晶体开发的,它和我们原厂买碳化硅,早期有在合作,作为日本的客户来讲,有方盒电工、芯热铁,都是和我们原厂合作的,我们和它的关系除了一般代表之外,我们有取得新公司的独家授权、制造权,我们现在在中国做碳化硅,我们要做国产化,把碳化硅的长精度设备降低。
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碳化硅的工艺,您现在看到的是主流的、导电型的,碳化硅的另外一种是半绝缘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主要都是用导电型的,我们另外一个讲法是PVD法,请大家看一下下面,这是一个炉子里面的干锅,我们用5个9,90.999……高程度碳化硅的粉,用2100度-2300度加温的时候,碳化硅的粉会升华变成硅气和碳气,您看到红色的金总,它会在结晶的方式去长精,这就是一个导电型的工艺。
这是HDCVD,稍微介绍一下,跟新能源汽车没有关系,它是做半绝缘,做五局通讯、军工雷达的,详细的工艺我今天就不介绍了。
这是我们在今年的5月19号和中国钢业集团发布的碳化硅成果,在中国钢业集团的南苑,碳化硅的实验室,北京市的一个重点项目的实验室,碳化硅从国家十三五计划来讲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现在这边在做一个科研,也希望可以在年底转化量产。
另外,我们来介绍一下富田电机,我想有些人应该知道,它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那么为什么它可以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其实在12年前,它在台湾找电机的合作厂商,有找过东元电机,那么大的一个电机厂不想和特斯拉合作,因为12年前特斯拉只有50个员工,那时候富田电机用心良苦栽培到现在有今天的特斯拉。这就是富田电机的张总。
现在上海大革在深圳会成立一个实验室,我们会放350K瓦、2万转的deno,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公司现在要开发碳化硅的模块,我们现在走外包的方式已经做出了样品,已经送到新能源汽车做测试,测试通过了,我们就可以做生产。
但是碳化硅的模块刚才很多老师都有说到,它高压、高频的问题,我们需要去验证它,再加上车厂本身对碳化硅模块是一个很有疑虑的,硅起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已经用了59年,硅半导体用的新能源汽车不到几年,这样的东西怎么去认同它,认可它,之所以我们公司想要以身作则,我们开发的碳化硅模块,申办我们自己的碳化硅控制器,搭配富田的感应电机,我们要确认会不会有诈机的问题,如果不会炸机,我们申办另外一台,24小时去驱动它,我们要去抓3个月半、半年、一年的数据回馈给客户,同时我们还要服务给客户一个参数。
今天有一个惊喜想和大家介绍一下,富田电机开发出三合一,三合一的定义是感应电机、电控、减速器,今天可以说是第一天给大家介绍,相当不得了,我想从型号来介绍,请大家看一下P150,择定40K瓦,峰值150K瓦,额定转速是6000转,峰值可以达到2万转,那么冷却形式是易冷,我想跟大家说明一下,它采用的不是SF6,采用的是水,这是一个非常效能的事情。
请大家看一下总承重量78公斤,它加了电机,又加了控制器,又加了减速器,才78公斤,我想各位领导,这个重量确实比我还轻,大家应该知道它是多么厉害的事情。再看一下P250、P350,目前最高的可以做到额定90可瓦,峰值350K瓦,1800转,它的重量也才102公斤,还是比我轻,这是非常厉害的事情。
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体化的优点,我们想电机、电控、减速器三个东西前面是有18面的,把它做成一体化的时候,变到6面省12面,再加上中间彼此之间的连接其实可以不需要,这时候可以带来新能源汽车里面的空间减少的贡献,再加上水的冷却是单一冷却。
目前我们上个礼拜在德国已经发布,今天在北京,下周会在上海,接下来在年底就会做一个量产的工作,我们上海和富田电机是一个战略性合作伙伴,我们主要是做前期的推广,从台湾进口过来,等到量产的时候,我们会在国内做一个组装,就近服务客户的一个工作。
稍微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开发的碳化硅模块,左边这边可能比较不好看,看不到,我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在开发的是三种模块,一个是60KW,一个130-180KW,还有一个是280-310KW,我们现在的中心放在后面两个,主要是180KW的开发方向是按650福特、800安培在开发。另外一个是280-310KW,这样的等级我们是用900伏特、1500安培在开发,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我本身也很不可思议,它的技术突破点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相信我们这么去做可以带来感应电机的贡献,感应电机在中国市场非常不主流,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为什么现在可以这么普及,原来新能源汽车在日本是双模、油电混合出来的,引擎再去搭配电机,之所以这个电机不是主要的动力组成,那时候搭配的是一个辅助系统电机,同时原料的来源、稀土的应用是比较发达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欧美市场的电机,新能源汽车,他们本身就做百分之百纯电动汽车的时候,要求是高转、高效能,刚才转速的部分也介绍到了,其实感应电机的优点是它可以做到高转速,1800转、20000万的时候,它搭配的控制器就可以用高频的,我们可以做高频的时候,它的体积就可以变小,好比我们原来是做7000转的控制器和2万转的控制器本身的频率就不同,用碳化硅又更适合,它的体积自然而然可以缩小。
我们现在在开发的IPM的架构稍微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刚才很多领导都说了一个很重要的重点,我们中国没有碳化硅的模块,也没有碳化硅的芯片,这是我本身很没有办法接受的事情,之所以我们想要去突破,第一个目标FS800的这一个,我们一定要打败它,我们要创出一个东西有办法去取代它,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要超越他们。
同时,我们要做inverter+motor+gear box,把这些gajlba包进来,我们现在在开发这样的产品。
我们用碳化硅的优点除了减少损失之外,我想再跟大家介绍一下,今年有一个很大的突破,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应用,在OBC的用量非常被认可,原来对碳化硅的单管,客户不敢用,现在客户都敢用了,因为已经证明出来了,其实我们充满电可以跑500公里,用了碳化硅可以帮助你跑到520公里、600公里,未来也许可以到700公里,甚至你的电池可以用少。
我想总结一下,感应电机在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以动力总成的角度来讲,感应电机比较尴尬就不说了,各有各的看法,那么我们现在的方向有逆变器,再加上电机、减速器,体积可以变小,我们有绝对的优势和趋势。其实体积可以缩小第一个反映就是成本可以降低,同步电机使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限制,目前永磁体最怕的就是温度,我们最怕处理温度会造成消磁和退质,之所以它没有办法帮我做到高转,感应电机是有变法做到的高转速搭配碳化硅的控制器模块。
我们公司的方向就是要结合碳化硅电机、碳化硅控制器、感应电机一条龙的发展,今天非常感谢大家!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鹏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全体会议上作主旨讲话[09-26]
- 城市公交停车(保)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09-13]
- 如何运用乘客与市场调查优化公交线路运营[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与运营实践[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需求及优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业驾驶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建议[08-08]
- 城市公交企业如何开展安全隐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业基层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