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新能源汽车中国工况研究项目研讨会报告(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主持了此次会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月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蔡蔚分别进行引导发言(详细内容请见: 新能源汽车中国工况研究项目研讨会报告(一)),另有十余位嘉宾参与了研讨交流。
以下是在研讨交流环节嘉宾的发言精编:
长江汽车:NEDC已不适合中国发展现状,希望“中国工况”尽早成为国标
从客车补贴角度来看,目前都是按照NEDC来评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厂家和用户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NEDC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公告上报的数据和实际不同,公众也会产生质疑。现在“中国工况”已经做了这么详细的测试,我想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希望让它早日成为国标。
长安汽车:建议基于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工况
长安汽车通过实践发现,不同城市油耗差距很大,原因是目前主要根据NEDC工况进行设计。目前很多的研究都是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但消费者需求很难控制,以一个固定的工况评判可能会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因此我建议是否可以基于不同的需求来做分类,比如出行特征或者驾驶习惯等,然后根据分类来做不同的工况,让不同的工况做一个占比,以最终的占比做分数的判断和最终的评判。
北京汽车:推进“中国工况”实行要更为慎重
从提高用户感受,让用户更加信任油耗标识的角度来看,推进工况变化很有必要。但我国现阶段更多的问题是有一些政策和对外承诺的目标,如果变化了实验工况造成目标的变化,对外会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建议推进新工况的进度应该慎重一些。例如现在提出到2020年油耗5L的目标,如果实验工况变化导致目标无法实现会给消费者造成困惑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建议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多做一些讨论,包括碳积分都会与政策、能耗、续驶里程密切相关。
大众汽车:希望国家在做法规整体框架的时候可以考虑法规的协调和稳定性
工况对排放、油耗影响都非常大,我们希望国家在做法规整体框架的时候能考虑法规的协调和稳定性,因为从企业开发的角度来看,法规越早确定、越稳定的话对企业来说确实能减少很多开发计划的扩大。
王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副总工程师):新旧实验方法转换正在进一步讨论
目前“中国工况”已经提交到国标委,虽然工况立项标准还没下来,但是工况在进行当中,实验方法也已经开始进行。实验方法的修订过程跟中国工况标准出台的过程可以是同步的。另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新旧实验方法之间的转换,工作组进行了一些讨论,现在还没有最终定论,初步是将2022年或者2023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在此之前NEDC工况老的实验方法和基于中国工况新的实验方法,两者之间都有一个宣传,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必须采用中国工况所测量的结果。还有待工作组最后形成定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展部:“中国工况”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传统开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中国工况采集的数据和电动汽车的应用方面如何结合的问题,很多企业提出,动力电池、电机、专用零部件的中国工况如果能做出来,对整车和零部件的传统开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因为现在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很担忧,特别是整车续航里程的工具算法上,如果中国工况采集这么多城市的数据,同时能做前期的预研研究或者方法研究,对整车企业可能有更大的支撑作用。
小熊油耗APP :中国工况需考虑各区域的不同情况
采集数据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城市、地域、油品的一些问题,NEDC和中国工况实际上现在都面临的问题是全国只有一个数字,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地域广阔,每个地域车主的用车油耗偏差都很大,统一的数字到底代表哪个地区,比如东北地区,用乙醇汽油并且是极寒地区,油耗普遍来讲都比正常的全国平均油耗高20%左右,这样东北的车主永远都会对公告油耗不满意。因此,在统一的数据情况下如何顾及到各个地方不同地域消费者的特别情况,给消费者一个更加准确的参考或者是建议。
发改委能源所:中国工况对后续的政策的设计非常关键
发改委能源所从去年开始重点研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发认为工况对后续的政策的设计非常关键的。特别是汽车行业从2016年开始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很多政策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差,更多的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政策。很多政策瞄准的时间节点都是2020年,那2020年之后政策如何去调整,我认为可以考虑通过中国工况的引入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的融合。比如像双积分政策,希望统筹兼顾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还未找到两者之间最为契合的点,可以考虑通过中国工况的设计把油耗转换成碳排放,再结合上游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因子,在2020年之后以碳排放指标去协调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必像现在对电动汽车以续航里程量化分值,再引入重量、电耗等指标,反而将问题复杂化,难以实现不同技术路线、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
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汽车消费政策也需要中国工况为基础。当前推出的购置税减半等财税政策,并没有利用好工况油耗数据,而是按排量一刀切,这样的政策设计是不是真正减排,还是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所以说未来,以中国工况的开发为基础,协同推进汽车供需两侧结构调整和政策制定,构建良好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深入探索一下。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鹏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全体会议上作主旨讲话[09-26]
- 城市公交停车(保)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09-13]
- 如何运用乘客与市场调查优化公交线路运营[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与运营实践[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需求及优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业驾驶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建议[08-08]
- 城市公交企业如何开展安全隐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业基层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