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技术缘何总是被动推进
“标签法最近被各大媒体炒得很热,但是现在才重视技术,我们已经慢人家太多了。”近日,轮胎世界网编辑请教关于“绿色轮胎”的相关问题时,某轮胎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却这样回答。
如果没有欧盟轮胎标签法,滚动阻力、燃油效率这些字眼是不是不会这么快就进入中国人的视线?“绿色轮胎”也不会引起企业的这么重视?为何我们的技术发展总是在被动推进?
研发力量薄弱 投入较少
“像固特异这样的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到全年销售额的3%-6%,而中国企业能占到1%就不错了。”上述人士这样感慨道。
记者日前去山东广饶某国内大型轮胎企业采访时,其内部人士就透露,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
此外,据了解,像固特异这样的轮胎巨头,其技术和研发其实上是分开的,仅固特异的全球研发团队就有4000余人。而在中国企业中,研发和技术大都是合二为一的,即便是三角、玲珑这样的大型企业,技术人员也就100余人。
中外企业的技术力量悬殊由此可见一斑。
人才短缺 国内企业忽视人才培养
据悉,国内轮胎企业的技术人员普遍收入偏低。一位从事轮胎技术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绍说,国内企业不仅工作环境差,而且工资水平低,工作3-5年甚至10年了,工资也难用“高”字形容。因此,很多年轻人坚持不了多久,就选择换行业发展或跳槽了。
“要知道,没有5年的技术经验,是很难‘独当一面’的,现在企业里的技术人员是‘老的老,小的小’,‘青黄不接’现象十分普遍。”这位人士如是说。
据了解,国内企业的轮胎技术人员,经验不足3年的本科生,月工资大多不足3000元,而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的,很多人的工资也不足5000元。长期的低工资,导致国内轮胎技术人员流失十分严重。
以汽车和轮胎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为何重“量”而不重“质”?一位业内专家颇显无奈地指出,表面上看是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实际上,国内更重视GDP增速,而不重视技术研发和品牌的培育,这才是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欧盟标签法,中国的轮胎技术是否仍是“原地踏步”?这值得我们深思。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鹏在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全体会议上作主旨讲话[09-26]
- 城市公交停车(保)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09-13]
- 如何运用乘客与市场调查优化公交线路运营[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与运营实践[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需求及优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业驾驶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建议[08-08]
- 城市公交企业如何开展安全隐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业基层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