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博世中国连续十一年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博世中国连续十一年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1日 15:54 作者:罗斯 来源:客车网

  2022年1月21日,杰出雇主调研机构发布了“中国杰出雇主2022”认证榜单。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再度荣膺,在获得认证的122家企业中排名第二,这也是博世中国连续第十一年荣获“最佳雇主”称号。

  “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初心,”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表示,“中国是博世集团重要的研发和创新基地,我们致力于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进行本土研发和创新,同时也正在转型成为领先的物联网公司。在此过程中,员工是我们最强劲的动力和最坚实的后盾。”在中国,博世一以贯之地践行“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长期战略理念,过去十年在华累计投资额超过500亿人民币,员工数量超过5.3万名。

  拓展创新,持续招募数字化人才

  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电子电气架构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强化核心竞争力,博世持续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到2022年,博世所有的电子产品均将具备互联功能。随着博世人工智能中心(BCAI)的成立,博世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创造的效益约为3亿欧元。

  此外,博世每年还会投入40亿欧元用于增强软件专业实力,其中,约有30亿欧元用于发展出行业务。不久前,博世决定整合汽车独立应用软件研发业务和云端业务到全资子公司易特驰(ETAS),以期更高效、更迅速地研发汽车软件。在中国,为支持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需求,博世在数字化人才招募上不断加码,持续壮大软件和数字化领域的人才队伍,2021年新增了超过2000名数字化人才,并计划在2022年为无锡软件中心、苏州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上海张江智能座舱研发中心等业务部门以及新成立的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共招募2000余名软件人才,支持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

  进阶赋能,迎接数字化转型挑战

  博世的核心业务正在经历系统性数字转型,这一深刻的变革对员工的数字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员工在转型过程中更好地迎接新业务带来的挑战,博世中国全面激励和引导员工学习数字化新技能,提升员工的数字化能力,将新业务与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相结合。

  为此,博世中国面向员工推出了一系列物联网相关培训课程,目前已经有2.7万名员工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培训,培训时长占总时长的50%。同时,博世中国开发和推广了各类数字化学习形式,全年数字化学习总时长达到了63%。

  除了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博世中国还组织了数字嘉年华、数字化转型先锋奖、数字峰会、程序员文化节、黑客马拉松等多项主题活动,鼓励全员数字化,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博世中国在内部识别并招募了超过1800名数字化人才,设立“数字化人才社群”,鼓励员工在社群中发起创新倡议,探讨技术和商业创新方案,在内部打造“全民数字化”风潮。

  以人为本,关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李晓虹女士表示:“非常荣幸博世中国能够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杰出雇主’称号。随着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创新和人性化。在用数字赋能于人的同时,围绕‘收获成长(Grow)、享受工作(Enjoy)、相互激发(Inspire)’的雇主价值主张,我们关注员工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营造友好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职场氛围中能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与博世共同成长和发展。”

  为了在业务、组织、领导力、文化等多维转型的关键阶段打造强劲的驱动力,博世中国自2016年起正式开启“教练文化”项目,希望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地打造教练机制,赋能管理者成为教练型领导者,在助力其职业生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激发团队潜能,进而实现持续的学习及成长。通过在各级人才发展项目中设置教练模块,自2016以来,已有大约90%的管理人员接受了教练技巧的培训,为打造组织教练型领导文化奠定了基础。

  在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博世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创新的“精力管理”项目,帮助员工有效维持高效能和幸福感,从而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精力管理项目自2020年起开始孵化,由基于体适能测试的运动处方(Energy sprints)、精力提升训练营(Energizer bootcamp)和活力教练(Vitality coach)组成,分别针对个人、团队和业务领头者,根据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包、量身定制线下体能训练营或团队精力工作坊等,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闭环,最大限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为组织发展与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supply/2022/0121/article_100770.html
配套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