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配套新闻 > 亿华通深耕氢能基础设施布局 积极推动加氢站建设

亿华通深耕氢能基础设施布局 积极推动加氢站建设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3日 14:31 作者:益华 来源:客车网
  2018年10月22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昌平王府加油站召开会议,专题研讨王府加油加氢合建站审批规划事宜。会议由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韦瑾主持,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佟德建,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焦阳等人出席,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务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消防局、北京公交集团、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讨论。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会上发言指出,减碳加氢是人类社会能源利用方式演变的总体趋势,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及全国各地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已进入商业化初期。北京目前有60辆搭载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燃料电池客车在线运行,5辆UNDP公交车已交付北京公交开始运营。张国强进一步强调,虽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但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北京目前仅建有一座由亿华通运营的永丰加氢站,全市燃料电池汽车能源补给皆依赖此站,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万事俱备 急需加氢站“东风”

  市公交集团科技信息部副经理刘宝来发言提到,长续航、加氢时间短是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优点,市公交集团先后5次参与燃料电池公交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逐步走向成熟,氢气供应、加氢站建设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刘宝来表示北京公交自建22座CNG加气站,可根据需要转型加氢站。

  加氢站建设中石化拥有绝对优势

  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佟德建表示,氢能产业发展符合中石化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同时中石化也拥有发展氢能产业绝对优势。

  发展氢能产业符合中石化“价值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集团目前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已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完善的油站网络可有效缓解加氢站用地及审批压力,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有助于加氢站安全运营,充足的石化资源和熟练的制氢技术可有效支持氢能生产与供应。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焦阳发言提到,中石化产氢方式主要为三种:制氢装置产氢、炼油重整副产氢、乙烯生产副产氢,氢气纯度高,具备大规模生成能力,可保证充足气源供应。佟德建表示,目前中石化氢气年产量达200~300万吨,未来氢气成本可低至20元~30元/千克,将有效推动氢能产业链发展。

  全面深入合作推动加氢站建设

  为推动加氢站建设,中石化与亿华通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加氢站运营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市场推广初期,亿华通利用张家口可再生能源风电制取的氢气将成为中石化气源保障,保证终端氢气价格不高于40元/kg,同时中石化安排员工到亿华通运营的永丰加氢站,在设计、设备、技术、安全操作等各方面进行实地学习。

  完善审批流程加快加氢站布局规划

  欧阳明高院士表示,氢气集中式储能与电动分布式储能优势互补,将构成中国未来能源战略体系。国家及政府高度重视,众多能源巨头纷纷涉足,在“自主研发+国际合作”技术研发模式下,经过多年示范运营及产业布局,依托京津冀氢能产业生态一体化,北京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成熟。张家口等周边地区气源优势、大规模氢气生产带来的价格优势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造成的市场需求优势,使北京加快建设加氢站成为必然。大力推动加氢站建设,势必带动北京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飞速发展。

  通过参会各方领导发言交流,多方一致认为加氢站建设是目前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瓶颈。市科委领导表示,为打破加氢站建设瓶颈,将加快加氢站整体布局规划、完善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加大北京市加氢站建设发展力度,以满足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试乘氢燃料电池客车一见“氢”心

  会议结束后,领导们试乘了刚从“第六届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亮相归来、由亿华通与福田联手研发的8.5米氢燃料电池客车,该车平稳低躁零排放的性能获得众领导高度肯定。

  油加氢合建站建设,意味着建立北京多元化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北京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将实现由宏观顶层设计到微观基础建设的落实。对打造2022年绿色冬奥、促进京津冀氢能产业生态一体化及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supply/2018/1023/article_86132.html
配套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