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零部件:低调者的强势(二)
据统计, 目前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估计有500 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从2006年的统计来看,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跨国公司2006年上半年在中国的投资额达到130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汽车电子元件等。其中,德尔福等企业在国内新成立的基地90%以上属于独资企业。同时,跨国公司在寻求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开始采取措施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控股。
众多外资争夺中国零部件市场,而由于日系车不断攀升的进取态势,日系零部件更加被业内看好。
据权威资料预测,日系车在中国2010年市场份额将达到38%,逼近4成,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除了将成就整车厂商外,配套的零部件厂商恐怕是第二受益者,其中,丰田、本田等日系车最大的零部件配套商,无疑可获得更大的机会,比如电装,这个位列全球第二的零部件巨头,将为日系车未来在华的更大发展保驾护航。
在中国,也许电装的知名度远不及博世、德尔福甚至法雷奥,爱信也远比不上博格华纳的美名,但它们的力量往往被低估。其实,日本电装早在1994年就进入中国,在烟台成立了第一家合资生产企业,经过10多年的事业拓展,目前电装在国内设有生产公司、销售公司以及技术中心等共计24家关联企业,建立了销售、售后服务体制和生产供应体制。电装重新制定了在华2010年发展目标,在华销售达1500亿日元。
实际上,电装在中国的稳步发展,除了和日系车的快速增长有很大关系外,5年来和中联汽配的精诚合作是主要原因。
自2002年以来,电装和中联汽配合作,在汽配流通行业率先按照连锁经营模式在国内建立销售网络,打造国内最早的连锁经营模式,创建了纯正的售后体系,迄今为止,中联汽配已经在国内各省市建立直营、加盟连锁专卖店达到50余家。
以品牌推广,产品知名度提升为长期策略,以严格的终端管理和促销为制胜手段,5年来销售业绩和体系规模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混乱的中国汽配市场,中联汽配以一股清新之气树立了零部件渠道建设的模板。而多数外资零部件企业售后渠道建设非常缓慢,本土化缺乏力度,渠道模式大多数仍在延用传统的批发分销模式,和中方合作的销售终端管理上,难成体系。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