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前两天张小济先生找到我告知本次论坛的举办,我很高兴,一听到中国商用汽车出口论坛,感到令人非常兴奋,我答应了到会来听听业界的声音,同时很荣幸能够做一个简短的发言。
我在汽车行业干了20多年,对这个行业的发展特别关注。我在东风的时候,我们是1983年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外贸进出口权,这在全国企业当中可能是最早的。大约是84、85年,我们开展了一项出口工程,就是要把东风汽车买到美国。那次我们作了很多的准备,应该说是发动了第一次冲击,但是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失败了,这个愿望始终没有改变。
我记得在1984年初,老一代的汽车人,还有当时的二汽、南汽这些主要汽车厂家的领导、主要负责人在北京开会的时候,一些老同志说了很多另我们十分感动得话,他们就说我们这一代人干了一辈子汽车,如果在有生之年,没有看到中国出口100万辆汽车及真是有点死不瞑目。我想他们的愿望我们今天实现了,那么接下来的一个目标,应该把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我准备了一份文稿,在加入WTO指出,中国人包括中国政府,最为担心遭到冲击的产业,莫过于汽车工业,几年过去了,实际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相反汽车整车出口,反而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因此只要政策得当,中国汽车产业和很多其他产业一样,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应当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报有信心。
在过去的较长时期,商用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力,即便在入世之后,面对世界最强的竞争对手,在国内市场,国产品牌的商用车仍然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商用车在整车出口中发挥了先导作用。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5年我们的商用车出口,大约11万6千辆,比上一年,增长了92%,出口的金额接近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0%。而十分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商用车出口前几位的厂家,绝大部分都是拥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的本土企业。这说明中国汽车企业不仅有能力自主技术创新,而且也有能力把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产品推向世界,促进商用车出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汽车以及产业链较长、产业带动力强、产值高而成为各国工业化时期的重要带头产业,汽车工业也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完成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商用车,应当在全球市场上有所建树。我们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尽管数量还不多,可能还会有反复,但通过商用车的出口,可以培育中国产品的知名度,开拓海外营销渠道,培育具有国际营销和服务经验的人才,为汽车行业的全面进军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看得出,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可以共同生产和规模营销,再加上中国低成本,又可以肯定的是汽车是中国具有巨大出口潜力的高价值产品,中国制造的汽车产品大批量出口国际市场决不是骇人听闻的豪言壮语,而是必须争取的目标,进来国内对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企业有很多非议,但是20年前,有谁能相信中国的家电能畅销全球?十年前有谁能相信中国能成为高技术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如果把这些现象仅仅看作是一种偶然,我想那就错了,实质上这是中国比较优势的一种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和相关零部件实现进出口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准备好了吗?相关的政府政策、金融部门准备好了吗?在汽车行业,相比而言,商用车是中国技术品牌生产经营等方面基础较好的领域,是比较有竞争力的部分,商用车应当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现行者、开拓者和领头羊。汽车又是一个耗能影响环境和安全的高价值商品,对汽车金融销售体系售后服务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汽车产品的出口,是企业全球化战略指导下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充分的市场研究和人才准备为基础,汽车出口的区域选择,营销战略技术准备,跨越标准和法规门槛,品牌战略、销售商的培育,服务网络建设等等,都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较场时间的探索积累和准备,其中汽车出口的人才培育,是至关重要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协调和出口企业的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吸收摩托车等行业出口的经验教训,尽量避免把国内企业的低成本恶性竞争,进一步带到国外去,最终自己把自己打到。
选择这个时间举办商用车出口论坛,是个很有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商用车出口潜质比较好,但另一方面商用车出口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比如我们的出口市场过于分散,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没有打开,出口企业数量众多,没有形成规模,造成售后服务跟不上同时也留下了相互残杀恶性竞争的隐患,因此通过论坛的形式,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和媒体交流信息总结经验,筹划商用车出口的策略,这是很有必要的,我相信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为政府引导和鼓励企业更快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决策的依据,我预祝2006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