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打造“平安型公路”,即:立足珍视生命,打造公路安全理念,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及制度、措施在公路行业管理中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公路公共产品。
现有2382公里的高速公路、6868公里的国省道、近9万多公里的农村公路的浙江,公路发展也历经了重建轻养、建养并重和以养促发展的三个跨越阶段,条条畅、安、舒、绿、美、谐的道路向人们昭示着实施安保工程后的和谐行车环境。与此同时,有“生命工程”之称的安保工程自2003年正式实施以来,不仅将条条道路当作是交通线、经济线,更是将每条路当作是生命线。据交警部门统计,近年来浙江因道路不畅造成的事故率逐年下降,但安保建设没有就此停步,而是以临水临崖整治为起点,安保人与路、车、人心心相印,携手并进,不断地给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更优、更安全的超然享受。浙江公路的好路率明显提高,其中高速公路好路率已达98%,国省道好路率达84%,农村公路好路率达79%。
安保工程:全面打造“平安型公路”
公路信息化:为你的安全“加锁”
不论你行驶在杭金衢高速公路还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你都会由衷升起一种“你心中,我最重”的感慨。“行车在平稳的高速公路上,看着设置合理的警示牌、有花有草的隔离带,还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救助站……犹如两旁有许多护路天使在全线护送着。”经常穿梭于长三角的朱先生这么描绘如今浙江的高速公路安全、畅行的环境。
你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
据悉,随着高速公路的成网加密,浙江交通部门也在行业监管上出台了一系列高速公路养护安保设施推进方案,不断加强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在安全设施建设中,处处体现人车至上、无微不至的思想,并保证每条高速公路的年养护费占营运总收入的比例不少于8%。
以杭金衢高速公路为例,5年来,共投入养护经费约5.5亿元,约占营运总收入的8%,截至目前,公司管养范围内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100%,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指数MQI平均值95.2,全线路况持续稳定,道路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据悉,该路2005年成为浙江省高速公路中的首批文明公路,同时连续两年在全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评比中排名第一。去年年底刚通车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今年养护计划中投入资金1400万元,上半年在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全线增设了32块交通警示牌、导向牌,还进行了绿化补植。
同时,为提高安全预警机制,浙江以桥隧结构物、高边坡、高路堤路段养护为重点,建立健全高危路段的监检测制度。目前浙江的高速公路已建立规范一桥一卡、一隧一卡、一坡一卡等各项安全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边坡、高路堤的监测预警网络。目前杭金衢全线对应设立的高边坡、高路堤观测点已达378个,整个高路堤、高边坡监测网络构架已初步形成。同时为提升公路行车安全保障,从2006年以来,针对临水临崖、高路堤等高危路段,杭金衢高速公路还分阶段实施了安全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对相关事故黑点及高危路段实施了护栏加高加固工程,有效提升了道路安全等级。
另外,在今年7月23日,国内第一家高速公路医疗急救站在杭金衢高速公路诸暨服务区成立,急救站里配有一名医生、一名驾驶员和一辆急救车,实行24小时待命工作制,这样一来,让高速公路上的事故伤亡人员获得最快速的救治,为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的伤亡病人救治有望抢回急救的“黄金时间”,大大提高救治率和降低死亡率。
夯实高科技,实现安保现代化
当司乘人员行驶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上,都可以通过设置在弁山隧道、李家巷枢纽和浙皖主线收费站和各互通入口的可变情报板等设备提前了解前方车流量、天气情况、是否发生交通事故等,还可以得到行驶提示,方便选择最佳出行路径,完全实现安全驾驶。数据表明,交通监控系统使用后事故率平均下降14%,恶劣天气下事故率下降32%。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受伤人员在半小时内得到救治,死亡人数将下降2/3。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监控系统中配置了车辆检测器15台、摄像机49台、门架式情报板5套、悬壁式情报板7套、可变限速标志5套,做到全线监控,使高速公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大大增强。架设在该条高速公路沿线的49台摄像机(其中弁山隧道配备20台),平均2公里1台,每台的监测范围在800~1000米,让监控不留死角。弁山隧道设置的视频事件监测系统也全面采集了20路图像,将隧道封道指示、分流指示反馈给司乘人员。如果在重要路段违章停车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监控中心会收到自动报警,相关人员就能立刻实行应急处理或施救,也有效地防止了车辆恶意逃逸。
同时,在这些视频事件监测系统中,还采用了绿色环保装置,有15个信息采集点通过太阳能进行供电,并且作为工程应用试点,逐步在浙江高速公路建设中进行推广。当你夜晚行驶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你会发现在互通匝道急弯处,都会有一个发光的夜间诱导标志,用箭头进行导流,这个导向标也是采用太阳能进行供电的。据悉,全线安装的41对紧急电话也是采用太阳能供电。
另外,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上你会发现,该路的安全警示标志牌不光有反光膜,还有安装在所有互通匝道岔口的爆闪灯。爆闪灯可以说是一种人性化设施,它会像警灯一样不停地闪烁,不仅在夜晚或者特殊天气情况下,用强烈灯光引起司机的注意,也可以有效地应用闪烁的特点提示驾驶疲劳的司机:注意安全,前方有护栏!为了提高营运安全,申苏浙皖高速对特殊路段安全防撞设施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如对高边坡、高路堤路段采用了加强型的波形护栏,高桥墩的地方还采用介于SA型式和SS型式的防撞护栏,尽量将交通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避险车道,半年避免15起重特大事故
走进丽水市公路管理处的办公大楼会议室,有一面“设置应急避险车道,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字样的锦旗格外显眼。询问得知,那是今年4月份,一位赣F0207*的车主楼丽伟特意从缙云赶到丽水,送上这面锦旗表示感谢该单位的。据车主楼先生讲,4月5日,驾驶员拉着一车建材准备从缙云赶往温州,行至该路段时,由于下坡路段长、速度较快,长时间刹车轮毂发烫而导致失灵,驾驶员减挡也出现了问题,幸好前方设置了避险车道,才避免了险情。
据了解,设置避险车道的330国道枫树湾路段为长达6公里多的连续下坡加急弯路段,地形复杂,路面较窄,重型车辆行驶到该路段时多因车速快、刹车失灵或方向失控而发生交通事故。去年下半年丽水市公路部门投资251万元修建了该避险车道,并于今年2月16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车道长120余米,分制动车道和服务车道,在车道尽头设置一个防撞墙。它是浙江省第二条、丽水第一条避险车道。据悉,避险车道刚启用时就成功营救了两辆货车。
而在104国道浙江台州段设置的避险车道,至少避免了15起重特大事故。104国道在天台关岭路段有一个4.2公里长的连续下坡路,不少满载的货车在这蜿蜒下山的公路上会由于连续使用刹车导致制动失灵,极易诱发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2002年到2004年的三年里,这一路段就出了128起事故,死亡35人,成为货车司机谈路色变的“死亡之路”。2005年,台州市公路管理处在这里设置了省内第一个避险车道。避险车道一竣工,就挽救了不少司乘人员的生命。2006年3月16日,一辆温州货车自嵊州开往温州经过该路段,刹车失灵,车子如同脱缰野马越跑越快,紧急时刻,驾驶员徐某看见前方“紧急避险车道”指示牌,赶忙打方向将车子带入避险车道,车子在砾石池里陷住了,车子完好无损。司机死里逃生,心有余悸:“多亏了这避险车道,我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
所谓避险车道,就是在下坡路中段右侧山体上顺行车方向挖出一个宽7米、长141米的车道,车道呈微向上坡度,尽头是一个10米长的平台。车子经过这里如果制动失灵,失去控制,司机将先后由6块指示牌指引,顺利进入避险车道,车道的上坡可以抵消掉一部分的动能,使车速下降,车道上有10米长的砾石池,车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到了顶端,车子基本上就可以停在10米长的平台上了。据了解,从2005年12月投入使用到2006年6月的半年时间里,就至少已经避免了15起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浙江地处沿海,每年经历的台风季节较长,因此防患于未然则显得尤为重要。而今年夏季,浙江的台州公路部门则是创新地提出了“防重于抢”的预警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他们先是对全市国省道公路易发险情的桥梁、隧道、高边坡、高挡墙及路基发生塌方滑坡或水淹的重点路段进行调查,建立公路基础设施安全台账并作为重点防范处治对象。此外,建立了完善的隐患公路花名册后,该处还规定,一旦出现大雨台风等容易诱发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天气,接到气象台警报后,立即安排人员、设备进场,就近驻扎,发生灾情后,就可以及时抢通以便救灾车辆运输畅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抢到不少时间,给百姓和司机挽回损失。”台州公路管理处副处长金福根介绍时说,市公路处已经对整个方案作了严密部署,可以保证万一出现险情时随时启用。
防险意识提升,村路安全设施齐全
今年4月份,一辆车号为浙KA574*客车行驶到丽水云和县云滩头村时为躲避前方车辆,致使撞上了公路右侧防撞护栏,车身前半部分悬挂在路肩上,恰好被防撞护栏拦住,车上人员都安然无恙,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前两天在金华市磐安县一个盘山公路上,一辆空驶货车因为方向打转过大,栽向山沟,幸好有水泥挡墙,才没有栽到山沟里,多亏了这些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才使车辆“悬崖勒马”。近日笔者在浙江各地访问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情况时,家住村道路旁的不少村民这么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边有惊无险的一幕幕。
安保工程,
为车辆系上“保险带”
“既然要做了,索性就做得超前一点。”这是台州市黄岩区公路段段长叶梅福2004年开始实施路面“砂改油”改造的想法。当时黄岩公路段领导考虑到安保工程的重要性,决定在路面治理的同时,实施安保工程建设。考虑到县乡公路安全隐患多发,而钢质护栏可以连成一条线,多点受力,不会被撞翻,同时金属固有的延展性也能起到明显的缓冲作用,对车子的损伤也比水泥挡墙要小很多,唯一的不足是成本太高,光材料就得150块钱1米,所以很少有地方在县乡公路上使用。
为了筹集到这笔建设资金,叶段长跑了不少银行才贷到相应款项。“之所以贷款也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因为我们不想让变好的道路成为百姓安全的隐患。”叶梅福说。通过努力,黄岩给县乡公路安装上了高等级公路的防护设施标准——钢质波形护栏。2005年,黄岩筹资1300万元,为70公里山区公路险要路段安装钢质防撞护栏,2006年,筹资570多万元,为38.1公里农村公路安装防撞护栏及防撞墙。同时,专门组建一支队伍,购置70余万元的设备,对损坏的公路沿线设施、标志标牌,特别是钢质波形护栏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其完好、齐全、有效。从“2006年共维修护栏1230米,更换护栏940米、护栏柱470根”的数据看,安保工程的建设已有效保障了公路通行安全,为过往行人车辆系上安全可靠的“保险带”。
与此同时,黄岩还不断完善标志标线。按照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要求,不断会同公安部门加大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和整治力度,抓紧改造一些因基础建设不完善而造成的交通安全黑点路段,逐步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据统计,2005年,该区设立短立杆禁令标志564个,F杆指路标志78个,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牌478块,凹凸镜65个。2006年新划标线46.11公里,设立双立杆导向标志12个、F杆指路标志12个、单立杆警告标志牌105块、凹凸镜50个。2007年,再次对公路上剩余非规范标牌进行了全面拆除与整改。
消灭危桥,
拓宽新农村通道
嘉兴、湖州等地均处江南水乡,河流纵横交错、河道密布,有些路段在1公里内就有两三座桥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量的急剧增加,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路桥不配套、大路小桥或等级公路农用桥等现象,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瓶颈”。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力推进,彻底消灭农村危桥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嘉兴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危桥改造工作会议,确定了用3年时间改造农村危桥5000座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嘉兴市各级政府加大了推动力度。在省交通厅“乡村康庄工程争先创优”措施的激励下,嘉兴各地纷纷加大了对农村危桥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据了解,该市从2002年就开始建立农村桥梁检查制度,实行农村公路危桥的日常养护和定期检查。目前,湖州又掀起新一轮的桥梁检查,拟对全市所有桥梁建立卡片,并列入日常管理内容,实行桥梁的动态管理。
山路穿上“安全装”,
儿子晚归不担心
“现在,不仅路好了,而且最近县里又给我们村新开的路都装上了保险杆(即钢质护栏),这样上下山安全就有保障了。景区开发商每天开到村里的4辆中巴车,我们都愿意搭乘了。”说起通村道路新变化的好处,淳安县屏门乡上西村村民章火林大伯眉飞色舞。他说,前几年儿子每次开车下山,老俩口就数着时间等儿子回来,时不时要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有时儿子回来迟了,他们就会等到深夜,直到儿子平安到家才放心。现在,老俩口再也不用操那份心了,村里也有10多户人家用上了机动车。
作为山区大县,受千岛湖水域面积的牵制,淳安县境内的省、县、乡道公路弯道多、上下坡和高边坡多,许多地段临水临崖,地势险要,长期以来都缺乏安全设施。每当途经这些路段时,开车的和乘车的,都会不由自主地悬起心来。临湖危险路段还曾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为尽力减少交通安全隐患,让山区群众能够安然出行,从2004年起,淳安县着手进行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针对不同地形、地段,该县采取安装钢质防护栏、浇筑防护墙、营造防护林等多种措施,为境内公路穿上了“安全装”、“保险服”。据统计,到2006年年底,该县已投资近2000万元,在山区公路沿线安装了钢护栏110公里,浇筑护栏柱近14万根,建起护栏墙近12000道,边坡整治近14万平方米,并将该项惠民工程延伸到已开发的“农家乐”景区、景点的通村道路。
“十一五”期间,浙江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安全设施。加大对公路交通标志、标线、隔离、防撞等安全设施的投入。开展通村公路“回头看”活动,对照规范和标准,查漏补缺。新建、改建道路要按照国家有关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做到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完善与道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加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的整治力度。逐步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改善通行安全条件,使新农村公路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路、安全路、放心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