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用户之声...新闻快报

福建新农村建设引领2000多万农民走上水泥路

洪通


  “铺了水泥路,就找到了致富路!”这是政和县农民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吴家全,政和县杨源乡筠竹坑村农民。今年,他种了8亩“红花大金元”特种烟,纯收入18560元,种了3亩花莱收入9200元,两项收入可达到27760元。“在筠竹坑村生活了40多年,我是第一次赚这么多钱。以前,我们也想种烟、种菜,可是路太差,拖拉机都开不进村,种烟、烤烟的煤运不进来。种菜,一车菜在路上颠簸,运到外面都烂了。是村里通上的水泥路,才让我们走上致富路。”他逢人便这样说。

  筠竹坑村距城关仅75公里,过去村路不通只能抱着“金娃娃”过穷日子。自从村今年1月底铺通了4.7公里的水泥路,面貌立即发生了改变。村党支部书记肖院春说:“路好了,带动群众致富就有门路。今年全村种烟200亩,种菜120亩,仅这两项就给村民增收86万元。明年,全村计划种特种烟达300亩,种反季节蔬菜达250亩,让全村人都靠种烟、种菜致富。”。

  “一条水泥路发展一个产业!”在这个山区县,还传出这样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县里规划把铁山镇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竹餐城”!铁山镇有9.2万亩毛竹,在五年前,通往各村的都是简易公路,许多村庄有路却无法通车,毛竹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几年,这个镇10个村相继都铺了水泥路,原来藏在深山的毛竹身价大幅提升,2002年平均每根毛竹只卖8元,现在一根毛竹卖到19元。毛竹的走俏,同时又极大提高了竹农养护毛竹的积极性,原来荒芜的毛竹林,如今都采取了滴灌等科学的管理技术,毛竹亩均效益从2002年的280元提高到680元。同时,又因为水泥路通到农民的家门口,许多竹农都自己办起了加工厂,全镇毛竹加工企业从2002年的8家发展到120多家,其中5家上规模的竹制加工企业年产值就达1.2亿元。铁山镇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农村水泥路让我们镇毛竹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扶持建设水泥路,这才是农村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

  这仅仅是福建福建省实施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带给农民实惠的一个缩影。

  福建福建省在轰轰烈烈进行“公路大动脉”建设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农村、没有忘记农民,正在把农村公路这“毛细血管”的疏通伸向各个村落,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来实施。计划到2010年,投资140亿元、硬化4万公里,基本实现乡镇和建制村至少有一条通达公路路面硬化;计划到2010年,农村客运基本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亭”;计划到2010年,力争使90%以上的内河渡口实现水泥(或石砌)阶梯化、斜坡化,95%以上渡船得到更新、改造,约28%的渡口实现撤渡建桥;计划到2010年,基本解决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岛屿、部分大陆侧边远地区陆岛交通的问题,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岛屿具备滚装运输条件。

  “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村村通客车工程”、“渡改桥工程”、“陆岛交通工程”,这个在交通系统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工程”,在福建福建省已深入民心,被农民兄弟冠之为“造福工程”、“德政工程”,在福建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福建省交通厅最新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今年福建福建省农村公路完成3817公里。至此,自福建省政府2004年初启动“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以来,全福建省已完成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近3万公里,有近90%建制村通了水泥路,2000多万农民兄弟走上水泥路。

  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今年福建福建省又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20条,新增客车480辆。至此,自紧随农村公路硬化推进的“村村通客车工程”以来,全福建省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541条,投放车辆6346辆,开通乡镇986个,占乡镇总数的99.5%,开通建制村10705个,占全福建省建制村总数的74.3%。

  据最新统计显示,现已建成陆岛交通码头135座,基本解决了人口在1000人以上岛屿的码头问题。

  福建可以自豪地向外宣告: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福建福建省交通系统以为民便民思想统领交通各项事业,与时俱进,把新农村交通建设工程作为“惠民”、“利民”的头等大事紧抓不放,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千方面百计筹措资金,想方设法保证建设质量,开创了许多“第一”。

  ——全国首推利用世行“部门贷款”建设农村公路。福建福建省为拿出超过60亿元的福建省级补助资金,在2007年将世界银行安排福建公路项目3.2亿美元的贷款规模进行“项目打包”,将其中2.2亿美元用于建设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1亿美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行“部门贷款”建设农村公路的试点项目,也是全国单项贷款规模最大的利用世行“部门贷款”建设农村公路的项目,是福建福建省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创新。

  因此,在交通建设资金还不充裕的情况下,福建福建省这方面的投资比例不断提高,在“阳光操作”下,福建省级补助资金达到县道三级路30万元/公里、乡村道四级路沿海7万-10万元/公里、山区10万-15万元/公里。去年起,山区少数民族村的通村公路建设补助追加1万-2万元/公里,欠发达县提高到11万-16万元/公里。欠发达县县道晋级建设70万/公里,财政转移支付县县道晋级建设50万/公里。这个补助标准在全国处于最高水平之一。

  ——全国首推“一县一议”建设农村公路。余下待建的农村公路因山高、路远、人稀、贫困越来越难修,成了一头“拦路虎”。面对新情况,今年交通厅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又正式推出了“一县一议”新举措,福建省厅与县(市、区)协议确定年度计划建设目标和任务,再给予每公里1万至2万元标准追加奖励。对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超出部分按照“超额越多,奖励标准越高”的原则给予奖励。在这一新政策激励下,今年农村公路建设又掀新高潮。地处闽中地区的仙游是个福建省财政转移支付县,把2007年确定为村路硬化“攻坚年”,提出年内完成所有建制村道路硬化任务。县委、县政府直接与乡镇签订责任状,县5套班子成员分别挂钩乡镇督战,县督察部门一月一督察,先进的以县委名义通报表扬;落后的,由分管县领导带队到乡镇召开现场会,让后进的乡镇“献丑”。

  ——全国首推“代建制”建设管理模式。将农村公路建设的勘察设计、招标发包、工程建设委托给一个代建机构代行业主职责,力图帮助那些建设能力薄弱且贫困的村落建设高质量的水泥公路,全速将农村公路建设向纵深推进。这个办法在农村公路上实行是福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新的建设管理模式。

  ——实行“两头双核一监督”严把质量关。在农村公路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建设前核准(对入项目库的项目进行核查)和建成后质量抽样核试验的“两头双核”工作。“一监督”是为加强农村公路质量的监督,依托福建省公路局、福建省交通质监部成立农村公路建设联络督查组,负责监督检查全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组织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同时做好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管理培训和课题研究,强化建设水平和效益。

  农村的路通了,为了能让“车头向下”,解决农民“乘车难”的问题,福建省交通厅一方面减免了农村客运车辆的交通规费,免征或优惠征收农村客运车辆养路费、运管费、客运附加费,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确保农村客运车辆能够正常运营,提高企业开行农村客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革运输组织方式,采取冷热线搭配、线路延伸、片区运营、循环运营等多种有效方式,引导鼓励运输企业发展农村客运,促进了福建福建省农村客运的发展。同时,加快启动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交通厅也加大了补助力度,对经济特困县的农村客运站,每站补助37万元;财政转移支付县的农村客运站,每站补助35万元;其他县,每站补助30万元,对“两站”(交管站和车站)合建的,在上述基础上再增加8万元补助资金。而今,福建福建省已建成农村客运站131个,候车亭2030个,在建2889个。

  一个个目标被攻破:

  ——2005年底,福建福建省实现了全福建省县通乡镇公路路面硬化,实现了厦门、泉州市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

  ——2007年底,福建福建省将实现福州、莆田、漳州、龙岩四个设区市95%建制村通达公路路面硬化;

  ——2008年,全福建省农村公路硬化率将达95%以上,提前两年实现“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目标……


责任编辑: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