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客车网-客车行业领先门户网站
  • 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海外新闻 > 日本汽车锂电池合纵连横迎来战国时代

    日本汽车锂电池合纵连横迎来战国时代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6日 00:00 来源:

       目前,全球锂电池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市场日趋饱和,增幅变缓。同时,随着能源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在加大,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而汽车锂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当前,随着汽车锂电池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电动汽车,同时厂商也逐渐把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今后的销售重点。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选择采用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当前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致力于开发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如美国福特、克莱斯勒,日本丰田、三菱、日产、韩国现代、法国Courreges、Ventury等。

     

       锂电池热的背后是车企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亦称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市场前景的认可和对自己当前研发能力的担忧。虽然博世2008年底站出来表示,要对电动车热保持清醒,但即使冷静如博世,也已与三星成立合资公司,计划2011年实现批量产销。

     

       日本汽车锂电池产业出现合纵连横格局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由于汽车锂电池产业蕴含非常巨大的产值潜力,电动汽车上游的电池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的汽车厂商对汽车锂电池业务也已窥觑已久。如今,日本的电动汽车上中下游三方出于各自目的,出现了共同投资或相互争夺汽车锂电池业务的现象,其格局与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策略非常相似。

     

       如富士重工与NEC合作开发廉价的单体(Cell)锰系锂离子电池(即锰酸锂电池);继GS Yuasa汤浅电池分别与Mitsubishi(三菱)、Honda合作开发汽车锂电池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与经销贩售等业务。Toyota(丰田)对Panasonic EV Energy出资从40%提高至60%,将其纳入子公司;德国Degussa与日本Enax分别各出资50%在中国成立Degussa Enax(Anqiu)Power Lion Technology公司,生产锂离子电池电极与销售,该厂同时生产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电极,并供应至中国与欧美日等国。

     

       日本汽车锂电池企业全球排名靠前

     

       据德意志银行调研显示,整车企业最愿意与以下10家企业合作开发汽车锂电池:1)Johnson Controls-Saft(美国江森自控和和法国Saft的合资公司);2)A123系统公司(由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电气等投资成立,该公司与大陆集团有合作);3)LG化学(该公司在美国有子公司Compact Power);4) EnerDel(Ener1和德尔福的合资公司);5)AESC(日产和NEC的合资公司);6)PEVE(丰田和松下的合资公司);7)GS汤浅;8)日立;9)三洋电机;10)三星。

     

       而权威的替代能源网站Green Car Congress的编辑Michael Millikin预测,将来车用锂电池制造商的“三大”是:1)PEVE,2)AESC,3)LG化学。这些供应商大部分都与至少两个整车企业签了合同,而全球主要的几大整车企业也一般选择了至少两家锂电池供应商。

     

       从上面调研中可以发现,目前,日本的锂电池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中确实占有较大的优势地位。

     

       日本锂电池生产企业及产品分析

     

       日前,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汽车锂电池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二十多家,而日本则走在全球前列,有美国的A123、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中国的比亚迪、韩国的LG化学,而仅仅日本就有东芝、日立制作所、日本电气(NEC)、GS Yuasa、丰田汽车和松下电器产业的合并公司Panasonic EV Energy等十来家相关企业。以下简要介绍相关企业:

     

       1.Panasonic EV Energy(简称:PEVE、松下电动车能源)

     

       作为全球混合动力技术的领导者,丰田汽车其实早在1996年12月便与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和松下电池工业公司合资成立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PEVE),生产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等环保车用电池。经过去年中期的投资增产后,PEVE车用电池产量有望从2007年的50万台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100万台。

     

       2.AESC(汽车能源供应公司)

     

       AESC(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公司是由NEC、NEC东金和日产汽车出资成立的、专门生产车载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合资公司,日产在AESC中持股51%,日本电气持股42%,NEC Tokin持股7%。AESC将着重于车用鋰电池的开发、制造和市场行销,同时也预期能够作为未来电动车款的动力来源。NEC将提供本身在电池的研究成果和制造技术,而Nissan将专注于车辆的应用方面。AESC的核心产品将着重在先进鋰电池上,兼具环保、价格竞争力、极佳性能、安全性和多种用途AESC规划在明年便能进行锂电池的大量生产以及销售。Nissan和NEC预估,AESC将会成为车用锂电池的领导品牌。

     

       去年5月,AESC股东对外宣布了将生产车用锂电池的计划。去年12月,日产和NEC更声明将提前1年实施增产计划,投资1000多亿日元,分别在日本国内及欧美国家建设新的工厂,以确保锂电池产量在2011年之后达到供应20万辆车使用的水平。

     

       3.GS Yuasa(GS汤浅电池)

     

        2004年3月,开始销售电动车与不断电系统锂离子电池E-on EX25A(cell)与EX25A-7(模块)。继Mitsubishi(三菱)与GS Yuasa汤浅电池07年底宣布成立锂电池合资公司后,Honda08年底也由总社长Takeo Fukui在东京与汤浅电池社长Makoto Yoda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于09年第一季成立合资公司,这家资本额达150亿日圆的新公司,将由汤浅电池与Honda两家公司各自出资51%与49%,成立后新公司将负责锂电池的技术开发、生产製造与经销贩售等业务。

     

       4.Hitachi Vehicle Energy, Ltd.(日立车辆能源)

     

       日立Vehicle Energy公司系于2004年6月,由新神户电机43.7%、日立36.7%、日立macell 19.6%组成,专门生产电动车用锰系锂离子电池。2005年6月研发小型、低成本之锂离子电池控制模块试作品(48cell),锂离子电池配合新开发的控制装置较传统成本降低12.5%,精简空间10%。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日立制作所和日立车辆能源(Hitachi Vehicle Energy)日前宣布,开发了输出密度提高至4500W/kg的混合动力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将从09年秋开始面向汽车厂商等供货样品。此次开发的单元为方形,系第4代产品。单元的外形尺寸为120mm×90mm×18mm。电流容量为4.8Ah,平均电压为3.6V。能源密度为72Wh/kg。

     

       5.Sanyo(三洋电机)

     

       2006年3月,日本德岛工厂提供1,000组用锂离子电池予车厂电动车试用,2007年开始量产。日前,日本三洋电机表示,美国、日本及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已同意购买其生产的车用锂离子电池,该公司正寻求利用混和动力车需求增长的良机。三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二次电池厂商,也是全球第七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近日,松下提出收购三洋电机,主要是看中三洋的能源业务。综合外电4月9日报道,松下公司(Panasonic Corp.)可能要到7月或以后才能发起对三洋电机(Sanyo Electric Co.)的要约收购,因很多不同国家的监管批准搁置,收购将巩固松下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霸主地位。

     

       6.东芝

     

       09年1月,东芝的新充电电池工厂将建在新?曄匕仄槭校?苹

    阅读量:1891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overseas/2009/0626/article_11470.html
    海外新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金龙公司总部新厂区位于南京溧水开发区,旗下有大客车、轻型车、乘用车...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