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如何攻陷北美市场
中国汽车近几年出口猛增。于是,各自主品牌车厂都先后酝酿进入北美。但是,北美市场对中国厂商来说,始终只是一个梦。
挑战是什么?三大障碍:第一,安全碰撞、排放标准;第二,整车和零配件的质量问题;第三,更重要的是改变新车开发流程。根据乐观预计,中国汽车正式在北美销售最早也要到2010年。
北美市场交白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首次出现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2008年上半年,汽车企业共出口35.8万辆,同比增长62%,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城、华晨等企业为汽车出口的主力。
汽车出口的国际市场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对亚洲、欧洲、俄罗斯和非洲传统市场继续扩张。2008年上半年,对欧洲出口量与金额分别占总出口的31.0%与31.1%,仅次于亚洲,排在第二位;对俄罗斯出口占汽车出口金额的15.4%,出口数量的13%。2008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前三个国家为俄罗斯、越南和伊朗。奇瑞在叙利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设厂,通过CDK模式出口,目前共有8家海外工厂。
但中国在北美市场整车出口仍为零。
奇瑞是最早开始计划进入美国市场的,2006年曾计划和Malcolm Bricklin(曾经把Subru和Yugo汽车带入美国市场)的梦幻汽车合资开发适合北美市场的新车,但因商业纠纷而流产。2008年8月Malcolm Bricklin把奇瑞告上法庭,索要14亿美元的赔偿。
进军策略各不同
奇瑞本有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和Chrysler合作贴牌生产,另一方面和Quantum成立合资公司,开发面向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的车型。前者以低油耗的小型车为主,能弥补Chrysler的小型车车型空白,后者则主推高端豪华车型,用合资公司的品牌,但标以低于欧美日本同等豪华车型20%的价格出售。
中兴汽车也有类似计划,和中美汽车合作有限公司(Chamco Auto)正展开合作。
华晨有两款B级车已经在西欧正式销售,进入北美市场,就很可能将复制还算成功的欧洲模式,以自己品牌的经济价格销售高端中型车。华晨属自主品牌中的高端品牌,车型少,进入北美市场仍主推尊驰和骏捷这两款B级车。华晨已宣布参展2009年底特律车展,就为显示其进入北美市场的决心。
比亚迪寄希望以其电池技术的优势跨代发展,在混合电动车和纯电动车领域与欧美日韩车厂竞争。2008年比亚迪携F6DM车参展底特律车展,总裁王传福亲自开车展示,此款车是中国市场上在售的F6(属B级车)双模混合动力版。
其余车厂或宣布了进入美国市场计划,但缺少后续动作。如吉利参加了2008年底特律车展,宣布将和合作伙伴一起投资5亿美元在墨西哥共建合资工厂,未来将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吉利一贯策略是低端低价,预计将延续这种模式,主推6000美元起的紧凑经济车型。但吉利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几款车型,无论从碰撞、排放,还是从质量品质来看,离美国市场要求还相距甚远,进入北美市场必须开发新的车型。
需克服三大障碍
第一,中国汽车进入北美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中国企业的在售车型安全碰撞、排放标准的正式认证与北美要求有一大段距离。但由于认证昂贵,除了分析和断定车型需要改进之处,还有对整车及零配件等后续问题的一系列工程要求做项目的改进,这就几乎等于设计一辆新车。奇瑞与梦幻汽车的合资项目一共花了2600万美元,却一无所成。而在中国开发一辆新车的费用,包括自主设计、开模,到推出样车,大致才需2亿人民币。因此,中国企业更现实的战略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开发符合北美市场的新车。比如:奇瑞采取同步开发全球车的战略,其A3、A6项目就都是以北美为标准的。
第二,中国汽车还要解决整车和零配件的质量问题。目前几家自主品牌车厂都有差距。自主品牌以往低价竞争依靠低价低质零配件,而在北美市场则必须采用高质量的零配件。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要建立零配件的质量测试和控制体系,但对多家自主车厂而言,这还是一个空白点。北美很高的人工价格,也决定了中国市场“4S售后服务弥补质量缺陷”的模式不可能在北美复制的。
第三,中国本土汽车更重要的是改变新车开发流程。自主车厂以往不注重新车测试,采用“边销售边改进”的新车开发体系,导致市场上既有车型很难提高质量。比如:奇瑞的“短、平、快”新车开发流程,虽然开发成本降低,上市时间减少,但一些质量隐患因模具的原因而难以改进。奇瑞车型A1迟迟不能满足Chrysler的要求,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汽车出口目前有三种模式用于发达国家,哪种会成功,还未有定论。
华晨模式:以自己的品牌在欧洲销售,寻找当地国独家代理,但销量增长缓慢。
奇瑞Quantum模式:与外资方建立合资公司。外方投资用于新车开发,以及新车认证、流程、车型风格的细节改造等;作为交换,外资方拥有品牌和进口代理权。但是,外资方也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时,难度就很大了。
奇瑞Chrysler模式:贴牌生产。对方是知名的大车厂,可以互用销售渠道。这虽然风险减少,但丧失了品牌,就意味着可能的利润减少。
总之,中国自主品牌进入北美, 首先要立足于新开发车型,从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符合北美的各种要求和标准,建立类似丰田、本田的新车开发流程,完善整车及零配件质量控制体系。同时,还可以先尝试贴牌生产,不拘泥于建立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
谁离北美最近
根据乐观预计,中国汽车正式在北美销售最早也要到2010年。只有奇瑞和华晨近期有实质性动作。吉利在售汽车目前没有适合北美的车型,新开发车型至少是2009年以后的事情。长城、中兴、长丰的主打产品是SUV,但因高油价同时遭遇全球范围内的衰退,在北美市场难有作为。比亚迪混合动力车计划需要时间,新动力汽车在北美不会普及得那么快。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