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汽车零部件争端败诉 中国应化堵为疏
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有权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上诉将由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来处理。
“目前的胜败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上诉。”律师傅东辉积极主张拿起法律武器,到WTO打国际官司。“即使真的败诉,我们可以在这期间赢得时间,使国内产业有几年缓冲期。”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卢进勇博士认为,利用这段时间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全面提高国内零部件厂家的配套能力。
规避关税非法组装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5年1月1日,中国如期取消了对汽车产品的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并在2006年7月1日把进口整车关税降到25%的目标税率。
2005年初,中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管理后,海关总署和商务部发现汽车零部件进口异常增加。经调查发现,少数企业通过化整为零、分散进口等方式,以税率只有10%的零部件报关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出售,通过变相逃税进行不正当竞争。
为了规范汽车零部件进口秩序,打击非法拼装等不正当竞争,保护企业守法经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并从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根据该办法,进口汽车零部件是否构成整车特征,有三条标准:一是进口全散件或半散件组装汽车的;二是在《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的认定范围内,包括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的;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他3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进口除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他5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三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
第三项整车特征核定标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开始生效,由于对第三项标准的核定有不同意见,后来把生效日期延长到2008年7月1日执行。
而美国、欧盟及加拿大的观点是,中国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变相逼迫中外合资或中国汽车制造厂家使用中国自产的汽车零部件,外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被迫将生产地转移至中国,导致欧美相关行业工人失业。
但中国政府认为,采取的相关措施不过是在防止外国新车化整为零,逃避关税以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做法并没有歧视外国生产商,更没有排斥的初衷。
事实上,造成争端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已经具备成熟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整车企业,希望使用更多的本土生产的零部件到不成熟的市场去快速组装,以实现成本降低及合理规避关税。但对于像中国这样有着强烈发展自主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体系愿望的新兴市场体,则希望阻止那些没有较大附加值的CKD(完全散装)进入市场。
促进豪华车国产
“据我所知,这个案件比较具有戏剧性。起初就是宝马和奔驰联手告奥迪,因为奥迪的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最高。”傅律师告诉记者。
“在豪华车品牌当中,奥迪国产化率最高,而奔驰、宝马和沃尔沃的绝大部分产品国产化率都在40%以下。”一位汽车经销商李经理告诉记者。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一些不能达到40%国产化率要求的车型将通过“国产”的方式进口到国内市场,对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进口车品牌之间公平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会受到重创,大量的国外汽车企业新车型,特别是一些高端豪华品牌会通过零配件低关税组装进口国内市场,对合资品牌汽车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产生影响。
但美国《战略预测》网站却撰文提出:“裁决最终只会对中国有好处。”其认为,如果最终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不得不降低,则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业将提高效率,促进产业格局精简,并增加对其他国外市场的出口。还称,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增加将有助于缩小中国和美国、欧盟等市场的贸易不平衡。
记者试图联系奥迪、奔驰等汽车厂商公关负责人,在截稿时间内其均未答复。“这次裁定可能会改变目前的关税政策,并有利于这些豪华汽车制造商,但大多数车企会继续提高国产化率。”李经理说,因为这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也是长期扎根中国市场所必需的。“企业现在对于国产化率的态度已经从当初的被动转向主动,可见市场还是最好的调节手段。例如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本地供应商将从去年的100家增加到150家,本地化采购额也从去年的36亿元增长到44亿元。”
化堵为疏在争端中成长
目前,我国商务主管部门还没有针对此案公开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下一步还将采取什么行动无从得知。面对WTO的裁定,国内主流豪华车生产企业或许将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如何让更多的中方人员参与到核心零部件的设计过程中,才是政府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李经理说,应该转变应对思维,化堵为疏,更好地培育和提高国内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国内对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发展支持的同时,也应该有具体扶植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政策。
据悉,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在贸易争端中败诉。傅律师表示:“事情本身影响并不大,然而,中国政府今后如何应对类似问题值得关注,这是一个展示如何更好融入世贸组织的机会,可以加快我们熟悉国际游戏规则。这已经超越了一场贸易争端本身。”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