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城市客车保有量将达35万~40万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已进入第三个发展新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5~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全国城市公交客车保有量由1985年的4.5万辆发展到9万辆,出租汽车由2万辆增加到28万辆,公交客运量从250亿人增加到280亿人次。第二阶段是1993~2002年的突破性进展阶段。全国城市公交客车保有量由1992年的9万辆增加到24.6万辆,出租汽车由28万辆猛增到88万辆,公交客运量从280亿人次增加到372亿人次,公交客车平均每年净增18000辆,最近几年城市公交客车市场销售量每年为35000~40000辆,占全国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的40%左右。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我国城市公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提升城市公交的科技含量,加快实现城市公交基本现代化。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45%左右。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新增1000万人。我国城镇人口将由2000年的4.4亿人增加到2010年的6.28亿人。今后6年,将有1亿~1.5亿的农村人口进城转为城市人口。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公交客车的保有量将达35万~40万辆,构筑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轻轨、地铁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年运送旅客将达500亿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比例:特大城市达30%以上,大中城市达20%以上,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的主体地位。
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主管部门---建设部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今年3月,建设部38号文件出台《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3月18日,建设部发布《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用技术》的公告。5月19~20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必须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树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
四种新的公交方式为城市公交客车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展公共交通要坚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基本原则,贯彻“政府主导、有序竞争、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方针,实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争取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20km/h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特大城市基本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的比重达30%以上。大中城市基本形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特大城市达30%以上,大中城市达20%以上。这些指标的确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绿色公交、智能公交、大容量快速地面公交、一体化公交四种新的公交方式,为城市公交客车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绿色公交是为了减少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用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和交通运输的系统。它有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要大力采用绿色交通工具,使用环保动力,提供低排放、低污染、低噪音的新一代公交车辆,推动汽车进入新时代。
智能公交(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应用于整个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建立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
大容量快速地面公交(BRT)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在面临严重挑战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选择的系统。它可以尽量降低居民出行时间与费用,同时平衡公共交通的成本。建设部要求,全国特大城市应有一二条BRT系统。
一体化公交是今后公交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向郊区扩大,客观上要求公交线路不断引伸。“城市公交一体化”、“城际公交一体化”和“单位通勤公交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