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3.0  上次更新时间:
 
 
客车行业被宏观调控攥紧命脉
 
                   佘振清  

  进入2004年,客车市场一直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直接的有公路收费政策、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的有火车提速和机票定价政策。有人问,宏观调控离客车行业到底有多远?可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客车行业之间没有距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国家第五次宏观调控对客车行业的影响。

  调控之初没有明显影响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起因是经济过热,客车行业并没有出现明显征兆,主要是因为此次宏观调控是针对局部经济过热,重点调控的部门或行业与客车行业也没有紧密的、必然的联系。但是客车行业没有明显征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影响,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在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后,约有200亿元左右资金被冻结,流通领域内资金量的减少,会影响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客车行业和客车市场。据部分企业反映,近期客车市场上有一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知道市场不好,但又找不出症结所在,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充分说明此次宏观调控对客车行业的连带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信贷紧缩制约客车市场

  今年初,发改委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房地产、汽车、钢铁、电解铝、水泥五大行业均存在过度投资问题,而且银监会对银行贷款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中也明确了这五大行业。虽然国务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认定汽车行业是否存在过度投资,但汽车行业最终没能躲过严控投资过热这一“劫”。尽管国家对汽车行业是否投资过热还存有争议,但银行已经开始对汽车企业的贷款采取收紧态度:4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宣布,今后将退出对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信用等级较差的汽车企业的贷款。据有关人士透露,四家国有银行目前只有一家坚持给汽车企业放贷,其他商业银行都已经停止向汽车项目贷款。

  第五次宏观调控对汽车信贷的影响不仅反映在汽车行业,特别是对客车市场的抑制作用尤其明显。客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买车向来将贷款方式作为首选。贷款买车、赚钱还贷是客车用户通行的做法。客车企业的营销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销,另一种是分销,这两种模式都受到了本次宏观调控的直接制约。

  在直销模式中的客车信贷,通常是通过客车生产企业与银行签订客车按揭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由客车企业或者是由客车企业联合保险公司向银行提供担保,一旦出现坏账,主要责任将落实在客车企业身上。但为了实现产品销售而承担风险,客车企业没有别的选择。这种方式对实力较强的客车企业比较有利,因为他们容易取得银行的信任,而实力较弱的客车企业则很难找到合作银行。面对国家的信贷紧缩政策,这种方式将因为银行的信贷资金紧缺而出现运作困难,使客车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的影响。

  客车企业的分销模式主要是通过经销商来完成产品的销售。在这种模式中,具体的客车信贷操作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称为全程担保,这种贷款方式的风险基本由经销商一方承担,坏账出现,银行将从经销商的保证金账户中直接将车款划走,由经销商对购车者进行追讨。第二种是与保险公司联合担保,这种方式与经销商全程担保的不同之处在于,经销商为购车者提供“第三方担保”的同时,购车者还必须投保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这样,风险就由经销商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在保监会今年初出台限制政策之后,“保证保险”增加了许多苛刻的条件。第三种是以车作抵,一旦坏账出现,直接由保险公司向银行赔付,然后保险公司收回所购车辆进行处理,这种方式经销商风险最低,利润也最薄,而且随着保险公司门槛的提高,具体操作难度很大。面对银行的车贷紧缩政策,汽车经销商们不仅要对自己“借出”的资金提心吊胆,更重要的是新的流程已经大大影响了企业资金流动的正常速度,经销商的信心受到打击,损失最大的还是客车生产企业。

  降低成本促进出口

  国家统计局6月11日发布的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统计报告显示,国民经济5月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显现。这些成果对客车产品生产和营销的影响可概括为三点:一是有利于降低客车产品成本。市场物价涨势减弱,钢材价格基本回落到去年12月之前的水平,对降低客车产品的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二是不利于高档客车的发展。银行贷款快增态势明显减缓,主要是信贷政策作用的结果,信贷紧缩控制了流通领域的货币资金,使客车用户或潜在的客车用户囊中羞涩,在更新或购置客车产品的时候,会谨慎地、反复地计算客车产品的性价比,对于档次较高、价格较贵的客车产品的市场需求会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高档客车的发展。三是对客车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五次宏观调控对客车市场具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制约,在国内客车市场整体疲软的前提下,为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客车产品的出口一直有不俗的表现,一方面说明中国制造的客车产品能够适应国外的道路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客车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实力。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合作联系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信息产业部
E-mail:webmaster@chinabuses.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