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3.0  上次更新时间:
 
 
慧眼看客车:客车信贷真的该被叫停吗?
 
                    杨立慧  

  前言:汽车,向来是由卡车、轿车、客车和特种车等多个车辆品种共同组成,但中国的汽车在某个时期往往成为某个专用车种所专属的替代词,在80年代以前,汽车更多的是指卡车,以后,随着轿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又成了轿车的专用词,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2003年长春汽车展既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庆时,某官方经济主流媒体头版头条刊发头条评论,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提到客车。同样,在新刊发的汽车产业政策,也同样把客车忽略,比如《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四十七条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即使三家金龙、一家宇通这四家中国客车业的龙头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也达不到20亿。

  所以,在某个时期针对某个某个特定行业问题出台相应政策时,想适应整个行业是不可能的,轿车和客车就应该属于不同类别,主要原因是:轿车是生活资料,客车是生产资料。2003年8月汽车信贷开始被叫停,本来是轿车惹的祸,客车却也被拉上背了黑锅。所以,在汽车信贷全部叫停的时候,我思考:客车信贷真的该被叫停吗?

  汽车信贷的发展史是这样的:

  1、起始阶段(1995年-1998年9月)

  为了刺激汽车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和规模之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少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以及百姓对贷款买车存在疑虑。汽车信贷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1998年10月-2001年底)

  央行继1998年9月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1999年4月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等城市,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车辆购买的50%。面对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需求,保险公司出于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考虑,适时推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作法:汽车信贷迅速发展,国有银行几乎全部参与其中。

  3、竞争阶段(2002年-2003年8月)

  进入2002年,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各商业银行由过去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的投资准则,转变为追求总体规模效益。一些银行,开始采取"直客模式" ,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在贷款迅速发展的时候,也进入了汽车信贷的没落之时。

  4、没落时代(2003年8月之后)

  在2002年底的时候,各保险公司不记后果的参与汽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危害已经表现:2002年底,广东省保险公司取得车贷保险金2.039亿,保赔1.5843亿元。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各财险汽车贷款赔付率达135.57%,高的达到400%。

  由于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今日难以承受的高风险,迫使2003年8月拥有我国车贷险市场份额高达80%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停售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与此同时,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华泰保险也纷纷做出类似的举动。保险公司的退出,使得银行不再轻易放贷,汽车信贷进入了没落时代。

  为什么汽车信贷会从朝阳产业走向低谷,恐怕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导致了整个中国汽车信贷的畸形发展。

  应该说,初期的信贷是比较保守和合理的,要求贷款抵押人有权自主支配的房产和其他土地上定着物; 抵押人依法取得的国家土地使用权;贷款人认可的其他财产作为抵押,这样规避了一些风险,但是随着先期涉足的银行及保险公司的高额利润,使得后续进入者采用了非常规的竞争手段--降低贷款门槛:首付款降低到15%-20%,有的地方出现零首付,还贷期限从原来的2-3年,延长到5年,甚而于8年,无需抵押不动产,只需用所购车辆进行抵押。有的地方只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证、收入证明和第三方担保人就可以申请到个人汽车贷款。

  非常规手段进行贷款的后续恶果有一个滞后期,放松贷款后出现的车市井喷开始:全国车市有一个共同点,贷款车型60%是经济型轿车。截至2003年年底,汽车消费贷款的余额已达1800多亿元,国内银行有超过945亿元的个人汽车贷款无法回收。

  以上可以看出,因为低门槛产生大量呆帐,保险公司追求高利润承担了高风险,中国信贷8年的发展历程,完成了中国汽车信贷的第一次生命历程,是否可以涅盘重生,是后话。在此,我只是想探讨汽车信贷全面停止的合理性。

  中国汽车信贷产生呆帐有很多因素:汽车信贷多产于轿车,特别是经济性轿车,当然不排除漏洞多多的车贷制度下的骗贷行为。经济性轿车的特点注定了汽车信贷呆账产生的必然:

  1)经济型轿车是生活消费品,但不是生活必需品,购买者多为中等收入家庭和个人,在收入发生不稳定后,还贷能力降低,就放弃还贷,把车子赔给保险公司。汽车信贷担保叫停,使得消费思考趋于理性,轿车购买行为就会减少,这也是为什么车市2003年井喷后,2004年媒体一致惊讶车市低迷的原因。

  2)经济型轿车价格迅速走低,使得车辆相对贬值,部分购车人用恶意欠帐来规避自己的投资风险。有的轿车,买到手就开始成千上万的贬值,购买者不愿自己承受车辆的贬值带来的损失,同时,中国的个人信贷诚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当目前的车辆价格少于贷款时,这些人采用了用车辆抵押贷款的方式,让保险公司承担了还贷义务。

  所以,轿车信贷业务暂停以及重新树立游戏规则十分重要,但是,似乎银行、保险公司、政府在此运用了极端的"矫枉过正"的手法,除轿车以外的车辆贷款也被停顿。笔者认为,最起码客车不应该享受这种非常规的待遇:主要因素是客车贷款呆账率低,风险容易规避。

  1)客车是生产资料,是购买者用于谋生的一种工具。运营客车会产生价值,价值可以用于还贷。

  2)客车单车价格较高,购买者的资金实力一般较强,对于贷款者用房产等不动产可以规避客车贷款产生的呆账风险。

  3)客车贬值较少,特别是中档客车,不具备轿车的高利润状态,购买者承受的车辆贬值小。

  目前的客车利润水平极低,2003年,国内四个客车龙头企业,三家金龙、一家宇通,销售额达到115亿,年终财务报表显示几家厂的全部纯利润还不到3个亿,考虑其中的几个亿固定资产投资,所有利润还占不到产值比例的10%。而某轿车企业,即使2003年采用行业震惊的低价位,20几万的产品具有8万的利润,利润竟然高达单车价格的30%多。

  汽车信贷叫停的结果是客车销售遭遇到前所未有得巨大障碍。于是,在客车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贷模式,客车厂家在客车消费过程中扮演了不应该扮演的担保角色:

  1)厂家进行回购担保,出现客车购买者无法还贷的时候,厂家对车辆进行回购支付银行的贷款,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客车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银行一朝被蛇咬的恐惧心理,使得厂家回购担保的手续繁琐之极,同时,由于综合3%的呆帐压力使得厂家独自承担的压力过大,使得客车信贷举步维艰,没有形成真正促进客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2)二线品牌客车厂家为促进销售,采用了客户直接向厂家分期付款的非常规销售方式。此举,符合了某些客户急需贷款买车的需要,不惜购买自己本不想购买的非主流品牌。

  但这两种方式,都无法满足整个客车消费市场对于贷款购车的需求,汽车贷款叫停后,客车行业的购买力受到极大的打击,毕竟,单车几十万的价格不是每一个把客车作为生产资料、赚钱机器的购买者可以一下子拿得出来的,而且,全部现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也不是现代社会所崇尚的理财规则,客车购买者强烈呼吁客车信贷的重新启动。

  客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客车产业链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客车销售300多亿的业绩,同时,密集型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说明了客车产业极其重要,同时,在中国国民生活水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客车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客车需要发展不容置疑。

  应该说,客车信贷的风险容易规避,只要银行和保险公司加大审核力度,不被巨额的眼前利益所诱惑失去理性,客车信贷完全可以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健康发展。
客车信贷真的不该停。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合作联系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信息产业部
E-mail:webmaster@chinabuses.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