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微型汽车工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一汽吉林轻型车厂的前身吉林微型汽车厂在测绘分析日本铃木公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微型汽车生产基地。此后,天津、长安、哈飞、昌河、柳微等基地也相继建立。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制造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微型汽车是在缺少资金和政策扶持的环境中以独特的脚步发展起来的,而且还以其不凡的业绩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三分天下。"可以说,微型汽车的发展的过程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也是市场经济法则的真实体现。
从我国目前的微型汽车产品结构来看,可将微型车分为4类,第1类是传统的微型客车,也就是(GB-3730.1-88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和定义)中定义的微型客车;第2类是由传统微型客车演变而成的微型多功能车,如"长安之星"、"哈飞民意"、"五菱之光"等;第3类是微型轿车,即发动机排量小于1.3L的轿车;第4类是微型货车,即载质量小于1t的载货汽车。据统计,1995年以来,传统的微型客车开始主宰微型车的市场,且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因此,分析微型客车的发展环境及其换代产品的走向十分必要。
一、国内微型客车发展环境分析
微型汽车在我国已发展了20年,总结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微型汽车业所取得的不凡业绩与中国的国情休戚相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不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为848美元,2001年为910美元,2002年虽达到了963美元,也仅相当于日本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水平,仍属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微型客车功能和作用被进一步开发出来,微型客车生产厂家首先以城市出租车为突破口,找准了以普通百姓为消费群的市场定位,使微型客车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许多家庭不仅认识到微型客车可代步,又可作为运输工具使用,而且因其价格低廉,完全有经济实力购买,使得微型客车市场增长迅速(见表1),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表1 近几年微型客车产销量及市场比重
年份
|
产量(辆)
|
销量(辆)
|
在微型车市场中的比重(%)
|
在全国汽车市场中的比重(%)
|
1992
|
35803
|
35728
|
26.2
|
3.5
|
1993
|
68885
|
68456
|
33.5
|
5.6
|
1994
|
93661
|
96595
|
36.15
|
7.3
|
1995
|
148844
|
147797
|
42.8
|
10.2
|
1996
|
169281
|
163857
|
40.5
|
11.4
|
1997
|
226390
|
212366
|
42.19
|
13.4
|
1998
|
256638
|
234048
|
45.1
|
14.6
|
1999
|
287216
|
293052
|
49.00
|
16
|
2000
|
408318
|
409678
|
59.73
|
20
|
2001
|
491137
|
489887
|
73.2
|
20.6
|
2002
|
729866
|
631936
|
73.4
|
19.5
|
总结近年来的市场经验,可以看出,影响微型客车需求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汽车是一种高消费的产品,因此,对它的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具备汽车消费经济基础的用户就会越多,汽车需求就会越大。同时,象我们这样一个尚不属于富裕的国家,用于集团消费的汽车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集团消费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极大,国家紧缩银根,限制集团购买,汽车需求就会受到抑制。微型客车由于具备低价,低能耗及多用途等优点,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宏观经济形势�"敏感"程度是相当高的。
2.针对汽车的政策和法规
随着汽车的普及,其社会性日渐明显,为此,国家渐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同时,某些地方政府也针对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制定了一些地方政策,这些政策的强制性直接影响着汽车市场。政策鼓励则市场扩大,反之,则市场紧缩。
3.汽车的使用条件
汽车的使用条件一般包括道路设施、交通管理、燃料供应、维修服务及其它必要的社会服务保障等。条件完善,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汽车的消费需求,反之,汽车需求就会受到抑制。
4.汽车的品种、性能(质量)和价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汽车用户群,而随着汽车行业和汽车产品市场的发展,用户中又出现了不同的需求,因此,只有发展多品种,才能满足需要。同时,性能(质量)和价格又是用户所最关心的,只有"性能价格比"或说"质量价格比比"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其需求才会扩大。
5.国内微型客车的发展环境
(1)经济形势及相关经济政策环境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后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应将保持在7%左右,到2010年,中国的GDP将比2000年增长一倍,人均GDP将达1800~2000美元。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及相关经济政策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
2)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问题的解决,确保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健康发展
;
3)加快西部开发,实现共同富裕;
4)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环境、资源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6)发展开放型经济;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汽车需求将不断提高,根据国外过去的经验,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00~2000美元时,可能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工业加速发展的开始,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6000美元时,则将是汽车拥有率上升最快的一个时期。据专家预测:2010~2020年,中国的汽车需求将再次出现超常规的增长速度,汽车普及率将迅速上升。但是,结合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历程来分析,中国约到21世纪中叶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因此,中国进入汽车高度普及阶段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一时期,由于我国仍然不够富裕,微型客车即使算做是其中的1种过渡产品,其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作用也将是不容忽视的。从日本的经验看,直到汽车高度普及阶段,微型客车产品的技术与性能虽然改变了,但其市场并未衰退,相反,受能源方面问题的影响,小排量汽车的需求量却增大了。因此,可以预言,微型客车这款适合中国国情的车型在我国应该还有相当长的发展时期。
(2)汽车政策、法规环境
1999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MI类车辆执行新的排放标准和执行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规则的规定,其中新排放标准将分成两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从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MI类车辆要达到欧洲I号排放法规要求。第二阶段,从2004年7月1日开始,达到欧洲II号排放法规要求。而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设计规则已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要求此后生产的MI类车辆必须满足碰撞法规要求。
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在部分城市禁售化油器汽车的规定,致使MI类化油器发动机的车辆于2002年底彻底退出了市场。
北京为承办2008年奥运会,对机动机车提前实施了新的排放标准,要求2003年起新车须达到欧洲II号排放标准,2003年前达到欧洲III号排放标准。
上述法规的实施,迫使微型客车生产企业必须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微型客车整车成本开始增加,价格优势逐渐降低,传统的微型客车已逐渐被逐出市场。
此外,出于城市形象及疏导城市交通的需求,国内已有30多个城市对微型客车实施限制,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对微型客车存在着严重的市场歧视,如不得做出租车、不得上高架路、实行单双号限制等,使微型汽车在这些城市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
应该说,上述政策、法规确定给我国微型客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伴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脚步的逐渐加快,微型客车也应该在保持其固有的经济、灵活优势的基础上,向更安全、更舒适、性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国家针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制定的大政方针对微犁客车的发展还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国家鼓励,倡导汽车消费的政策取向已十分明确,特别是中央已经将大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汽车普及率作�"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这无疑为我国私人购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长期利好支持。同时,国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汽车消费的瓶颈,正在从改善汽车消费政策、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切实减轻购车者的负担,全力营造适宜汽车消费的社会氛围。应该说,无论是消费政策还是消费环境,都在向着有利于私人购车市场发展的方向转化。大环境的日渐宽松,无疑为潜力巨大的私人购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但兼顾国情,我国要发展汽车工业就必须要从廉价车、低耗油量的车着眼,瞄准廉价车的市场,无论从节约能源材料、节省行车、停车面积、还是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和启动潜力巨大的私人购车市场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看,微型汽车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应该发展的汽车产品之一。
(3) 汽车的使用环境
我国的能源状况对微型客车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人口绝对数量庞大,人均能源和基础资源储藏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每年尚需进口汽油约2.2×107t。为此,国家已提出了重点发展经济型车的要求,这无疑又给微型客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在营销服务网络建设上,国家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草案)中是这样描述的:"汽车生产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自产汽车品牌营销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品牌服务。规范品牌配件经销和修理服务行为,所有提供品牌配件和品牌修理的服务商必须经过拥有品牌的汽车生产企业及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的资格认定。""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品牌营销服务网络的管理。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经销商,不得提供产品并取消经销资格。"这说明汽车的服务业即将走上法制管理的轨道,汽车用户的后顾之忧会越来越少。
(4)市场需求环境
结合我国国情的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应该说微型客车在我国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首先是农村市场,其次是中小城市的出租车市场,还有家庭用车市场、第三产业用车市场、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市场以及对摩托车和农用车的替代市场、出口市场等。这些市场加起来,势必造就一个潜力巨大的微型客车消费市场。
二、国内微型客车取代产品走向分析
1.宏观定位
基于对国内微型客车发展环境的分析,结全用户的需求特点及汽车产品发展趋势,可以把我国微型客车换代产品从宏观上定位如下:
1)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以经济承受能力不高的私人用户为消费主体;
2)符合用户客货两用要求,低成本且要具备较好�"性能(质量)价格比";
3)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符合本国及出口国的法规要求;
4)驾乘舒适,外观具备时代感。
目前,国内的微型车厂家已纷纷推出子微型多功能车,事实上这些车型中很是为满足国家刚刚施行的强制性法规的要求而被迫推出的,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换代产品,并且某些多功能车的生产成本还较高,致使价格难于保持当初传统微客所具有的优势,这是各微车企业均感头疼的一个问题。诚然,哪家先推出具有用户可心"性价比"的微型多功能车,哪家就会赢得市场的先机。不过,也不能忽视微型轿车和微型货车产品的发展,尤其是微型轿车,目前对于汽车全面进入我国家庭的首选车型是微型轿车还是微型多功能车或是其它经济车型还存在争议,但它们都会占有相当的份额是不容置疑的。
另需指出的是,目前某些微型企业推出的1.3L甚至于以上排量的汽车,已完全超出传统的微型车的定义,微型车若向此方向发展,虽在综合性能上会有一定的提高,但经济性以及价格优势无疑会丧失。
2.换代产品的特点
综合微型客车的市场需求及目前国内微型客车产品的现状,微型客车的换代产品应具备以下特点:
1)较现有车型更高的安全性;
2)较现有车型更好的动力性;
3)较现有车型更好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4)排放性能达到欧洲Ⅲ号标准;
5)在保持灵活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增加室内使用空间;
6)具备运动休闲性能;
7)具备价格优势;
8)具备时代感的车身造型。
考虑多品种、宽系列的发展原则,在具体参数及结构、配置上,应参考以下内容:
整车外形尺寸:长不超过3.75m,宽不超过1.5m,高不超过2.0m;
车身结构性能:符合正面碰撞法规要求,并在设计上考虑侧面碰撞要求;
发动机:采用1.3L以下的汽油机及符合要求的柴油发动机(排放指标应达欧Ⅲ标准),部分车型装配涡轮增压发动机;
变速器:部分车型加装自动变速器;
转向系统:部分车型加装动力转向系统;
制动器:部分车型加装配四轮式制动器;
驱动方式:运动型装配四轮驱动;
最高车速:110~104km/h;
参考价格:6万元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