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客车增长有点难
中型客车的销量在渡过了2001年末的最高峰后,一路下滑,再也没有反弹。2003年下半年虽然有所上升。但去年中型客车平均增长率基本上处于负增长状态。总体仍未排除衰退的趋势。
此外。以中型客车为主的生产厂家与2002年相比。销售量基本上都处于下降状态。虽然不排除企业经营的原因,但这一较为普遍的现象,说有中型客牢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消彼长,中型客车销量递减,大型客车却出现了增长态势。大型客车销售量曲线显示大型客车除了2003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外,基本上处于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客车大型化正是世界客车发展的潮流。这不仅是大型客车的单车客运能力明显高于中型客车,从能源经济、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大力发展大型客车无疑都应是最佳选择,这也正是国家所倡导的。
由于客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因此市场对中型客车的需求量继续减少是容易理解的。所以,2004年这种趋势还将会继续。
小企业的生存有点难
近两年。客运企业普遍进行了改制。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运企业已不再单纯追求规模。而更为注重的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现有车辆的使用周转率,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相应地减少了对新车的数量需求。不仅如此。在经营成本理念的指导下,用户购车的成熟度和议价能力普遍提高。由于中高档客车性能及运力要明显高于低档客车,所以,用户在理性的驱使下,对产品的需求已由粗犷的数量型转向精细化的质量型发展。虽然用户对产品的技术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对价格却是拼命的拧水。
客车市场需求开始细水长流,而这两年,在这一空间找饭吃的企业却越来越多。虽然客车市场空间有限,但很多企业的“体积”却在快速膨胀。尤其是去年,客车业是资本投资的一年。存量资产的加大,使企业千方百计要将存量释放。今年就将是企业消化扩张投资的一年。其结果就是竞争加剧。显然弱小企业将首当其冲?经不起折腾的将被迫退出。在2002年被媒体热炒的重庆“摩帮”,在余温还未散尽时.就已退出了客车业。这说明客车的利润早巳被竞争所摊薄,而且这张饼将会被越搬越薄。要想在客车业多“吃饼”,就要有拼抢的实力。这种实力就是企业的获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获利不外两条:一是企业经营的差异性,用此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就是形成规模经营,提高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得成本降到行业边际成本以下,企业才有钱可赚。因此,一些中小客车企业虽然近年来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但业绩平平。今天客车市场如同大树林立的森林,小树要得蓟阳光来促其生长何其之难。
短鼻子车要突破包围圈有点难
去年9月集中上市的金杯和北汽福田的海狮整容产品——锐驰和爱尔法,经过近3个多月的销售,并未取得理想的业绩。原想借短鼻子车的推出,与MPV一争高下,重夺被MPV蚕食的中高档公务车市场。但从金杯客车、北汽福田和东南得利卡的销售情况看,尽管“换了汤”,可销售趋旺的还是客货兼容型车型。
海狮产品的技术扩散,使成长性本来就不高的轻客市场被严重稀释,20几家“小海
狮”的缠斗,不仅让大家站到利润的更低点,也让产品的高端形象大受影响。在MPV和丰田柯斯达未出世前,这一矛盾并不突出,随着他们的到来,占据中高端市场的主力—公务用车的轻客腹背开始受敌。MPV陆上公务舱的宣传和功能上的多样性,使本来就喜欢追赶时尚的中国用户更加喜新厌旧。也许正基于这点,金杯和北汽福田想以短鼻子车给人以新鲜感,来突破MPV和丰田柯斯达形成的包围圈。
但是,许多轻客经销商反映,这一用户群体。似乎并不买短鼻子车的账。细究其中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虽然锐驰和爱尔法两款车型加进了不少高技术含量系统.像后螺旋弹簧悬架和电子式ABS等。可毕竟其有“换脸不换芯”之嫌。“好面子”的用户。在众多可选择车型前、,为什么要选择有“沧桑”之感的车型呢?终端用户的市场发言,令追求这一市场的短鼻子生产企业很难有所作为。
公路轻客的处境有点难
没有限制的市场不想进去。想进去的市场又受限制,这是公路轻客面临的尴尬。2002年交通部的一纸导向性文件,使生产公路轻客的企业一下子落入了“冰窖”。文件的要义是。公路客车在座位数上要适度过剩。但不能有闲置车辆。即引导短途客运企业使用中型客车。
众所周知,我国一年中有春节、国庆、五一三个黄金期。而每隔二三个月有客运高峰期,每周的六、日又是小高峰期。从营运者的经济角度讲。轻客是最大化的赚钱“机器”,平时可以较容易保证满负荷,高峰时节可以用超载多赚钱。正是为了制止这一情况,使运力结构趋向合理,在交通部倡导下。许多地方在2003年开始限制轻客做市与市、市与县的营运。这一做法,确实解决了运力结构不当所产生的矛盾。中型客车导入的成功,无疑将形成示范效应。2004年许多地区都将会采取类似的措施。
对这部分轻客企业来说,雪上加霜的还有。城市中巴已越来越不受各地城市的欢迎。由于中巴的档次比较低,舒适性、可靠性都不能满足城市运行的要求。占道、故障率高破坏着使成长性本来就不高的轻客
城市的形象,传统的中巴已陆续被挡在了大中型城市政策高墙之外。 被挡的公路轻客好像无处可去。其实不然,在县与县内的营运市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农村客运市场却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处女场”。可是,令很多企业心有不甘的,一是这一市场利润很薄,必须是上万两规模才会有过得去的利润。二是做这一市场跌价,背负着做最低档车的名誉,要想再做高档实在是很难。2004年公路轻客是左右为难的一年。
欧美车型要“做大”有点难
去年。江铃全顺、南京依维柯都试图以低价位争夺市场。南京依维柯的改型新品康果一上市,就将价位定在了13.68万元。而全顺在11月份也将最低价位的15.98万元车型降至13.98万元。自去年江铃换帅后,企业的战略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做强做大改为做大做强。大与强位置的颠倒,让人感到江铃要在轻客市场的占有率上做文章。
在轻客市场中,容量最大的是客货兼容型市场,它的容量占纯轻客市场的80%左右。可如今这部分市场仍掌握在日本车型手里。其实,欧美车型在客货兼容型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承载性能、动力性能和宽大的空间都较适宜做客货两用车。但全顺和依维柯产品的定位则是以人为主。要兼顾客货兼容车市场又怕丢了公务车市场,投鼠忌器使之始终不敢旗帜鲜明地打客货兼容功能的牌。|而金杯海狮和东南得利卡这类日本车型,在市场的打压下,早已将此市场作为主力。不论是广告宣传上,还是产品的宽泛性上都做足了文章,故用户也较容易接受。
欧美车型要“做大”还有一障碍,零部件总成档次的限制和规模上的不足,也致使欧美车型的成本高于日本车型。成本上的距离,使日本车型的产品价位和配置能拉得很开,海狮产品的最低价位是7万元,而欧美车型的产品最低也要13万元。如果江铃、南京依维柯还是拉不下架子,给产品以明确的定位,以弥补产品选择上的不足,要想在今年从轻客最大市场中抢羹确实有点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