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加入WTO时,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加入WTO后世界汽车工业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冲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普遍认为加入WTO后世界汽车市场对我国轿车市场冲击较大,对载货汽车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而对我国客车汽车市场的影响分析则较少。那么,今后几年,我国客车产业的发展潜力有多大?应采取哪些对策和如何发展?这是我国客车工业应重点分析和解决的焦点问题。
一、2003年1~8月份客车销售量持续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的发展较上年发生了结构型的变化:上年井喷式增长的重型载货汽车,2003年的增幅开始放缓;轿车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其增长的幅度却逐月递减,从4月份88.24%的增幅递减到8月份的72.61%,平均递减幅度达到6%左右;而只有客车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尽管许多专家学者普遍看好轿车市场,认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轿车市场潜力巨大。但笔者根据我国国情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客车市场潜力巨大,今后几年客车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客车市场潜力分析
1.人口因素
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人们平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应以客车运输为主。据专家测算,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里,一个人如果乘坐大型公交车,占路约为1平方米,骑自行车占路约为4平方米,乘坐出租车占中约为8平方米,骑摩托车占路约为10平方米,驾驶私家车占路约为14平方米。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平均1819人拥有1辆城市公共汽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0-800人拥有1辆城市公共汽车的水平。
2.经济因素
根据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人均GDP在785美元以下者为低收入国家,785~312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3126~965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656美元以上者为高收入国家的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中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由此看来,我国目前个人购买私家车的能力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我国加入WTO后,进口轿车关税大幅下降,进口轿车的价格也有大幅下降,但是目前个人购买汽车的能力是有限的。有资料统计,近几年个人购买私家车相对集中在大城市中的高收入人群,这类群体在我国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出门的代步工具仍然是公交车辆。
3.公路建设发展的因素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7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全国除西藏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通了高速公路。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210多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近30万分里的汽车专用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组成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而且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99.3%的乡和91.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在未来的10年里,我国公路的发展以长距离贯通为重点,提高公路的密度,把全国中主要城市、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对外口岸连接起来,形成高等级公路运输网络,公路运输将大幅度增加,所有这些都为客车业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带来可靠的基础和有效的保障。
4.城市交通拥塞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密集度越来越大,人们的日常出行也越来越多,各类机动车辆不断增加,特别是小轿车迅速增多。虽然城市道路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道路的发展远不如车辆增加行快从而导致了大中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塞。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武汉、济南、福州、沈阳等城市。为此,上海市为了缓解交通紧张的状况,限制私人小轿车的飞速增长势头,早已实行了私人小型客车片照竞拍制度,目前平均片照费用已突破3万元。北京市也不甘落后,现正在酝酿出台征收私人小型客车"牌照费"、"道路拥塞费"等资费的措施。据悉,全国其他交通拥塞的城市,不少也在酝酿效仿上海和北京的做法,也不乏有些城市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新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办法。所有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轿车的持续高速增长,刺激了客车市场的活跃,对客车的需求和客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5.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21世纪,旅游成为我国全民性消费活动,除了平常休息日的旅游外,政府还法定了3个旅游黄金周,旅游人数与日俱增。同时,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国际旅游业的新兴旅游区。位于亚太地区的我国,由于幅员辽阔,文化历史悠久,游览景点众多,游览资源丰富,将成为众多旅游者的目标。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10亿多人次,其方向将转移到新兴旅游区。因此,随着我国假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后在华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客车市场将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大中型客车年需求量在10.7~11.5万辆之间;轻型客车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到2005年,年需求量在37~39万辆之间。
三、如何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国情和各项社会发展因素,已经为客车的市场需求和客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不难看出,在今后的8~10年内我国的客车工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那么该如何在国际竞争环境中面对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呢?
1.优化客车工业产业结构,加快我国客车生产能力的整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全球的汽车工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所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不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否的问题,而是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强强联合,标志着世界汽车大变革时代的来临。我国客车工业要想不被别人整合,就必须自己先整合。根据我国客车工业的现状分析,重组、联合可以改变我国客车布局散、规模小,资源浪费,竞争无序,效益低下的局面,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企业规模效益(国际公认的汽车规模效益为年产量200万辆);重组、联合可以形成大企业集团,不管是国家投资,还是企业出资,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新产品的开发,改变我国客车产品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差的局面;重组、联合可以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世界各大汽车商纷纷制定全球计划,建立全球庞大的营销网络,我们只有联合才有可能参与到世界客车市场的竞争中。强强联合,组建大型客车集团,使客车产业结构的演变呈现出从劳动资本密集-资本技术密集-资本高新技术密集-高新知道、技术密集和从低附加增-高附加增-更高附加增的升级转换,形成以高科技密集化和高规模效益化为特征的新的客车产业结构。
2.加强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和技术开发,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技术含量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21世纪的汽车技术创新,就是将机械、电子、信息、液压、化工、环保能源、动力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遥融合发展,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使汽车产品的技术结构产生量重大变革。正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谢尼克所说�"信息、技术、投资等等也正以敲击键盘的速度跨越国界"。目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技的竞争,各国大公司已把主攻方向转向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汽车工业进行改造,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高科技以及安全、环保、节能等战略重点领域,开发研制各种新车型。据权威人士预测,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从现在的12%~15%增长到2005年的25%~30%以上。目前,国际上客车除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外,客车的设计还不断追求家庭化、舒适化和人性化,各类高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我国目前的客车与国际客车产品相比存在着很大的技术差距。因此,我国的客车工业要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不等于生搬硬抄,关键在于学习、消化和吸收,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并加强高新技术在客车上的应用研究,提高我国客车工业和客车产品的技术含量。企业要把提高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政府应对客车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予支持政策,鼓励客车工业的创新和发展,精心构建我国客车工业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中国独立的客车工业,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技术含量,以参与国际竞争。
3.打造中国名牌,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品牌竞争力
中国的客车行业在加入WTO后,能否在5年的保护期内有所作为,关键是看其有无核心竞争力。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我国客车企业要建构自己的竞争平台,必须树立强烈的民族品牌意识,打造中国名牌,提高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引进外国的技术,虽然可以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新产品,但如果过分依赖技术进口,一味地低水平地照搬照抄,没有自主开发能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的客车工业就会沦为国外汽车王国的附庸。因此,我国客车的发展首先要把重心放在自主开发上,通过对外合作、技术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而对单纯组装外国汽车散件的则应予以限制直至取消。我国客车企业要像韩国大宇汽车公司那样,敢于与自己的外国伙伴分道扬镳,在付出重大代价学到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发拥有自主知道产权的汽车新技术,要�"海尔电器"那样,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在产品品牌上,千方百计地与国外知名品牌靠近,有的将自己开发的产品不惜花重金买个洋名的使用权,有的千方百计地与洋名套近乎,给很好的产品取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这样做必将沦为别国的附庸,毁掉中国的民族工业。当然树立一个知名品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高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来精心培育和打造,还需要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优秀的人才队伍来精心地维护,还需要强烈的民族精神、坚定的爱国热情和先进的品牌意识观念。总之,响当当的品牌和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脊梁,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要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培育打造中国品牌战略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发展和创造民族汽车工业品牌,并以此来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品牌竞争力。
4.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资源采购和销售体系
我国客车产品技术发展落后,但客车的服务贸易体系建设更加落后。加入WTO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已逐步开放了汽车与零部件的国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国外的汽车公司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强大实力,将使国外产品迅速占领我国市场。而且目前国际上正在广泛采用的是通用平台、零部件全球采购、系统设计、模块化供货等,使新产品开发费用和工作量部分地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风险共担,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合理的资源配置,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到2005年将轿车平台简化到7种;德国奥迪公司零部件供应商承担的开发工作量从1996年的20%上升到2002年的55%。因此,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WTO规则的缓冲期,积极调教和改进现有的贸易方式、资源采购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的网络平台将整车厂、底盘厂、供应商、销售(商)和售后服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建立起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体系,使电子商务从仅仅作为新的营销工具逐步升级为新营销渠道、新内部管理效率驱动器直至新的商业模式,尽快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资源采购体系和贸易服务网络,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后世界汽车工业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冲击,我国的客车产品在技术、品种和质量方面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各种产品正朝着快捷、舒适、安全、环保、经济、新颖时尚的方向发展。但是,要在日益激烈的世界汽车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客观地面对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正确地面对冲击,积极地迎接挑战,认真地分析我国的国情,分析我国客车市场的潜力所在和客车工业的优势所有,承认差距,奋发努力,抓住机遇,顺应潮,建立起完备的集团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品牌培育战略和先进的贸易服务网络,加速发展,以提高我国客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