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底盘企业正向整车冲击
佘振清
  中国的客车行业是从改装发展起来的,底盘生产曾经作为关键技术控制过客车行业的命脉。计划经济时代的底盘计划对当时客车改装企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目前客车企业对资金的追求,在这种前提下,底盘生产企业曾一度风光无限。

  但是,近年来这种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亚星、宇通、金龙等一批企业的自制底盘技术逐渐成熟,专业的底盘生产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客车底盘共计销售66714辆,同比减少14949辆,降低18.31%。为此,底盘生产企业为了给产品寻找出路,向客车整车制造渗透将不可避免。这是一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式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方式非常直观,例如东风杭汽的整车生产规划,以及年初一汽集团对旗下客车资源的整合和重汽集团的伊思特龙成功下线等,都是这种冲突的“反作用力”。据知情人士透露,江淮集团隆重推出的“江淮客车”也在积极的酝酿之中。虽然现在对冲突的结果还无法预测,但客车市场来自底盘生产企业的冲击已成气候,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企业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首先,底盘生产企业技术底蕴非常深厚。

  客车技术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底盘上,底盘的动力性、稳定性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匹配性是决定客车档次的基础,底盘成本在客车总成本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往往能够达到50%以上。同时,由于客车底盘技术含量高,底盘生产企业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具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开发模式,这种积累是一般整车生产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客车的新产品开发是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业内人士常说国内客车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致使客车产品同质化严重,制约了客车行业的进步。随着底盘企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将会提高客车行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因此,底盘生产企业的技术沉淀是他们能够迅速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并对客车行业形成冲击的资本。

  其次,底盘生产企业的资本实力较强。

  一汽底盘、东风底盘、江淮底盘、南汽底盘以及重汽的斯太尔底盘这些专业的底盘企业无一不是背靠大树,加上前些年市场较好,自身资本积累较多,促使其资本实力在行业内居于前列,相对于大部分客车整车企业囊中羞涩的现象,底盘生产企业的资本实力也是其优势之一。

  第三,底盘生产企业对客车行业非常熟悉。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底盘生产企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与其他社会资本不同,不需要适应和熟悉的过程,不存在“隔行隔山”的问题,归纳起来,这种“熟悉”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产品熟悉。底盘作为客车产品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整车企业研究的对象,通过对底盘性能和配置的理解,来确定工艺方法和车身的配置形式。然而,整车企业在适应底盘的同时,大多数都会就其个性化的技术要求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的问题与底盘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意见或建议基本都是市场信息的反馈。因此,底盘企业一般都对客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甚至市场需求状况非常熟悉,一旦决定进入整车生产领域,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方面没有障碍。

  另一方面,对市场熟悉。用户市场是客车企业的衣食父母,特别是在现阶段,客车企业的营销方式多以关系营销为主,因此熟悉用户市场是所有客车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而底盘生产企业在这些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得益于客车行业的售后服务模式。一般而言,客车产品的底盘、发动机的售后服务由底盘和发动机生产企业来承担,一些比较大的专业底盘生产企业的市场保有量都在几十万辆以上,底盘企业在直接为这些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为自己的整车产品进入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底盘生产企业的配套资源具有优势。

  专业的底盘生产企业多是经营历史较长的老企业,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产品批量大,一般都能在自身的周围形成配套企业集群,通过多年的培植和调整,使配套资源大部分都在合理的半径之内,这些资源为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以预见,客车行业中来自底盘生产企业的冲击在所难免,这种冲击的结果是使底盘生产和整车制造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产品划分上,专业的底盘生产企业将仍然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只是在产品的专业化上将更加成熟,在成本控制上也将具有更大的优势,产品的竞争力自然会强于整车企业的自制底盘。当然,整车企业也不可能都具有底盘开发实力,其最终的发展和布局会通过市场竞争来调节,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
E-mail:webmaster@chinabuses.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