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客车行业的一些并购消息频传,如广东格林柯尔拟受让“亚星股份”,美的电器启动“美的云南整合汽车项目”,以及美的购并湖南三湘客车等,这些消息让人不禁把眼光投向连续火爆多年的客车业。
近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增长、交通的完善,驱动客车需求的猛增,却未出现大量进口国外大客车的局面。我国客车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充分,始终贴近市场,依靠行业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在市场上先人一步。
繁华背后的思索
“其实,中国的客车业将马上面临毛利下降、竞争升级,产业格局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对中国客车业有着深入研究的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顾问孟宪欣对繁荣的客车业有自己冷静的思考。
首先是产能过剩依然存在。
随着原有客车企业,特别是几大企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新企业的进入,大中型客车产能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2年大中型客车的产销量不到8万辆,但生产能力约在11—12万辆的水平,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差距约有1/4—1/3,产能过剩已然存在。而公路客运和客运周转量,近年来基本稳定在5%—8%的增长率水平;旅游客运对高档客车的需求每年也稳定在2000辆左右的水平;公交客运在公交优先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受道路的局限、出租和私人轿车的竞争,以及有轨交通的发展,也不会出现“爆发”的需求。
另外,我国客车的可靠性、经济性还不够,技术根基不够扎实。
我国客车其实在技术性能指标上与国外并无太大差距。但在一些基础指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车身的强度刚度、抗翻倾能力及底盘的制动系统,近几年屡屡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少是因制动力不足,频繁制动和山区上下坡的制动器热衰退,制动稳定性以及制动器本身的设计制造质量问题和摩擦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与不少厂家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少、周期短、起点低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客车业下一步的竞争,还不到打价格战的阶段,关键是看谁的技术扎实,看“内涵”。
内涵式竞争中谁是胜者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客车业仍然保持着大约20%的平均毛利水平。而正是这一点,吸引着众多商界群雄逐鹿客车业。
在近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共同公布了“2002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排名中,郑州宇通集团以年营业收入33亿元位居第416位,是国内惟一一家进入中国“500强”的客车制造企业。
从最初凭卧铺客车的创新设计在客车行业一炮打响,宇通在产品、技术、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就从未停止过。经过多年的成长,宇通客车面对竞争显得从容不迫:先是投入了1.3亿多元,精心打造了十多家集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4S站,将单一的车身服务升级为整车服务。充分体现了“系心于人,用心于车”的品牌理念。
2003年5月,宇通在继成功上线SAP后又请来了国际知名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确立了未来5-10年仍然以客车作为核心业务,集中精力将客车业务做强做大的战略;对于客车底盘,虽然目前底盘生产的利润远不如客车组装高,但底盘业务可以有效支持整车产品的差异化要求,因而底盘资源对客车企业的战略价值将更加重大。另外国内商用车集团附属的底盘企业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方面在短期内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宇通于1999年开始投资自己生产底盘,2002年1月又同德国MAN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猛狮客车有限公司,生产中高档客车专用底盘,从而掌握了客车行业的战略资源。这些战略让人不禁与内涵式竞争产生很多遐想。
金龙也是客车业引人瞩目的一家企业,金龙利用沿海的地域优势,以很少的资产起家,以CKD方式快速组装,效率很高;推广项目经理制,平台化开发,并共享平台,成本低、效率高;激励机制和销售手段灵活,这些一度被称为“金龙现象”。
一汽、东风等大汽车企业,也相继将产品向客车扩展,这些汽车企业实力雄厚,又有底盘开发能力,入主客车行业后劲很大。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客车业的特点是小规模、定制化,相对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轿车业从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上有相当大的差异。“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古训还是让人对大企业的客车战略有所置疑。
原有的合资企业也是一大阵营,如亚奔、桂林大宇、西沃、沈飞、广州五十铃、安凯,主要定位在高档客车市场,为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但对中国高档客车需求的估计过于乐观,加上中外管理团队磨合和分工不合理等问题,使这一阵营目前实力还不甚强大。
无论未来如何变迁,看着民族品牌的客车以优良的性价比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这应当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