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2.0 上次更新时间:
 
 
 
 
 
 
 
 
 
 
 
 
 
 

借壳入市 川旅置身一汽丰田大循环
 

                赵 云

  寻找并利用合适的壳资源成为众多国际知名的跨国汽车公司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三大集团因其拥有绝对优越的政策资源而成为众多跨国汽车公司眼中能够使其成功突入中国市场的通关文牒和使其投资迅速升值的点金棒。与天汽集团不同,在刚刚完成的“丰一”重组构架中,偏安一隅的川旅(四川旅行车厂)凭借其特殊的“壳”身份不但使丰田与一汽的重组南北两线全线贯通,并且名不见经传的川旅自身也迈出了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业主流的一步。

成都市成为大赢家

  虽然8月29日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主席台上只有以竺延风、张富士夫和张世堂为首的一汽、丰田和天汽的代表,但作为一个事实上平等的合作者,在主席台上缺失的川旅似乎并不在意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细节上的缺憾。对川旅来说,能够作为合作者参与到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中外汽车最大重组案中已经足够了。而川旅的代表也并非四川丰田的董事长兼四川旅行车厂厂长姜治中,而是日方总经理矶贝匡志以及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和成都市市委副书记葛红林、成都市副市长唐川平等一干人马。
这当然有道理,川旅作为成都市的一家大型市属国有机械加工企业,属于成都市工业投资公司(简称成都工投)的全资子公司,而成都工投则是成都市负责工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保值增值的投资公司,成都市政府自然是川旅事实上的代表人和“丰一”重组的出席代表。

  成都市市委书记王荣轩在谈到四川丰田时,曾强调如何将年产2000多辆旅行车的四川丰田做大做强,一直是成都市领导的“兴奋点”。王荣轩介绍说,7月中旬,在一汽集团与丰田公司的合作谈判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成都专程派代表团登门一汽寻求合作,一汽随即考察成都求证双赢。8月下旬,成都市与一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一汽控股四川丰田中方母公司四川旅行车厂。8月底,一汽与日本丰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其中涉及一汽与丰田在成都合作生产的车型、产量和产值框架协议。

  在北京的签字仪式后,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与张富士夫握手道别也道出了川旅的愿望:希望川旅的柯斯达项目能系列化,SUV的项目也能加快推进速度,而张富士夫也含笑点头。

川旅改换门庭

  实际上,就在“丰一”重组的框架协议发布之前,一汽控股川旅的构架也刚刚搭建完成。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毛志刚介绍说,一汽与丰田在川联合启动的新汽车项目,将由四川丰田及将要成立的新公司联手推动,一汽和成都市工业投资公司将对川旅厂实施资产重组,其中一汽占川旅80%的股份,成都工投公司占20%的股份,这个新组建的“一汽成都汽车有限公司”,继续参股四川丰田50%的股份。

  尽管川旅以若干细节仍在细化无法公开为由婉拒记者采访,但实际上,由一汽和成都工投公司合资组建的新公司通过参股四川丰田而最终涉及“多功能车”项目以及成都市由此展开的宏伟产业规划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泄露了出来。原本在9月10日举行的一汽与川旅的合作签字协议,因为要考虑与挂牌仪式同日进行而相应延期。据了解,一汽与丰田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涉及双方在成都联合开发多功能越野车条款,包括年产1万辆旅行车、5000辆多功能越野车、1万辆中重型卡车,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的宏伟规划。

  对于可能投产的越野车型,早有业内媒体推测,这款SUV就是丰田目前热销的、有较高知名度的“陆地巡洋舰100”高级四轮驱动越野车,且丰田有意在2006年以后投产该车,言之切切,似有道理。然而,在去年8月,丰田会长奥田硕在视察成都的四川丰田3S店时,曾透露有意于凌志RS300越野车,与业内普遍看好的四川丰田中档越野车(SUV)定位差距甚大。

一汽丰田川旅三赢

  成立于1957年的四川旅行车制造厂最早只是一个汽车修理厂,后来成为国家中轻型客车定点制造企业之一,“华西”客车一直是川旅厂传统产品。从1998年与丰田合资后,川旅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拥有三个参股公司,其中两个中外合资企业,一家是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另一家则是与丰田公司控股的日本亚乐克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成都亚乐克汽车内饰件公司。2001年四川丰田销售柯斯达2008辆,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但对于川旅此前有消息称川旅一直在亏损,此说法立刻遭到姜治中的坚决否认,姜称川旅去年盈利在5000万元左右。

  通过一汽入主川旅,一汽最终成为四川丰田的中方最大股东和成都亚乐克汽车内饰件公司的出资股东之一,而川旅也最终融进了一汽与丰田的大循环体系。不仅如此,对川旅来说,通过一汽,川旅还将可能触摸到除丰田之外的其它领域;对一汽来说,这仅仅是更加完善了其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通过控股、独资、参股等各种方式形成的全方位、多种途径异常活跃的合作经营格局,而这也正是吸引丰田的重要原因。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合作联系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客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