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业务流程改造,朱国强的危言
“作为一个做运输工具的企业,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要改进?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商用车企业没有的商业模式?企业要有本质性改变,一定是商业模式的改变”。
“现在还有机会”
历史不可能再给我们第二次机会。在这一次竞争中,(我们)如果掉队了,我们就会从这个行业中消失
《汽车商业评论》:2009年客车业的海外形势都不太好,2010年应该怎么办?
朱国强:2010年我们应该同比增长,具体增长多少还不好说,主要取决于我们在不发达国家的订单。
通过塞内加尔项目,能否说大金龙朝国际化迈出了一步?
还是基础。我们还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你光营销部门国际化没有用,要整个公司适应国际化。比如,我们要在国外融资或者做投资,势必牵扯到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等。公司很多东西需要提升,我们现在还采用非常传统的方式在做,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希望借助这次的业务流程改造,在这方面进行突破。
流程改造后,企业应该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希望如此。但任何事情都有个渐进的过程,关键是要有决心。这些东西说到底都不难,但真正实施下去要有力度。你要敢于否定,敢于打破现有的一些条条框框,要承担很多风险,这些都需要勇气和魄力。
改革就会有风险,挑战很大。但是不跨这一步,我们就只在这个圈圈里打转,转到最后,竞争对手就跑到我们前面去了。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可能悲观一点,现在我们还有机会,但历史不可能再给我们第二次机会。在这一次竞争中,(我们)如果掉队了,我们就会从这个行业中消失。
这么严重?
当然!那当然!那当然!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盈利能力没有以前强了。我们的内部管理、生产效率到底有没有提高?我们现在一部车到底需要几小时?这些数据我都拿不到。假如今天做12米车要1000个小时,明年是不是900个小时?后年是不是800个小时?我们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谁给我提供这些数据?我们也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情况。
跟一年前相比,您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个行业并不是个轻松的行业,其实任何行业都一样。这个公司还是积极面多,完全有基础再前进一步。但是,你想,一个50亿的公司要跨到100亿,如果没有为100亿的运营打下基础,你怎么有可能上去?上去了也会下来。你不知道怎么上去,就不知道怎么下来。
厦新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不知道怎么上去的,最后也不知道怎么下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你赢同行究竟赢在哪里?你讲不出来。
我认为,一个企业最大的价值不是有形的东西,而是无形的东西。公司的文化、品牌、传统,这些都非常宝贵。我们接下来要向这些方向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您的观察,目前大金龙处在什么时期?
我个人的主张,(我们)正处在十字路口。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管理系统已经用到了极致,接下来就要换一种管理方法和思路,继续把大金龙推向新阶段。
这个企业有基础。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问题。我们很多员工有些自满,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做得不错,这是事实,但它不能代表你以后也做得好。
现在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你可以看到大企业市场份额在丧失,小企业越来越难做。对比财务数据,实际上我们处在不利地位。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也好,我们的单车获利能力也好,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靠管理的深耕来改变这种局面。
宇通也好,海格也罢,他们的内部改革实际上走在我们前面。宇通2003年就开始搞(流程再造),他们的营销体系对人的依赖程度就低得多,这才是健康的。
我再跟你讲个小事情,前一阵子我们行政部处罚一个工人。工人打架,有个细节,其中一人抓起一把螺丝扔向另一人。我想问,这螺丝难道是随便抓的吗?没有控制吗?一部车几个螺丝没人管吗?一查,真没人管。这就证明我们在精细化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改善。
要学会妥协
我对中国企业的认识也比以前深刻得多。至少游戏规则就不大一样,但我一样能适应,一样能按照中国的游戏规则做事
所以大金龙下决心做业务流程改造,也是想有个质的变化?
为了能支撑大金龙下一个十年的发展。2004年股权结构清晰后,大金龙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但今年就没怎么发展,当然得扣除金融危机因素,但你不能什么都往里装,肯定还有我们内部原因。我们的增长模式、经营模式受到挑战,我们现在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乡下姑娘了。
这就要说到人的问题,在客车业,怎样才能把人留住,这确实是个问题。
虽然我是公司副总,但基本上也是管理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对公司的管理,我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员工流失,他不可避免。要把好的人才留在公司,除了待遇外,还得有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方面我们可能有些忽略,套用小平同志的理论,两手都要抓,而我们是一手软一手硬,我们过多依赖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强调得不够。当然我自己也做得不够,比如我跟经理们沟通得多,但跟一线员工沟通较少。
我老跟员工讲,孔夫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对做销售的来说,你如果不以此为乐,那就很痛苦。我们如何引导公司大部分80后的人?对领导布置的事情,他们是不是都有激情?有这种把中国客车品牌做成一个退休以后可以回忆的东西?这些说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却是最本质的东西。
您到大金龙快两年了,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我感觉这里的工作比较辛苦,但对我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可以做得非常好,因为这里的平台很好。对我来说,在这边的企业里,要学会妥协。比如你要100,但你现在只能拿到40,你也得拿。先拿到40,再想办法拿40,不然都不要的话,后面就没有了。我主要的收获,就是管理的这支团队。
从经营角度考虑,我到中国来的最大收获,除了怎么建海外网络和管理架构外,我对中国企业的认识也比以前深刻得多。至少游戏规则就不大一样,但我一样能适应,一样能按照中国的游戏规则做事。
这期间,有没有对您影响较大的人或事?
我觉得,中国企业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不多,大家都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怎样管理企业,使之更精细化这些方面。但实际上,我们更要认真思考商业模式: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比如手机,我们都用诺基亚,但诺基亚的商业模式已经有很大的问题,苹果跟黑莓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实际上就是在手机行业里做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我不是一个卖硬件的公司,而是一个服务的公司。苹果有APPLE STORE,黑莓有RES,他们都在卖服务,他们的主要收入也是靠服务。
我们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做运输工具的企业,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要改进?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商用车企业没有的商业模式?我们很少去思考这些,现在要我讲我也讲不出来。但我总觉得要从这方面去做。企业要有本质性改变,一定是商业模式的改变。
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从价值链后半部分抓得更多,制造做完了,到客户手上,这一段价值链抓回来。我隐隐约约觉得还可以有些新的操作模式。
苹果的乔布斯之所以厉害,就是他每次都能颠覆一种经营模式。人家想过而没做到的,或者没想到的,他都做出来了,而且实施得非常好。我们不一定只从客车行业出发,毕竟这个行业很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行业汲取商业模式和经验。产品虽然不同,但思路值得学习。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关注校车安全永不过时[07-12]
- 十年 客车行业酝酿出新的格局[01-04]
- 黄宏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发展之路[11-21]
- 大陆集团推出48V车载电力技术[11-29]
- 海格百亿大单:“水到渠成”的收获[11-28]
- 安凯宝斯通以实际行动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龙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实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