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面前,谁也没闲着
有好事者曾做过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牵动中央、地方和行业的新能源大战中,至少有30多家客车制造商挤进了战场。不过,他同时提醒大家关注一个现象,身处第一阵营的客车制造商的声势反倒不及二三线企业那样浩大。
初看起来的确如此。但事实是,谁也没闲着。
先来看宇通客车,当大家都热衷于如何分食新能源蛋糕时,这家全球产能最大的客车制造商却一直以沉默应对,甚至在3月的北京客车展上,亦不见任何动作。一些性急的同行相互打探:宇通客车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它想做什么?
一直到2009年3月9日,宇通客车副总工程师吴晓光和新能源项目负责人陈红在郑州宇通大厦会议室接受了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的多家媒体的采访,宇通新能源客车的谜底才算正式揭晓。
行动早已开始。1999年9月,世界新能源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在河南省政府牵头组织的展台上,一辆8.2米宇通纯电动公交车悄然现身。“时间很急,只做了3个月。”吴晓光向《汽车商业评论》回忆,尽管性能指标跟人家比有差距,但让他备感自豪的是,当时参展的新能源车一般是用交通工具运到展场,而宇通车是真正从郑州开到北京,又从北京开回郑州的——往返行程应该在1500公里以上。
宇通客车比较系统地思考新能源事项一直要等到2004年。当年它与天津清源合作研发电动车,据说当时瞄准的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一个批量项目。车做出来了,并且申报了“十一五”863计划,尽管最终未能入围,“好在积累了资源和经验”(吴晓光语)。
2007年,率先在国内使用LPG清洁燃料的广州交通委找到宇通客车商量:能否把LPG做成混合动力式客车?宇通客车决定试试,当年做了2辆搭配万向系统的LPG混合动力客车:一辆在广州示范运营,一辆留在郑州进行性能测试。
鲜为人知的是,宇通客车是国内第二家与伊顿公司接触的客车制造商。第一家是福田汽车,2007年福田汽车牵手伊顿公司为张伟雄生产30辆混合动力客车时,双方曾有个排外协议:伊顿公司在国内不允许与第二家客车制造商合作。但在市场面前,这个协议最终不了了之。
按照规划,宇通客车联手伊顿公司,其意在于12米、13.7米和18米混合动力客车。经过近1年时间的研制,2008年9月,宇通客车向郑州公交总公司提供了两辆油电混合动力公交样车——目前分别在郑州K6(12米)和215(13.7米)上试运营,尤其是13.7米混合动力公交车,国内仅此一辆。自示范运营以来,这两辆新能源车就成为上级单位和其他兄弟企业来宇通客车参观交流时的必看内容。
行动的不只是宇通客车。同处行业第一阵营的海格客车第一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2005年,它与上海交大、上海神力科技合作试制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据可查的资料显示,这是国内自行研制的首辆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因此,它有个被寄予无限希望的响亮名字“创新一号”。
该车随后在2006年的BAAV展上展出,甫一亮相便成为热点。根据海格客车提供的数据,正在上海市奉贤区试验运行的创新一号目前已行驶20000公里,合作三方正对关键零部件做可靠性运行。
但这还不是开始。海格客车在新能源领域的试水则要追溯到2001年,当年它与清华大学联手研制纯电动车,用的是铅酸电池,运行效果一般。
海格客车第二次让人眼前一亮是2008年12月29日,它再度联手清华大学和上海神力科技合作开发KLQ6129GQH2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分别承担了“十五”期间国家863氢能源汽车开发项目和“十一五”期间国家863氢能源客车动力平台开发项目。截至目前,其研制的整车控制系统在3辆氢燃料电池客车上累计运行超过6万公里。
在新能源领域小心前行的是大金龙。2001年它与湘潭机电合作研制XMQ6120G混合动力公交车,3年后,该车在国际清洁能源汽车必比登挑战赛中获得混合动力客车组加速性能第一名、燃油经济性第一名和总成绩第一名。2005年6月,5辆样车被用在长沙市的134路公交线作示范运营。
2007年大金龙与东风电动车公司联合研发混合动力公交车XMQ6125G9(油电混合和气电混合),北京奥运期间,15辆样车投入奥运服务专线。2009年1月6日,又有30辆XMQ6125G9投入武汉运营。
战场里,另一架战车也悄然挺进。2002年,低调的厦门金旅开始用自有资金研发混合动力客车。2008年第三代混合动力客车实现批量生产——杭州公交采购了45辆油电混合动力客车。
在书面回复《汽车商业评论》的采访中,厦门金旅提到,其储能元件(电池)由美国MAXWELL提供,而电机控制技术和整车控制技术方案由其自主研发。最新消息是,厦门金旅正在致力于开发第四代PLUG-IN(插入式)混合动力客车。“如果电池能过关,其发展前景就非常可观。”他们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关注校车安全永不过时[07-12]
- 十年 客车行业酝酿出新的格局[01-04]
- 黄宏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发展之路[11-21]
- 大陆集团推出48V车载电力技术[11-29]
- 海格百亿大单:“水到渠成”的收获[11-28]
- 安凯宝斯通以实际行动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龙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实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