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大金龙
“大金龙是不是疯了?”
在听到大金龙要生产轿车的消息时,一位客车业的资深分析人士向《汽车观察》表示了自己的诧异。
然而,消息来源的可靠性不容置疑。
早在4月13日,上市公司“金龙汽车”发布的公告称,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金龙集团)董事会已同意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即大金龙)投资13404万元,利用原有轻客生产线混线生产A+轿车。该项目资金来源为大金龙的三方股东按持股比例增资1亿元和企业自筹。
以“客车专家”为品牌口号的大金龙,如今不再“专”,而是进军轿车领域,该消息几乎令所有业内人士感到吃惊。
业内人士的吃惊当然自有其道理:没有造轿车的技术和经验,没有生产目录,投资仅仅1.3亿元又似乎杯水车薪,更为重要的是,其瞄准的是竞争尤为激烈的A级轿车,而且是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让人觉得大金龙似乎在“痴人说梦”。
不过,就大金龙造轿车本身而言,应该不是什么大新闻,毕竟近几年来商用车企业造轿车已是趋势,比如福田、江淮,都已向市场推出了自己的轿车,更何况还有很多“外行”也已经进入轿车领域,例如力帆、比亚迪,甚至还做得顺风顺水。
但问题在于大金龙自身的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位熟悉大金龙的人士就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我感觉这两年他们的变化比较大,风格完全变了,已没有了以往那种做客车的激情。特别是人才流失,内部争斗已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和战略。如今厦门金龙已经被宇通甩在后面,而且苏州金龙也有可能超过它,这很令人惋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厦门金龙在客车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有很好的品牌和渠道资源,但做轻型客车、做乘用车根本不是大金龙的长处,乘用车的投入动辄上百亿元,而且投入之后也没人敢打保票就一定能成功。此外,轿车的品牌竞争力在于发动机、变速箱等基础零部件的竞争,这是自主品牌轿车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大金龙都不具备。
用轻客生产线生产乘用车的例子其实并非没有,例如沈阳中顺汽车在去年就推出了家用型MPV,但生产出来之后似乎一直悄无声息,其拓展市场之难可想而知。
实际上无论是大金龙,还是大金龙的控股公司——金龙集团,都对大金龙造轿车显得极为低调,各部门相关人士均表示对此不知情。上市公告成为惟一的一条消息,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规定,恐怕该消息也不会“这么早”就被人所知。
不过,根据有关媒体的披露,大金龙做轿车并非出自大金龙自身想法,而是出自控股股东厦门金龙集团,而且已经造出两台样车在进行检测。另外,其幕后的最终推手是厦门市政府出于“要打造产业集群,做大厦门汽车产业”的考虑。
如果是这样,大金龙也许有自己的苦衷,因为对于造轿车的困难其应该不会没有考虑。
事实上,不管是谁在推动大金龙造轿车,目前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和分析师都对此不看好。中金公司甚至已经下调了“金龙汽车”的评级。该公司研究部分析师认为,大金龙做轿车不具备任何优势,后续投资负担将不断加大,为公司发展增添了变数。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关注校车安全永不过时[07-12]
- 十年 客车行业酝酿出新的格局[01-04]
- 黄宏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发展之路[11-21]
- 大陆集团推出48V车载电力技术[11-29]
- 海格百亿大单:“水到渠成”的收获[11-28]
- 安凯宝斯通以实际行动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龙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实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