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客车,从梦想到现实很近却又很远
两年前,你很难看到这样的场景:国内客车制造商主管新能源方面的负责人隔三岔五就被邀请至北京——他们或者去国家科技部,或者去工业和信息化部,或者去发改委,或者去交通运输部——不管是受哪个部委的召集,多半都与新能源汽车有关。
新能源汽车是什么?它与国家政策如此紧密相连,它与绿色、环保、节能主题高度契合,它就像挂在树上的一个耀眼的果实,看起来只要大家努力一跳就有机会触摸到。当然不会有人站出来指手划脚——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中国与国际之间的差距看得见摸得着,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但是有一天,在传统汽车产业平台上奋战多年的中国客车制造商们猛然发觉,原来真的还有这么一个平台,让他们与曾经高不可攀的世界汽车技术平台如此接近。
几乎与世界同步,多么美好的想像空间,多么美妙的似锦前程。于是乎,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计划和新能源政策补贴的双重刺激下,中国客车制造商纷纷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新能源运动中。
2009年多么像一个分水岭式的年份。新年伊始,中国客车制造商就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正面交锋。这一点,在2月28日开幕的北京客车展上就可见端倪:海格客车展台上是一款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厦门金旅惟一一款展车是在北京示范运行的混合动力客车;大金龙带来一款与东风汽车合作的混合动力客车;重庆恒通展出的3款客车均与混合动力有关;福田欧V客车展台上是一款氢燃料奥运示范用车。
除了产品层面真枪实弹的竞技外,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有关新能源客车的消息更是层出不穷。《汽车商业评论》调查到,从2009年2月2日春节上班后至今,善于集纳各家新闻的客车联盟网上,关于新能源方面的新闻就多达115条,而同期的客车网上这一数字亦是上百条。
观察家曾经如此描述过客车业:它是这样一个行业,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置于镁光灯下,但谁都希望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但这位观察家只说对了一半,他没有说对的另一半是在这场新能源运动中,客车制造商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舞台备好,灯光亮起,接下来就看谁先粉墨登场,谁将引得舆论纷纷扬扬。
新能源客车为何让人如此着迷?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还能够提供其他世界客车制造商难以企及的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理所当然能够承担起新能源试验场的重任——掰着手指算算吧,世界客车制造商能够达到上万辆的产能有几家?全球有几个市场的客车容量堪与中国比?但在中国客车第一阵营里,宇通客车、大金龙、海格客车、小金龙的产量均突破了万辆大关;2008年宇通客车产能甚至直逼3万辆。如此数量,如此规模,谁与争锋?
但是,新能源客车果真让人如此着迷吗?《汽车商业评论》经过近4个月对新能源客车的全面调查后认为,从梦想到现实,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关注校车安全永不过时[07-12]
- 十年 客车行业酝酿出新的格局[01-04]
- 黄宏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发展之路[11-21]
- 大陆集团推出48V车载电力技术[11-29]
- 海格百亿大单:“水到渠成”的收获[11-28]
- 安凯宝斯通以实际行动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龙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实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