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首页
原创文章
新闻中心
客车论坛
新闻专题
图说客车
客车产业精品客车客车企业
配套产业配套产品配件市场
客车用户客车租赁
海外市场国际客车
行业研究
技术交流
客车人才
二手客车
客车会展
校车选择
政策法规
English
当前位置:客车人才首页 >> 人才新闻 >>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竞争力策略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竞争力策略

2012-01-16 作者:  来源:慧聪汽车  文字大小:【】【】【
关键字:汽车人才

  萨博终于寿终正寝了,可中国汽车企业的疯狂仍在继续。挖人才的挖人才,买技术的买技术,一时间硝烟四起。这家曾经的车企豪门在走下神坛的时候,或多或少还是给急需发展自主品牌事业的中国车企带来了一些机会。

  2011年岁末,就在瑞典当地法院宣布萨博破产当天,青年汽车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抢购,他们希望利用萨博成熟的汽车制造技术两年后在其购买的凤凰平台上开发新车。一向被认为中国车企海外并购典范的李书福,在获悉萨博破产后的第一时间,也开始指挥他的沃尔沃团队争抢研发人才。除此之外,北汽、上汽、东风等中国车企都对破产后的萨博资产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无一例外,这些争抢萨博“遗产”的中国车企,都对其人才、技术和成熟的研发平台情有独钟,足见中国企业做大作强的愿望何其强烈!事实上,如果单纯的收购就能提高核心技术、改变产业现状的话,恐怕我国的汽车产业早在10年前就应该步入汽车强国之列了。

  不可否认,引进人才、收购技术对于改善产业现状有一定的帮助,但憧憬着单纯收购的“拿来主义”来改变命运的想法无疑是拔苗助长、不切实际。核心技术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培养,走自主创新之路。

  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的汽车行业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不能相提并论。没有百年老店,超过五十年的企业也还只是个位数。零部件企业更加年轻,大多数都还是十几、二十几岁的“毛头小子”,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

  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我们都是在自己摸索中闭门造车,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思想的解放,才开始逐渐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则凭借几十年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和新技术的研发,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牢牢占领着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是需要从扎扎实实的基础教育入手,充分结合实践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下去的。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非常紧缺,经常会出现“挖东墙补西墙”的情况,缺少优秀的、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员队伍,所以人才培养就显得极端紧迫。“我国汽车科技人才极度短缺,培养体系不健全。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行业高素质的人才大都在外资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认为。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关键的是我国汽车人才梯度建设极端欠缺,“青黄不接”,老一辈汽车人有经验少理论,新一代汽车人多理论缺实践。产学研各自为阵现象依然存在,相互之间缺乏紧密联系,需求不对称,高校里培养的专业人才,到了企业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要真正解决核心技术提升问题,“拿来主义”救不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实现提升并且超越。

  自主研发必不可少

  我们曾经的市场换技术,结果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换来,以完全失败而告终。

  现在又开始流行海外收购式的“拿来主义”,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核心技术的突破依然收效甚微举步维艰。

  放眼望去,近年来,我们的海外收购动作频频,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减震制动单元、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中航工业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万向收购美国DS、中信戴卡收购KSM铸造集团、比亚迪收购日本狄原磨具厂,等等,这一系列的海外收购,表面看来似乎已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但海外并购真的能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救赎”的法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要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中,国企的领导在当“掌门”期间,多数都是拼命通过提高企业效益来积攒资本,从而进入仕途,很少有把企业当事业的领导,国企的高管门也经常是走马观花。同样,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民营企业,更是一个个将眼前利益看的高于一切。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谁愿意通过加大研发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但损失了短期企业利润呢?

  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4%,远低于国际平均的6.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统计,1986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7590亿元,其中整车投资5093亿元,而零部件投资只有2000多亿元。在发达国家,零部件投资通常大于整车投资,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应为1:1.3至1:2,而目前我国仅为1:0.3,远远不够。而从企业角度来看,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同样少之又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整车企业在零部件上投入不足1%的不在少数。

  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企业就很难培育较强的研发能力。要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一个重要方面就必须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有了研发投入的保障,才有研发能力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理当如此吧。

  政策扶持迫在眉睫

  零部件作为汽车产业的基础,产品和技术直接制约着整车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行业整体急功近利,造成“重整车轻零部件”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而零部件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大多都是完全根据整车企业的需求来生产,大部分自主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来图加工、样品测绘阶段,面对整车厂推出新车型、新品种、新技术快节奏的高需求,很多自主零部件企业只能疲于应付研发任务,无暇顾及提升自身的基础研发水平与配套能力。

  但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矛盾日益凸现,有专家紧急呼吁,“我们应把零部件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思考,要真正给予扶持以及政策引导。”的确,要改变我国近4万家零部件企业散、乱,技术落后的现状,单凭市场作用短期很难改变,必须通过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加以引导和扶持。

  在2010年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无疑是极大的利好。但实施两年来,却“雷声大,雨点小”,业界迫切的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够真正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校:阳光]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以上信息的更多内容,请填写以下表单:
咨询栏目: 人才资讯 验证码:
您的姓名: E-mail:
您的单位: 职 务:
您的电话: 传 真: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中国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实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