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工艺成为中国客车短板
在今年的汉诺威商用车展上,大金龙再次亮相。在国际客车巨头面前,中国客车展示了自己的进步。
纵观本次展会上的客车展品,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内部结构上,中国客车与国际一流客车的差距在缩小,但同属技术系统的客车工艺却成为明显的短板。
Irisbus公司展出的Magelys客车,顶盖两边采用粘接式玻璃天窗。这种结构对骨架的尺寸、强度以及焊接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国外的客车零部件生产多利用数控设备保证尺寸和成型精度,自动化程度高。在焊装方面,不但投入高精度工装夹具保证组对质量,还采用先进的IGBT逆变焊机,选用大熔深的MAG焊接工艺,确保整车强度。国内的客车零部件目前多为半自动甚至纯手工制作,精密设备普及率低,成型准确率不高。整车骨架的焊接多采用传统的CO2焊接工艺,高精度焊胎相对缺乏,组对尺寸不精确,产品一致性较差。
在今年的汉诺威商用车展上,德国赛特拉客车车身的大面积精美图案引人注目,体现出极高的涂装工艺水平。反观国内,各企业的高档客车在油漆耗料、喷枪及打磨工具的选择上多依靠进口,受工艺水平所限,车身图案只能进行小范围的简单线条或花纹设计。在前处理方面,防腐效果更好的阴极电泳工艺已在国外客车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但国内只有极少的企业关注并采用这种涂装工艺。国际上的无底漆焊后整体磷化处理、骨架管腔内壁注蜡等先进防腐工艺,在国内的应用也寥寥无几。
在客车工业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中国客车的制造工艺却因发展相对缓慢及受关注程度较低成为明显的短板。从零部件制作到整车焊装、涂装,我们的客车工艺与国际一流水平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一项涉及内部管理的工作,工艺强调过程控制和人的能动作用。因此,装配制造中的设备运行、材料选用以及一线操作者的素质,均是中国客车工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客车若要在国际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不仅要积极采用先进的制造设备和工艺方法,也应通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整体素质。高水平的制造工艺可以全面提升一个国家汽车业的技术含量。在客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莫让工艺成为中国客车的短板。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国际新能源车展 安凯引领“智·电”出行[10-01]
- 智驭未来 匠心筑梦 中车电动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揭晓[09-30]
- 打卡《黑神话:悟空》取景地 还得靠依维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质量旅游客运服务体系[09-29]
- 绿色公交“新风景”安凯纯电动G6批量上岗绍兴 [09-29]
- 公共出行焦虑重重 欧辉客车BJ6859帮你做好情绪管理[09-29]
- 梦想1+1 VIP 中通客车助力森煜汽运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靓丽名片[09-29]
- 高端客运市场的绿色解决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国汉诺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