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电动汽车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电动汽车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5日 15:00 作者:甄子健 来源:中国科技财富

    进入21世纪,人类在可持续交通发展中面临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措施。在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科技部和北京市共同组织一汽、东风、长安、奇瑞、上汽等产学研结合团队以及北京公交等奥运交通营运单位,圆满完成了奥运电动汽车赛时示范运行任务,在奥运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以“中心区零排放、周边地区交通低排放”为特点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应用。为全面彰显“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以及我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奥运科技“遗产”,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应用即将在全国各地展开,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步伐必将加快。


    北京奥运自主创新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取得成功


    电动汽车奥运应用总况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示范运行期间,共有595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在奥运中心区和36个比赛场馆,应用在中心区外围公交环线、奥运交通保障公务、出租保点,应用于马拉松等赛事服务,累计运行371.4万公里,累计载客达441.73万人次,公务车执行任务近970车次。如此大规模的应用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奥运历史上是第一次。同时,如此规模的燃料电池车队、混合动力车队、纯电动汽车车队在奥运和残奥会期间载客运行,在国内外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示范应用行动。9月25日,科技部新能源汽车奥运示范运行项目组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奥运期间投入示范运行的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辆均是“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支持的自主研发成果。北京奥运会电动汽车的应用,凝聚了全国科研力量、汽车制造厂商的力量、零配件厂商的力量,提供了性能与传统汽柴油车相当但更节能更环保的奥运电动车队,并建立了科学、完备的新能源汽车运行保障体系,实现了示范运行零安全事故,重要事件零抛锚、零故障。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经受了严要求高负荷的奥运赛时服务考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了北京奥运相关车辆使用单位的肯定。


    奥运期间实际运行的我国自主创新的电动汽车产品,根据车辆类型和使用工况不同,奥运用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在10%-30%之间,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低能耗的基础上体现了零污染。为实现奥运主体交通“零排放”和“低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自主创新的电动汽车在奥运期间的大规模示范应用,我国积累了丰富的车辆制造、示范运营和技术保障经验,探索了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研发、生产及产业化合作模式,为电动汽车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奠定了产品和技术基础。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奥运应用


    “零排放”的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作为先导车和收容车全程服务奥运会和残奥会马拉松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还作为赛时交通调度公务用车和专线公交车,树立了中国政府部门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新形象。


    8月17日和24日,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圆满完成奥运会男子和女子马拉松决赛赛事服务。两辆上海大众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先导车乘坐竞赛主任和国际技术官员,两辆清华燃料电池客车收容多名奥运国际马拉松运动员。


    20辆由上海大众、同济大学联合开发的领驭燃料电池汽车作为科技部和北京市运输局的公务用车,运行里程7.6万公里,执行公务970车次;


    3辆由清华大学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燃料电池客车运行在北京公交801线路上,累计运行里程2.1万公里,载客5800人次。包括奥运期间将持续运行一年时间;


    纯电动汽车奥运应用情况


    “零排放”的纯电动公交客车、公务客车和纯电动场地车24小时穿梭运行在奥运中心区、奥运村、媒体村,让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享受到零距离、零排放、零障碍的绿色交通服务。


    50辆由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市京华客车提供的低地板纯电动客车运行在奥运村、媒体村、奥林匹克中心区的6条线路上,作为摆渡车搭载中外媒体和运动员,累计行驶13.1万公里,运送乘客共计14.55万人次。


    415辆由东风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提供的纯电动场地车运行在奥运会35个场馆、残奥会22个场馆进行服务,累计行驶87.32公里,运送官员、记者和观众达224.3万人次。


    5辆由中通客车提供的豪华纯电动客车在奥运中心区接送奥运志愿者和外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累计行驶3.3万公里,载客17万人次。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奥运应用情况


    “低排放”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出租车高强度运行在奥运中心区和奥运专用宾馆、训练馆周围,为广大运动员、记者、观众提供及时便捷的高质量服务,向公众传达着绿色交通的新理念。


    25辆由东风汽车和第一汽车集团提供的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在奥林匹克公交K1线路上高强度、超负荷运行,途经16个比赛场馆,累计运行30万公里,运送乘客共计141万人次。


    75辆由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第一汽车提供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奥运期间作为保点出租车,累计行驶里程228万公里,运送中外运动员和记者24.3万人次。


    奥运电动汽车技术保障情况


    奥运期间,全国各大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车辆服务与北京市有关方面周到热情的奥运交通服务相结合,几百人的技术保障团队24小时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全面保障了奥运示范运行成功。伴随着奥运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世界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电池快速更换充电站以及国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也在北京建成。


    位于奥林匹克南公交场站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占地5000平方米,拥有240台充电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快换充电站。车辆在快速更换区域通过自动更换机械实施电池分箱组合式快速更换,10分钟内可以完成一辆车的电池更换工作。


    技术保障团队24小时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借助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时了解车辆运行状态,为运行及技术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电动汽车产业化是各国可持续交通战略的焦点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如此大规模地示范应用电动汽车,既是彰显“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理念和我国“节能减排”国策的需要,又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因为,以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交通战略的焦点。


    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新时期能源与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20 /10”、“下一代汽车与燃料行动”、“欧洲清洁城市交通”等政府行动计划,致力于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使用寿命等,加速其商业化示范进程,如欧盟启动欧洲清洁城市交通(CUTE)计划开展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行,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示范运行的市政特殊用车(邮政运输车、环卫车)等。各国政府从提高未来国家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纷纷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本国车用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立法和组织实施大规模的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计划,有力地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实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政策以及国家重大科技经济计划项目引导,初步构筑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战略。为确保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重要部署,显示了我国政府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在国家“863”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的引导支持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各大汽车企业相继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尤其是在2008北京奥运期间成功组织实施了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输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电动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考


    与推出传统汽车的方式类似,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趋势,在真正大规模市场化之前,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大规模的示范运行,在示范中不断改进。通过展开放量,技术就会得到进一步考验和改进,就会带动产品批量生产技术和能力的提高,电动汽车的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会有较大提高,企业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经过“十五”到“十一五”近8年的研发,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转折的重要关头。目前,处于市场导入期的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成本和售价远高于传统汽车,阻碍了市场推广,这是电动汽车发展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因此,以奥运应用为契机,借鉴国际经验,开展由政府主导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培育市场、完善产业链、降低成本,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十分必要。


    既然认为在推动产业化过程中应加大示范运行规模,那么示范车辆如何选择?专家们的答案是以公交客车、出租车和各类公务用车为切入点。统计分析表明:2007年,包括出租车在内的全国公共交通车辆约为160万辆(其中公交客车37万辆,出租车123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4%,消耗汽、柴油为1000万吨,约占当年全国汽车燃油消耗总量的12%,但全年运送乘客高达769.8亿人次,是私人交通的10倍以上。通过启动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推广行动,使示范运行的车辆市场集中在公共用车、车辆运行集中在市区、车辆载客数量巨大,能充分发挥电动汽车节能以及“零排放”“低排放”的优势,并能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节能减排的推动优势,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规模,不断提高其可靠性、安全性等关键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扩大用户群体,使其快速平稳地度过市场导入期,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


    同时,在实施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行动中,还应注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关键零部件与整车骨干企业群的形成,健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政策法规和技术服务三大体系,带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的技术进步,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和开辟新的技术途径。


    以奥运应用为前奏电动汽车将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科技部万钢部长在9月举行的“2008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实现了规模化、集中化、高强度的成功应用,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后奥运”应用


    据了解,奥运会上用过的几百辆电动汽车已分别作为北京、上海、武汉、大连、重庆、芜湖等城市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用车,继续在北京长安街、大连海滨、武汉三镇、上海世博交通体系、重庆和芜湖出租行业进行“后奥运”使用,正在促进这些城市下一步的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应用。


    同时,借助北京奥运示范运行的契机,我国电动汽车研发已建立起一批中试基地和产业化生产线。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有多种车型进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目录,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并有产品开始出口;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技术竞争力,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为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用提供了自主创新产品保障。


    笔者认为本次奥运会期间多达500辆以上各类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应用,是国家开展“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加大示范应用与推广力度的前奏。


    电动子汽车在新型可持续交通体系中的定位


    北京“中心区的零排放,周边区域的低排放”的奥运交通格局,既保证了绿色奥运的承诺,又满足了交通出行的方便。北京2008奥运会的实践,为方方面面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遗产”。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京高效环保的奥运交通体系就是未来城市新型可持续交通体系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北京绿色奥运交通体系在人员运送方面由“电气化城铁系统+中心区周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公交专线+中心区零排放纯电动公交专线、场地场馆车摆渡”实现;在运动器材及货物输送方面从市郊仓库集散地开始由中小货车运送至中心区,再由中心区内纯电动场地车运送到各个场馆;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大量使用清洁燃料燃气汽车和国Ⅳ排放标准以上的清洁柴油公交车;单双号限制燃油私家车、公务车等各种社会车辆。


    根据石油等能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在我国一味盲目追求高的汽车普及率是行不通的。结合我国国情和节能减排大背景,笔者认为未来新型交通体系应该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员的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使用“电气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公交车辆+延伸到小区微循环使用的纯电动小车”,同时辅以混合动力(包括PLUG-IN)或纯电动这样电动化的公务用车和私人轿车。货物的运输与配送以接力方式进行,使用大功率的长途货车(包括使用液化天然气和二甲醚等的代用燃料货车)和电气化铁路将货物运输到近郊或集散地,再由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小型货车代替现有污染较重的柴油轻卡和农用车进行城内的物资配送。而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人员的出行可能会是电气化的公共交通与电动化的私车、公务车并重的模式,货物的运输也将大量使用混合动力(包括PLUG-IN)或纯电动小型货车。这样一来就会构建一个节能环保的人员出行和货物运输体系。


    总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深入推进,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国家鼓励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电动汽车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在更短的时间内跨过市场培育期,进入大规模市场推广阶段,从而实现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理由相信,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春天正向我国走来。

链接:https://www.chinabuses.com/buses/2008/1125/article_5137.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chinabuse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chinabuse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