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昆明公交如何成功打造两条快速公交线路、推行公交IC卡并实施“换乘减付”、新开的58条线路中有几条是开往小区和小街的支线公交? 两条快速线路连接东西南北 为提高北京路及人民路全线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效率,提升公交营运的服务品质,公交集团于今年1月1日将原23路做局部微调,与K1线联合组成昆明首条快速公交线路,承担起从北市区车场至昆明站、贯通北京路全线(南北方向)公交专用道的客运任务。同时今年9月15日将54路调整至眠山,与K2线联合组成昆明第二条快速公交线路,承接起从眠山至昙华寺,贯穿人民路全线公交专用道的客运任务。至此,公交专项规划确定的昆明主城区快速公交网络的“十字”形架构基本形成。K1、K2线的开通标志着昆明公交打造精品示范线路,服务品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5条支线开进小区小巷 公交集团根据“按路设线,因线用车”的指导思想,先后开通了包括旅游专线、学生专线、支线公交等特色线路在内的新线58条(2005年开通29条,2006年开通20条,2007年开通9条)。其中切合昆明市实际,开通了能进小区、过小街小巷的支线公交,在58条新线路中就有35条,是昆明公交近几年增线工作的一大亮点。支线公交针对城市支次路、乡村道路等有出行需求但又无法通行大普通客车的特定地区而设置,解决了按常规模式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扩大覆盖、减少公交盲区的问题。投入营运后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3年千余台新公交车上路营运 为让乘客乘公交更舒服,公交集团先后投入巨额资金购买新车,通过大量选用效率高、能耗低、清洁环保的中高档车型,提升昆明公交人性化服务水平,车辆档次、乘坐舒适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从2005年至今年9月,公司公开招标采购新车共计1010台,其中包括4台每辆价值220万元的18米铰接式四门豪华公交车,在北京路快速公交专用道投入使用,这是昆明公交在车辆硬件方面逐步向BRT标准迈进的标志,也是昆明市继北京、杭州之后全国第三个引入该车型的城市。为了做好今年残运会期间的公交服务,公交集团首次购进了60辆豪华无障碍公交车,目前这些车辆已在北京路上服务了。 大型公交车场陆续启用 公交企业要真正占据城市公共交通主渠道的地位,充分发挥应有的效能,必须完全依托设施齐备、位置合理,兼具聚散和辐射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或超大型的枢纽场站建设。占地面积近100亩的公交北市区车场于2005年3月1日投入使用,共有4个车队、16条线路进驻始发,极大缓解了北市区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有效改善了该地区现行的公交线网结构。 随着占地10亩的世纪城公交车场投入使用,使公司在南市区站点的空白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南市区线网布局的压力。另外,占地64.23亩的西市区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西市区及高新区公交覆盖。建设规模4.8万多平方米的北市区立体停车库已完成立项工作,占地11.33亩的大洋浦停车场、5.22亩的海埂大坝停车场等处完成征地工作,而占地100亩的子君村车场、60亩的南市区车场、210亩的呈贡新区车场、30亩的海源寺车场等处的征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换乘减付让坐车更实惠 2005年7月1日,昆明公交正式步入刷卡消费的新时代,月票时代随之宣告结束。到目前为止,昆明市有58万市民在使用公交普通IC卡,学生卡有6万张,优惠卡7万张,爱心卡近19万张;每天刷卡乘公交的人次已达到67万之多。
在公交IC卡顺利运行了两年后,从今年9月18日起,昆明公交推出了真正体现公交优惠的“换乘减付”:持公交IC普通卡刷卡乘坐公交车后的一小时内可享受5折“换乘减付”的优惠。同时推行特困职工持公交IC卡(优惠卡)刷卡乘坐公交车,不受时间和乘车次数的限定,均按法定票价的50%优惠收费。 公益性服务越来越广泛 作为昆明市最大的窗口服务行业,昆明公交集团秉承“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早在数年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就为革命伤残军人、伤残警察、下肢残疾和盲人提供了免费乘车服务。2005年7月推行公交IC卡后,除延续上述免费服务外,公交集团又实行了普通卡9折、70岁以上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6.5折、中小学生3折的优惠服务,为此年均减收3000余万元。 《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今年7月1日实施,为协助政府推动我省老龄事业的发展,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成果,公交集团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办理老年爱心IC卡,并提供免费乘坐公交,此举成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第一家。截至9月21日,累计办理老年爱心IC卡近18万张,爱心IC卡刷卡次数累计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老年爱心IC卡日均刷卡次数已经超过24万人次,占公交集团日均客运量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