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立秋。丹东市客运总站工会副主席王双喜在冒雨把一辆丢失的自行车送到失主家后,掏出了总不离身的小册子。 小册子记录的是王双喜18年来义务为丢失的自行车寻找到的失主名单,每月一次的整理意味着又有不少的自行车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18年来,素有“找车大王”之称的他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状态———不停地为丢车的人义务进行寻找,然后再亲自归还。 对如今已经56岁的王双喜来说,伴随着18年没有休息日的非常生活,还有一组用非凡毅力创造的非常数字值得他回味一生:18年,6000多个日夜,找到并返还9141辆丢失的自行车,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谢绝失主的酬谢金30多万元,找到5000辆时入选吉尼斯“义务寻车之最”。 18年精诚,王双喜在找回人们丢失的自行车的同时,也正在找回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希望和原本美好的心灵…… 缘起 至今,谈起寻车的初衷,王双喜还有着一丝后悔与内疚。 1989年12月的一天,王双喜早晨上班,在家门口附近,发现一辆新飞鸽自行车车锁被撬,前轮朝天地躺在路边。当时王双喜要赶着上班,也没在意。第二天早晨上班,他再一次路过此地时,发现有五六个人围在自行车那儿议论着:这车昨天还是辆新车,今天就成了架子。王双喜感到挺内疚:若是我昨天发现时,把它放到一个安全地方,或抽点时间查查它的来龙去脉,送还给失主,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车价值300多元,若是我的车,我能不管吗? 于是,他这一管就是18年。 不久后的一天中午,王双喜在下班途中,又发现了一辆白山28型黑色自行车的车锁也被撬动过,他把这辆车推到公安局属下的车管所,从牌照底卡上查出失主叫王哲,是木材公司一个退休的老同志。当王双喜根据卡上所写住址找到了王哲,送自行车到他家时,王哲惊喜地抚摸着失而复得的自行车,感激地连声说:“谢谢,谢谢!”这事儿让王双喜感到,人们多么渴望丢失的车子重新回到身边,那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