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日,这个来临的日子,正是厦门金龙人的期待的日子,也就是在这一天第10万辆金龙客车在厦门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新迁入的厂区下线,这是金龙人期待和自豪的情感。
10万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是我国客车工业史上的第一个10万辆。对厦门金龙来说,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对中国客车工业来说,意味着骄傲和喜悦。
厦门金龙的成立,是我国客车工业开始腾飞的起点,厦门金龙的发展,是我国客车工业与国际接轨、逐步由大变强的证明。它的昨天、今天的18年历程,可以依稀看见中国客车工业发展的脉络与轨迹。
|
第10万辆客车下线
|
数字意味着什么?
从1988年试产第一辆客车到现在的10万辆客车下线,厦门金龙用了18年。人类历史上的18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一个企业的18年,却是惊心动魄、脱胎换骨。
10万辆,相当于1990年我国营运客车的保有总量。
另一组数字同样值得注意:厦门金龙成立时注册资本2000万元,现在是24亿元,剧增120倍;成立时年产8辆,现在年产1.8万辆,扩大了2250倍;年销售收入从1990年的12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0.6亿元;扩大了3220倍;这样的数字、如此的速度,在国内客车企业中不是轻易能被改写的。
|
整齐而又先进的生产车间
|
有人说,10万辆算什么,百万辆才称得上是汽车工业。如果放到汽车工业的背景去看,10万辆是小得难以引人注目。但放到世界客车工业的大背景中,它却是中国客车企业形成竞争规模优势的标8志。18年产量的积累,到去年1.8万辆的年产,这一数字已相当世界客车最发达的欧盟,一年的客车产量总和。与此相比,金龙客车的10万辆令人激动。
也许人们会说,10万辆只能代表规模,中国有规模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比皆是。这样的话不无道理,现在的厦门金龙还不算上世界级的客车企业,但其发展的速度,正受到世界客车界的关注。
2006年3月27日,世界客车联盟主席LUK在看了"2006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上的金龙展车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最欣赏的就是大金龙的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我已经看到大金龙走向了世界。"
|
从生产车间的墙上一句"金龙客车,通行世界!"的广告语,已让我们看见了中国客车国际竞争力的希望以及大金龙走向世界的决心
|
"野狗"变"凤凰"
18年前,人们可不这样看厦门金龙。在同行的眼中它就像一条来历不明的"野狗"。然而,金龙的魅力就在于此--一个毫无计划经济痕迹和政府背景的新型企业,一个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过程同步发展的企业,一个紧扣改革开放时代节拍壮大的企业。
厦门金龙一位退休工程师回忆:做第一批车的时候,连装配图纸都没有,买了一台进口整车,依葫芦画瓢,把进口来的散件组装起来,贴上自己的牌子,这就是全部的工作。当时人们经常能听到"厦门也能造客车?"的质疑声。
|
大金龙的"大"不仅仅体现在量上.......
|
沉默低调、多干少说,抓市场发展的脉搏。10年后,厦门金龙楞是在客车业闯出一片辉煌的天地。对突然冒出的强大对手,行业在惊呼"金龙现象"带来的客车产业技术结构升级时,也在探索厦门金龙发展的秘密。
也许厦门金龙销售总监徐向东对金龙商标演变的解释是最好的说明:金龙新商标的椭圆形设计灵感来自地球的形状,表明企业的资源来自全球,金龙要制造世界级的中国客车。椭圆里标志形象主体的"人"形,强化企业服务于人的"处处关
怀"理念。"人"字的右撇与椭圆相连,表明企业植根于民族工业;左撇与椭圆留有空间,表明金龙人志在领先,深知开拓无止境,惟有加倍努力,才能时时领先于客车制造业。
领先于客车制造业的"野心",让我们看到了厦门金龙在客车业掀起的一次次引领潮流的浪潮。
|
2005年第18届世界客车博览(比利时客车展)与世界"群狼"共舞
|
与世界"群狼"共舞
2002年的春天,许多全球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如德国ZF、MAN,美国康明斯、德纳、NEWWAY,法国的纳铁福等聚集到了厦门。让他们聚集到一起的,不是跨国公司,而是中国的企业--厦门金龙,他们是来商议为金龙客车配套的事情。这是过去不敢想的,然而,金龙引领的"全球制造"、"多国联军"造客车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规模优势,让这些供应商们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国际化经营给中国客车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记得就在13年前,接待外国旅游团的客车还是清一色的日本的日野、三菱,对于坐惯了与卡车同样颠簸的国产客车的人来说,那就是豪华。而现在,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旅游团,乘坐的都是国产豪华客车。国产客车如今不仅可以完全替代进口,而且正在走向世界。这其中,以金龙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客车企业功不可没。
诞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厦门金龙,有着与世界"群狼"共舞的胆魄和意识。一句"金龙客车,通行世界!"的广告语,已让我们看见了中国客车国际竞争力的希望。当然凭着口号是达不到国际竞争力的,但厦门金龙一路走来的国际化路途,却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2002年3月,厦门金龙与印度JCBL公司在印度签订了一项技术转让协议,要在印度CKD组装金龙客车。尽管事后因政治原因,没有完全兑现合同,但金龙首开了我国汽车工业到国外"市场换技术"的先河。
2005年初,大金龙通过英国商用汽车质量检测机构(VCA)认证,成功取得产品销往欧洲的"通行证"。不久,其顶级客车--"欧洲之星"登陆英国后,便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著名客车杂志《COACH
AND BUS WEEK》以"中国客车在您身边"为题对该车做了封面报道。
2005年11月21-26日,金龙客车参加2005年第18届世界客车博览(比利时客车展),这是中国客车首次在欧洲客车展中展示自己的产品,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开创性事件。
|
2005年11月21-26日,金龙客车参加2005年第18届世界客车博览(比利时客车展),这是中国客车首次在欧洲客车展中展示自己的产品,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开创性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