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的公共交通市场再一次发出向民资开放的信号。当地官员15日称,重庆准备在公交领域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并降低非公资本进入该市公交领域的门槛。此前,重庆市公交市场的开放曾经遭遇反复。
公交市场将“有序开放”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14日在该市工商联道路运输商会换届大会上称,近几年来,随着重庆市道路建设的提速,道路运输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但重庆的非公资本在公交领域的发展“还很滞后”,由于一些政策性限制,目前公交领域基本上是公有制经济的天下,非公资本很难进入。
童小平称,“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将有序地开放公交市场,鼓励非公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
童小平透露,重庆市准备在公交领域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鼓励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强化市场监管,以提高服务水平。她希望非公企业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公交“开放”的仅存硕果
这并不是重庆市第一次发出开放公交市场的信号。
上溯至7年前,重庆市的公交运营也曾有过一次开放尝试。1998年,香港冠忠巴士集团在重庆设立股份制合资企业——重庆冠忠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其后改称重庆冠忠第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香港冠忠占55%股权,合资公司至今已拥有604辆巴士,经营52条线路。
2000年1月,香港冠忠在重庆再开两家合资公交企业,分别占76%及60%的股权。
但此后几年,未再出现非公资本控股重庆公交运营企业的案例。
线路经营权开放至今冷场
2002年,重庆市也曾计划推行公交市场化改革:由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公司(下称“重庆公交集团”)对该市的公交线路、站点、车辆实行专营管理,允许国有、民营、外资等企业以拍卖途径参与竞争。
但是,这一计划并不被当地私营运输业主认同。昨日,重庆一家市私营城市客运企业的老板表示,重庆的私营或所谓的社会客运车辆不能享受国有公交企业享有的政策和补贴,拿“线路牌”(指获准从事某一线路的运营)依旧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民资控股公交集团未果
2004年年底,重庆公交集团又对外宣称,欢迎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或控股、参股公交子公司等方式,参与公交各领域。该消息发布后,重庆一家私营企业公开表示了希望能够控股重庆公交集团的愿望。
但是,重庆市国资委随即在当地媒体上称,对于整个重庆公交系统,民资只能参股不能控股,控股主体仍然必须是国有资本,原因是公交事业是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并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
重庆市国资委当时称:“还是先由国有资本控股重庆公交集团,这样便于掌控和管理。”
这一次动不动真格
去年6月,重庆市发改委外经处处长周林军在该市举办的“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论坛”上说,该市发改委正在起草公交体制改革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可望于2006年出台。当时,当地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称:“‘吼了’2年都没动真格的重庆主城公交线路民营化,终于要有动作了。”
截至目前,重庆全市已有道路运输经营户(含货运)7.56万户,从业人员达36万人,具有营业性质的运输车辆达15万辆。
而其中的龙头老大——重庆公交集团资产总额达25.51亿元,营运车辆6107辆,运营线路336条。日营运6.41万班次,日平均客运量267.85万人次。
面对童小平发出的开放信号,重庆众多的非公道路运输企业再次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一些人又开始憧憬进入当地公交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