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资讯 
第四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在沈阳召开
图/文 中国客车网新闻组

  
  
11月26日,汽车行业内备受瞩目的高峰会议--"第四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分析预测会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在各级国家政府部门和各大整车、零部件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胜利拉开帷幕。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郑京平、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国家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吴明新、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建安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会场上7位专家详细而激情地为各企业的代表从宏观经济及汽车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年汽车市场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首次在年会上采用的短信互动平台真正拉近了专家与参会代表的距离,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汽车报等媒体对现场的领导进行了采访。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将对我国汽车产业从宏观市场到微观市场、从整车市场到零部件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进行分析及预测,并为各级政府、各大厂商科学地规划“十一五”提供了完备的决策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与会代表的演讲内容概述:


大中型客车在我国国民交通系统中的发展地位与趋势   

                       亚星-奔驰有限公司  周毅

  在报告中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强调乘用车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商用车,2005年乘用车销售量首次超过了商用车,并占据68%的国内汽车市场销售份额。

  从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个潜在门槛:外来产品的竞争、产业创新能力的形成、资源短缺分析大中型客车市场前景,提出解决我国机动车能源支撑的方向为:降低能源消耗、开发新型能源、发展公共交通。并从中国国民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 、我国主要国民交通行业的对比 、我国主要国民交通行业的对比、大中型客车在我国国民交通中的地位、大中型客车在我国国民交通中的地位进行剖析,明确指出公路客运和公交客运是我国国民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公路客运将在中短途客运中形成不可替代的主要市场;公交客运与地铁、城铁、出租汽车共同形成城市交通网,但在中小城市将以公交客运为主形成市区交通网;大中型客车是公路客运和城市公交的主要构成,因此针对我国国情,大中型客车将会有稳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把我国主要国民交通行业进行对比。



SUV引领牵引力控制差速器在我国的发展    

        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汽车组件集团亚太区市场经理  周忠

  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汽车组件集团亚太区市场经理周忠先生就我国差速器技术发展发表了看法,并做了主题为《差速器技术发展及其在中国应用展望》的报告。
在发达国家, SUV、 MPV、 商用车如皮卡车和专用车如军车等都已广泛地采用了当代牵引力控制差速器,而我国在MPV、 皮卡及商用车上的应用基本为零。国内SUV品牌长丰猎豹,奇瑞瑞虎4驱,曙光傲龙等,已尝试使用当代牵引力控制差速器。

  报告中指出:预计牵引力增强型差速器将首先在SUV上得到大量应用。韩系, 日系新车型的持续引进,以及07年后一系列美系SUV的中国生产计划将引领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本土品牌将持续对车辆的技术和性能进行改进以增强在市场上竞争力。激烈的竞争将使SUV厂商更注重产品的差异性, 先进的差速器技术将成为越野车的一大卖点。



重型载货车正迎来一个产品升级换代、结构调整的战略竞争时期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分公司市场部部长  华钢

  在"第四届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华钢先生指出,从2005年中重型载货汽车的运行特点看,我们说重型载货车目前正处在一个周期性的调整阶段,国内市场正迎来一个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的时期,可以说在新的战略竞争时期市场是充满机会的。

  面对为来市场的发展机遇,企业应该正确看待目前的市场状况,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从成本、管理、流程的方面入手,建设全面的管理机制,打破成本制约瓶颈,在产品各竞争要素组合定位上要各领风骚、缤纷灿烂,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华钢在主题报告的最后指出,2006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明年的重卡市场在此基础之上将会止住今年的下降趋势,略有回升。


汽车发展战略要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贾新光

  在"第四届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先生就我国汽车市场及汽车产业发展发表了看法,并做了主题为《汽车市场分析及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报告。

  报告分析了今年我国1-10月汽车产销情况,保守预计2005年全年汽车产量增长10%左右,56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预计超过260万辆。预计2006年汽车产量的增长幅度将比2005年有所加快,但是仍然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大约可增长12%左右,产量大于63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增长25%,可能突破320万辆。价格将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报告还对国内汽车市场在增长中遇到巨大的困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深刻指出目前看十一五汽车产量预测失准,汽车发展战略要发生重大变化。




关于轿车市场"内进外退"的问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饶达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先生就我国轿车市场发展发表了看法,并做了主题为《关于轿车市场"内进外退"的问题》的报告。

  2005年1-10月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辆)为555,479辆,国外品牌轿车(辆)1,696,607辆,其中自主品牌份额24.7%。从目前的市场数据和市场现状来看,内资的成本优势和合资企业的成本劣势无法改变,而民营和新型国有企业研发造成的技术和质量的飞速进步,同时出口和国内市场扩大提升了品牌形象。

  饶达在报告中对我国轿车产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初步的分析,他指出:汽车比手机技术复杂的多,进程不会很快;"十一五"末期内资的轿车市场会占到35%以上;如果政策不变"十二五"期间会有少量外商退出;外商和进口车永远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报告中还提到了今年的石油风波,饶达指出石油大幅度涨价基本没有影响乘用车市场,并预测即将出台的燃油税的实施对汽车市场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2005年微型汽车产销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孙荣清

  2005年1-10月微车产销情况为,微车产量为833046辆,销量为844504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10.6%,产量增速低于汽车行业1.9个百分点,销量低于汽车行业0.4个百分点;2005年1-10月厂家微车产销情况为,生产微型车厂家共17家,17家生产厂上万辆的只有六家,十万辆以上的仅有三家,三家占据整个微车82%的市场份额,较同期78%增长4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较同期有进一步的提高。2005年1-10月厂家微车销量增长率情况为,从万辆以上的厂家情况看,增长率居第一位的是五菱,同比增长36.53%;长安增速居第二,为8.12%,哈飞增速居第三,增长1.76%;增速较差的是吉轻,降28.58%;昌河和中兴较同期约有下降。总体看,今年截止10月,微车总体增长11%。从万辆以下的厂家销量情况看,厂家的增速均比较快,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小,但反映的是这些厂家后劲比较足,这些厂家对明年也会有些对策推出,以此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对于份额比较小的厂家也不可小视。2005年1-10月厂家微车销量的走势情况看,长安的走势波动比较大,但走势均比较平稳,市场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等。

  另外,孙女士报告中还对2006年微型汽车市场形势的展望。据国家信息中心初步预测,2006年我国GDP保持在8.8-9%的水平;据她的判断国产汽车基本可保持今年的增长速度,微型车120-125万辆之间,以2005年103万辆为列,2006年同比增长17-20%。



2005年国产SUV市场现状和发展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  帖福祥

  2005年1-10月,国产SUV总销量为163158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0%。04、05 两年逐月销量的走势基本以5月份为分界点,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

  高档SUV总销量为9360辆,市场份额为5.74%,较去年同期增长31.1%。鉴于今年进口车只有高档SUV车型出现较高增长的情况,看来该板块并未完全有效的替代高档SUV车型的进口。

  中高档SUV总销量为65726辆,市场份额为40.28%,较去年同期增长10.1%。该细分市场中,绝大部分车型均为合资品牌车型,但市场表现却有很大差异,除CR-V、途胜新车表现不错外,其他几个03、04两年表现较好的车型却都有些黯然失色。在中高档SUV市场中已经较明显的出现了城市型和传统越野性两个分支,二者已基本平分秋色,城市型SUV已开始占据上风,预计今后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中档及经济型SUV总销量为88072辆,市场份额为53.98%,较去年同期增长6.3%。随着经济型SUV企业向中高端延伸,中档SUV也分化成城市型和越野型两大阵营.城市型SUV主要是经济型SUV企业向中高端延伸的产品,外形时尚(多为模仿知名车型外观),配置齐全,价格在12~15万元之间,受到市场欢迎。

  帖福祥先生指出:国产SUV整体和各细分市场运行走势基本趋同;新车型是国产SUV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乘用型SUV走俏市场、独树一帜;中档及经济型SUV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专用汽车生产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祖德

  专用汽车是自卸车、半挂牵引汽车、半挂车、厢式车(含客厢式和货厢式)、罐式车、起重举升车、特种结构车、仓栅车等专用载货汽车及专用作业类车辆的统称,广泛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国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来看,载货汽车专用化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20世纪70、8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的专用汽车保有量占载货汽车保有量的50%左右,如今已增至70%~80%,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则较低,大体在30%左右,可见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王祖德先生指出,近些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一些有实力的整车生产企业或大企业集团已经开始介入到专用车生产领域,不过目前该行业仍然存在着生产厂点过多、过乱,产品质量低、同质化等现象。

  从国家在"十一五"规划来看,对专用汽车的发展提出了鼓励政策,今后专用汽车的部分品种、市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在载货车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以平和的心态看正在理性中的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  张伯顺秘书长

  2005年我国轿车市场态势怎样?正在理性中的市场。"理性"是一个进步;"正在理性中",还有不完全理性的,还有不少问题,但在进步。对此,我们评估时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

  在"第四届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张伯顺秘书长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与参会代表进一步交流探讨。

  就全行业层面而言,1~10月汽车生产462万辆,销售459万辆,按月度均销46万辆,今年销售560万辆的把握很大。轿车即基本型乘用车1~10月销售217万辆,全年预计不会低于260万辆,估计增长不低于12%。

  拿微观的企业层面,假定参照04年底企业确定的各自05年预期销售目标,到10月底,有的已提前2个月完成,如一汽夏利、神龙和奇瑞;有的也将提前实现,如吉利、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和一汽丰田。一汽夏利等7家在今年年中,都先后自我加压,表示调高原预期。有的企业稳扎稳打,能如期完成预期目标,像广州本田、上海通用等。有的企业已力不从心,难于实现预期甚至连修正了的预期也难于完成,需再作一定的调整。

  据张秘书长预测,2005年全国汽车的总体销量很有可能突破560万辆,轿车的销量不会低于260万辆。



从北京车市看全国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苏晖

  在"第四届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先生就我国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发表了看法,并做了主题为《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的报告。

  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竞争激烈,难以预料,是对目前京城汽车市场的基本认识。现在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5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70万辆,同时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余辆。而驾驶员总数已达到370万余人,应当说京城已经提前进入汽车时代。

  在现在的汽车销售中主要汽车销售商多品牌销售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经销商集团化营销在大城市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多品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经销商手里。同时销售收益利润发生重大调整,由于整车销售利润越来越低,经销商正在越来越重视和依靠配件、保养、维修服务增加收益和获取利润。

  报告中还指出了目前汽车市场一些特殊变化:如广大汽车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政策意识大大加强;新车投放过快、过多等都已对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产生影响。



2005年轻型载货车市场分析与2006年展望

                  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市场部  叶辉

  今年前3季度轻货市场销量为650579辆(含江淮1083),同比增长11.57%。纯轻卡累计销售41万辆,同比增长8.47%。其中,经济型轻卡市场总量为36.67万辆,同比增长10.14%;高档轻卡下降了4.15%,销量为42389辆。皮卡销量为6.5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工程自卸车累计销量为17.5万辆,同比增长13%。

  今年对轻货市场贡献度最大的是仍然是经济型轻卡,其次为工程自卸车,并且这还不包括许多销量很大但并未进入中汽协会统计口径的品牌和厂家,如南骏、杭挂、奔马、英田和五征等等。

  叶辉先生指出,虽然今年载货车整体市场表现没有去年那么突出,但轻卡市场依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他预计2006年轻卡市场总体增长率仍将在8%左右在高位运行,总量预计将达到95万辆,其中主要的市场增长点将出现在经济型轻卡市场。



2005年辽宁汽车市场分析与2006年展望

               辽宁省信息中心中国汽车动态网分析师  张智辉

  辽宁省信息中心中国汽车动态网分析师张智辉先生针对我国农场市场的发展势头发表了见解,并作出主题为《2005年辽宁汽车市场分析与2006年展望》的报告。

  张先生首先对辽宁汽车市场总体环境进行总结,从辽宁省宏观经济总体情况、辽宁省总体消费经济指标、辽宁省客运、货运的运量及公路里程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辽宁省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几个着力点阐述了辽宁车市今年的市场运作情况。并指出近几年,辽宁省把加速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方面,确定了未来5-7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预计今年全省汽车生产能力达到44万辆,其中轿车10万辆以上,车用发动机达到79万台;2007年,汽车生产能力达到86万辆,其中轿车17万辆,车用发动机达到119万台;2010年,汽车生产能力达到127万辆,其中轿车45万辆,车用发动机达到175万台。辽宁省将依托华晨汽车、沈阳中顺、丹东黄海、沈飞日野、航天三菱、大柴、朝柴、丹东曙光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中级、中高级轿车,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其次对2005年1-8月份辽宁地区汽车市场进行分析,并从辽宁省汽车保有量整体分析(包括载客汽车、载货汽车)、2005年1-8月份全省新注册车辆统计、2005年1-8月份全省乘用车上牌情况、2005年1-8月份全省商用车上牌情况(客车、货车、自卸车、牵引车、半挂车、专用车及其他车辆)几个方面详细诠释。最后,对辽宁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分析和预测。

 

 
中通客车精品一览
 
 
 
 
 

通用网址直达中国客车网
BBS经营许可证第041148号
Alexa权威排名(英文)
Alexa权威排名(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