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资讯  
 
 
重汽集团济南客车公司扭亏纪实
  曾一度陷入困境的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客车公司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苦奋战,终于扭亏为盈,走出困境。

  从1983年就开始生产客车的重汽济南客车公司,20年来起起落落,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客车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企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不仅原来的北京等地市场丢失殆尽,连自己家门前的济南公交公司也不用济客的产品。到2002年下半年,连最基本的维持生存的条件也不复存在,企业几乎处于停产状态。2003年上半年,这个500多名职工的企业只产销了44辆客车,其中33辆车还是重汽集团公司包下来,用作了职工班车。济客已经到了破产、崩溃的边缘。

  2003年6月下旬,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注下,济客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了。面对眼前的“烂摊子”,董事长、总经理申昱及济客的新领导班子把振兴企业的突破口选在新产品开发上。由于企业连年的困境,寥寥无几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极少有本科毕业生,原来仅有的几个也早已跳槽走了。为此,申昱亲自抓新产品设计开发,全体员工边干边学。过去,济客开发生产客车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市场上什么车畅销,也跟着造什么车,结果总是比别人慢一步,等济客开发生产出车时,已成明日黄花,大批的车变成落后、淘汰产品,积压着卖不出去。为改变这种状况,济客痛下决心,在产品技术上要超前半步,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不做国内同行都在做的车,要做就做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做起码三、五年内不会落后而用户现在又能接受的新潮产品。 济客选择了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客车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伊思特龙”豪华型客车(公交车)。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伊思特龙”寄托了济客干部职工渴望振兴企业,盼望企业像龙一样腾飞的迫切心情。“伊思特龙”外观区别于国内当前普遍生产的工艺性要求不很严格的方头大脸型客车,采用双曲非对称性大风挡玻璃,视野宽阔,体现了城市公交的现代气息,采用成熟的斯太尔客车底盘,中德合资生产的道伊茨发动机,无论从技术性能、款式还是性价比上,都是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济客领导班子把2003年7月到2004年6确定为“产品年”,全体员工在学中干,干中学,仅用半年时间就将新产品开发出来,同时打开了市场。2003年10月,新车下线,当年年底,“伊思特龙”就形成了批量生产、销售。2004年,济客公司的产品80%是“伊思特龙”。7月中旬,亚洲杯足球赛在济南举办,由济客生产的70辆“伊思特龙”豪华型公交客车运行在济南市117、35等几条公交线路上,成为泉城的新风景线,使人们耳目一新,树立了济南市的形象,也树立了济客公司的形象。 新产品开发并成功销售,使济客的效益成倍增长。2003年下半年,企业经济效益比上半年增长了三倍,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多。企业振兴了,职工的收入水平也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平均达到了1000元以上。 现在,由于有了优良的产品,打开了市场的大门,济客初步从连续十几年的下滑局面开始转向走上坡路。

  今年,济客领导班子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产品年”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决定今年开展“管理年”,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上品牌、降成本、转观念。他们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一方面身先士卒,踏踏实实带头苦干。申昱吃住在办公室,在去年亲自设计开发出“伊思特龙”12米豪华型公交客车基础上,今年又致力于另一种新车型和客车底盘的研制开发;党委书记张维荣,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坚持抓管理、抓生产、抓质量、抓销售和服务,带领职工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哪方面工作需要他,他就协调、组织做哪方面的工作;其他公司领导也是尽职尽责。公司员工今年以来几乎未休过节假日,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十分高。 目前,济客的订单已排到了10月份,今年的经济效益比去年翻番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