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G PS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开始在青岛公交集团所属车辆上安装———作为全国首家在公交车上启用该系统的公交企业,青岛公交集团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跨越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而此前青岛公交集团所有引人注目的变化,都与这种不懈的科技追求密切相关。
IC卡在公交车上的全面运用是高科技提高公交效率的第一脚“油门”。1995年,青岛市公交集团在公交车上开始使用接触式IC卡,开全国公交智能化营运之先河。1997年,感应式IC卡研制成功,它保密性强、操作简单、故障率低,一直沿用至今,目前,青岛公交已经累计向社会发放IC卡131万张,使得青岛成为全国平均IC卡持卡率最高的城市。IC卡的全面运用,改变了过去一车两人或三人的传统作业状态,每辆车都节省一个到两个劳动力,使得公交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与IC卡相呼应的其他新开发的科技产品也开始大规模应用。目前,青岛公交集团近3000辆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电子语音报站器、电子显示屏和电子发光线号牌,所有的双层公共汽车上都安装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客流集中的始发站安装了能自动检测车辆的进出站和发站情况、自动编排车辆运行计划以及中英文两种语音显示发车和服务信息的电子计算机智能营运调度系统。实现电子计算机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和电车供电无人值守系统。
今年6月份,覆盖全市主要公交站点和主要营运线路的智能调度系统和
G 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开始全面应用。这项一期预计投资近7000万元的巨大工程,将实现整个公交运作流程的全面现代化和智能化。6月底首批安装GPS的400辆公交车将实现卫星自动报站,所有的公交车的调度将全部实现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到2006年,整个公交系统3400辆公交车将全部置于
G PS的监控下。
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公交技术领域也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公交集团对新引进的豪华空调车、双层观光车、各种高档旅游车等采用美国最新的电脑控制自动变速箱、车辆底盘自动注油器,提高了公交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客车制造工艺,与上海申沃携手制造客车整车,为青岛公交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与高新技术的运用相适应,公交集团的人才结构近年来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技术部门和中级管理人员的90%以上都是大学本科生。为了适应信息化GPS的发展,公交集团近日还将重金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几年时间里,在高新技术的强大动力下,青岛公交的发展呈现出几何级增长。营运车辆从1995年前的409辆发展到3400辆,经营线路从24条发展到157条,年客运收入从1300余万元跃升到5.6亿元,高科技在公交领域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