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资讯  
 
 
 
由在用车的故障率看客车可靠性的薄弱环节
邢考军
  
  一部理想的客车,不仅需具备安全、舒适、经济及操纵方便等性能,而且要保证其足够的可靠性,即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顺利地完成规定的功能而不出现故障和损坏。

  在用客车发生故障的频率

  根据2003年底的统计资料,山东西部地区(聊城市)注册运营客车共计3 1 43辆,其中高级客车280辆,中级客车915辆,普通客车1 948辆,分别占运营客车总数的8.9%、29.1%和62%,车龄0~6年不等,品牌主要有中通、宇通、依维柯、亚星、金龙等10多个。

  该地区运营客车都严格执行强制一二级维护制度和出八检验制度,即在车辆定期维护的情况下,在出车前或收车后都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继续运营。通过对3 000余辆客车1年的检验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出客车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故障出现的频率,见表1。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故障频率的单位换算成了“次/(月。百车)”。

  客车可靠性的几个薄弱环节

  1.从发生的部位看,发动机、行驶系和灯光电气是故障发生的“重灾区”

  这3个系统(总成)的故障率之和占到了总故障数的58.25%。其中最常见的故障是发动机漏油、气、水、电(1 2.68%),轮胎缺气(1 3.75%),灯光线路故障(1 1.62%)。这可能与这些系统(总成)的工作条件差、强度大有关,但不论怎样,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应是汽车厂家永恒追求的目标。

  2.从车辆档次看,普通客车、车龄较长的客车故障率较高

  据统计,普通客车故障发生率是757次/(月?百车),比中高级客车的289次/(月?百车)明显偏高。从车龄看,车龄较长的客车故障明显偏多,这可能与车辆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大和原来客车制造水平相对较低有关。

  3.从故障发生的原因看,“小毛病”多是由基础件质量标准低引起的

  我国客车制造业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发展,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各大总成技术逐渐成熟,质量日趋稳定;但是,中国的客车制造水平与国外知名汽车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客户的期望值还有不小的距离。由表1不难看出,诸如“四漏”(漏油、气、水、电)、传动系统螺栓联接及转向节球头松旷、轮胎缺气、灯光不亮等故障层出不穷,这些“小毛病”发生频率之和占到了总数的59.65%。

  这些小毛病的发生原因并不复杂,往往是由基础件质量标准太低而造成的,比如螺栓等零部件加工精度不高、表面粗糙,管线路布置不合理、固定不牢等,只要生产厂家在设计、制造、选料和检验过程中提高标准、严格把关,问题并不难解决。

  4.从引发的后果看,还需进一步强化安全零部件的可靠性

  车辆的技术状况不佳尤其是安全零部件损坏会导致很多行车事故,如前轮胎爆破会引起翻车,转向系故障会引起方向失控,制动系故障会引起制动不灵,灯光不全会导致后方车辆的错误判断等。由表1可以看出,这些故障的发生率占总数的38.94%。虽然并不是每次故障都会引发交通事故,但据统计,在交通事故总数中,因为机械或与机械有关的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了近10%。正因为此,在车辆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上,各厂家几乎都使足了劲,碰撞实验、加固车身、弹性转向盘、吸能式转向管柱、安全气囊、ABS、ASR等技术的运用不一而足。虽然事故的发生有其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原因,但也给客车制造厂(也许是整个汽车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继续对安全部位的零部件下工夫,尽可能地提高这些部位的可靠性,以达到杜绝致命故障、少出严重故障的目的。

  结束语

  保证客车的优良性能是打开市场的基础,而稳定可靠的质量则是巩固和扩大市场、企业永续经营的条件。以上的分析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粗略地了解国产客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方面的技术改进,从而提高客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