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元月
2003年8月10日,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说:“北京的车越来越多,道路日趋拥堵,政府会不会限制汽车上牌?不限制,北京的交通能够承受吗?各位车友,你们感觉到现在北京还有周六周日吗?就交通而言!”
在采访时,一位资深经济学家也不无忧虑地讲了类似一番话:“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不了2010年,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400万辆,现在200万辆机动车,交通就这么堵,如果真的到了400万辆,无法想象会是什么样。”
现状 从点段堵到处处堵
上周,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布,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平均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为5.1辆,居全国首位。有关人士评价说,这是首都道路交通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预示着北京已高速步入汽车化时代。
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增长带动了交通流量快速上升,导致全市拥堵路段和时段明显增加。记者从交管局拿到的统计数字显示:道路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突出,拥堵的路段也从原来的环路扩展到全城的多数地段。7月份以来,日均堵塞报警371起。司机们普遍的反映是:一般情况下,汽车根本就跑不起来。
两大马路杀手
道路施工
道路施工是最大的罪魁祸首。据统计,目前全市道路工程共有290多处,因道路施工造成的拥堵占全市拥堵总数的65%。换句话说,假如北京没有道路施工,正常情况下机动车行驶不会发生大的拥堵。北京市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占路施工呢?答案是:2006年(据说)。
新车新司机
机动车驾驶员的驾车意识造成交通不畅的情况都常常被人忽视。8月8日上午8点,二环主路上,一个简单的追尾事故,肇事者因不愿掏100元赔偿,竞在主路上耽误了整整20分钟,疏导就用了近1个小时。
自北京实行29种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以来,确实起到了良好作用。但随着新司机的大量增加,一般性的剐蹭、追尾大幅增加,据交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日均事故报警1018起,比6月份又增长了28%,其中80%以上为新司机事故。
各方专家 能够容纳多少车并不重要
就堵车和北京能容纳多少车的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经济学家、道路专家、政府官员。他们普遍认为,能够容纳多少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畅通,如何让现在的北京、2008的北京、未来的北京更畅通。如果300万辆仍然能够畅通行驶,那为什么不发展300万辆呢?但如果200万辆就走不动了,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了。
杨东平:公共交通与私人轿车谁更优先
经济学家杨东平在一次研讨会上曾经说过: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还是优先发展私人轿车?我们经常举发达国家的数字,说他们拥有多少多少私车,鼓吹中国也应该“轿车进入家庭”。然而,那只是部分的事实。世界上所有大型城市无不是主要靠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之类的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
在香港,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人占到了90%;在华盛顿占到了80%,而北京,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比例还是70%,现在只有不足40%。作为一个绝大多数人只能依靠公共交通出行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公共交通所占的比重如此之低,自然导致交通系统的低效。那么大的一个城市如果不依靠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和清洁的公共交通,而鼓励发展私人轿车,天天堵车、空气污染就不足为奇了。
刘小明(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发展完善公共交通
“如果公共交通完善、方便,我将选择不买车。”日前由北京交通委员会所做的调查显示:如果北京的地上地下交通非常方便,将有60%以上的人选择不买车而乘坐公交车。
换句话说,如果北京市的公交车以及地铁非常方便和舒适,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急于买车了;同时私车的使用频率也将被大大降低。而这一点从政策实施角度来说相对容易,见效也很快。
我们的目标是:从现在的1.3万辆公交车发展到2008年的1.8万辆以上,线路设置更加合理,并尽量减少乘客的倒车次数,节省乘车时间,到2008年前基本实现四环路内50分钟出行到达目的地。
茅于轼:用路收费治顽症
“北京的交通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了。虽然市政府不停地修路,但是拥堵状况毫无改善。每年几十亿修路的钱,还要花多少钱?钱从哪里来?所以我建议用路收费。”
茅于轼认为用路收费能彻底解决道路拥堵。拥堵造成的损失在北京每年是40多亿。如果采用用路收费这40多亿的损失可以削减百分之80以上,而所花的成本相对是微乎其微的。用路收费还有利于税赋的公平负担。目前修路的投资依靠全体纳税人的贡献,而开小车用马路的人是较高收入家庭,这种税赋显然是欠公平的。改成用路收费之后,谁用路谁花钱,十分公平。
北京会不会限制机动车发展
尽管怨声一片,但截止目前,北京并没有打算限制机动车的发展。去年的人代会上,北京市还将振兴汽车工业作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上了工作日程。不过来自城市公共交通和环保的压力正日益强大。
今年8月,北京市提前1年零9个月执行欧Ⅱ排放指标,旧车的淘汰速度明显加快。
今年9月起,北京市对黄标车将实行交通限行。
本周,有传闻,北京市将对1.6升排量以下的机动车限行……
采访中了解到,司机们最担心的就是“单双号再出江湖”。
1999年北京市一度对两厢式小客车采取限时进入长安街的“临时”管制措施,其中包括了环保指数达标的富康二厢车和桑塔纳旅行轿车。
业内人士不无担心地指出,既然开过先河,恐怕未来“限行”措施依然是“北京马路停车场”最有效的“保守疗法”。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临时性限制措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话,那么2008年奥运会前,以及2009年北京驾车出行的人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