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中国客车网在线新闻组 王珏 罗剑
今年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一汽建厂五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五十周年纪念日。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励精图治,迎来了我国汽车工业的黄金时期,也成就了一批实力强劲、志高存远的优秀企业。
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坐标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不禁让每一个汽车人心潮澎湃。回顾中国汽车工业从一片空白混沌一路走向今天的繁荣兴盛,这个过程凝聚了我国所有汽车企业的力量,也汇集了所有汽车人的智慧和汗水。
苍山已得翠柏,春风总唤绿苗。一个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经济命脉的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无数的人和企业继往开来、不懈奋斗。于汽车产业这股打一出现就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大潮当中,金龙联合汽车有限公司(大金龙)不过是一个后来者,是一个勇敢者,也是一个超越者,它始终以一个肩负重任、锐意向上的姿态在这股大流之中创造价值,同时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推波助澜,贡献力量。那么,大金龙到底给客车业带来什么?
准确定位,快速切入,为中国客车业打造新客车
我国的客车产业起步于80年代,在整个80年代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级的时期,国产客车产品档次低,造型呆板,除了运载功能以外,毫无舒适性、安全性可言,而国外品牌客车的价格又过于昂贵,在性能和功能上与市场需求上不合拍,客车市场处在混沌之中,一切都待唤醒。1988年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公司,工厂的前身是一家毫无汽车生产背景的水泥制管厂,但这并没有限制金龙客车的产品定位。大金龙自成立之日就致力于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中高档车,这与股东的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和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因为厦门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都是汽车业的行家里手,拥有相当的市场经验和技术力量。1988年成立之初,金龙当即引进德国技术生产金龙-曼豪华大客车。在后来的两年内又先后与奔驰、东风汽车展开广泛技术合作,在短短的两年间完成了从贴牌组装到自主研发的功能转换。
金龙客车并不是业内第一个引进国外技术,生产中高档车的客车企业。在此之前,1982年起,沈飞汽车制造厂先后引进日本富士重工、日野车体等公司的车身制造技术,1986年北方车辆制造厂引进德国尼奥普兰公司技术生产高档豪华旅游轿车。
在它之后,我国较大的客车企业几乎无一例外的与国外展开合作,主要有安徽安凯、西安沃尔沃、桂林大宇、亚星奔驰等。
面对如此多的合资企业和洋品牌,高手如林,金龙客车在进入客车业的时机上和别人打了一个平手,但是它的过人之处在于它的定位是"适合国情"中高档客车车,而不是一相情愿的追求"档次最高"和"价格最贵"。过于简陋的低档的产品只能抑制市场的发展,同样过于高档豪华的产品在当时我国的经济背景下也只能让用户望而兴叹。贴近市场,以市场的需求和接纳能力为导向,金龙客车紧紧的抓住了这个原则。
坚持自主研发,为中国客车业独辟蹊径
贴近市场,以市场的需求和接纳能力为导向,生产"适合国情"高档车。这一观念的确立和初见成效,使金龙客车放弃了依靠国外品牌的念头。1992年,金龙决意走自主研发的路线,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一举措被业内称之为"逆风行动",直到后来才被人称之为"独辟蹊径"。
今天,我们反观客车业十五年来发展的过程,就能很清楚的看出,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建立品牌才是正确的出路,至少在那个时期是这样的。到2002年止,环顾客车行业真正能称之为客车大鳄的企业无一不是国内自主品牌,而那些合资品牌几乎全部表现低迷。很显然,不是它们技不如人,问题在于它们所做的客车不是多数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没有切合市场的主流和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合资企业在产品开发决策和生产环节上受外方制约太大,决策缓慢,产品换代不够及时,因此也不为市场所青睐。
金龙客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专门技术开发部,从根本上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客车,随后又自主研发了专用客车底盘,此举在客车行业内是首创,改变了用载货车底盘改装和拼装客车的局面,使我国客车技术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期,针对国内市场需求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出了第一代中型豪华旅游客车产品。
1994年,针对国内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机遇,大金龙率先开发了适合高速客运的大型豪华客车,并在成渝高速、沪宁高速公路上对"洋品牌"沃尔沃、凯斯鲍尔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1995年,城市公交车开始向着高档化发展,公司又及时推出了豪华公交车,并很快打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场。
1997年,城市间中短途客运车辆面临大批更新,公司又适时推出了中、高档中巴。由于该产品经济适用,为营运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很快打开了市场。2000年,自主开发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全铝、全承载式客车。2001年,公司在国内首家开发出超低地板公交车。2002年至2003年初又先后推出了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欧洲之星"豪华大巴、"捷欧"系列中型高档车、政府公务用车和环保公交车等新车型。至此,大金龙已经成功开发了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客车,产品涵概了旅游、客运、公交等领域,平均每半年就会有一款新车出现,并且在市场上取得可观的销售成绩,目前,金龙客车在中国客车市场保有量超过4万辆,从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金龙产品对于市场的影响力,1995年产销371台,1996年产销397台,1997年产销751台,1998年产销1329台,1999年产销3571台,2000年产销6339台,2001年产销10185台,2002年产销13922台,销售增长在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五年间连续接近或超过100%的水平。
应用领先,理念超前,为中国客车技术执领先机
大金龙发展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龙客车品种不断丰富、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金龙客车曾经一度成为同行业企业学习、追赶甚至抄袭和模仿的范本,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因为金龙客车往往能在造型上令人耳目一新,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扩充上领先于人。
从产品造型来看,金龙客车近年来研发的"奔腾"、"飞腾"、"豪爵"、"捷欧"、"欧洲之星"等系列产品,造型时尚新颖、技术领先、人性化的设计使乘坐舒适、环保发动机的使用倍受推崇,市场反应极好,这些车的出现加速了过时车型的快速退出,很多企业也因此尾随而至,使客运旅游市场的客车面貌和客车性能整体上得到提升。
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金龙客车紧贴世界客车技术发展的步伐,并且能将其适时的导入到产品当中,无论发动机技术、车身技术、底盘技术、电气技术的改造和应用,金龙客车始终走在同行业企业的前面。大金龙是第一家研发和使用专用客车底盘的客车企业;第一家采用ABS制动系统、ASR防侧滑装置等先进技术;第一家使用电涡流缓速器;第一家拥有全铝全承载式客车技术;第一家开发出超低地板公交车;第一家提出同一平台制造的造型理念;同时在国内最先应用有限元分析理论,采用ANSYS
5.5版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车身结构刚度、强度分析计算和相应的结构改进的分析研究工作……这些技术在我国客车业,都是由大金龙首创或者率先使用,对客车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在产品配置上,大金龙一贯坚持国际化配套和全球采购,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保证产品拥有足够好的性能,满足用户需求。公司与德国ZF、MAN,美国康明斯、德纳、纽威,日本尼桑、三菱、日野等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共谋发展。在发动机的配置上,大金龙表现尤为领先,2000年在国内最先使用符合欧洲排放标准的环保发动机,这仅仅比欧洲市场晚了4个月。我国现在只要求达到欧Ⅰ,部分城市要求达到欧Ⅱ标准,大金龙却率先采用欧Ⅲ,目前欧Ⅲ排放的公交车已经在厦门等城市投入运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规模扩张,触动重组,为中国客车业创造成长模式
从1988年到1997年间,大金龙稳步发展,其品牌影响逐渐深入人心。为了加快公司的发展步伐,迎合市场需求,大金龙开始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从1997年底到1999年间,先后成立了武汉、绍兴和苏州三个事业部,设立一家,成活一家,红火一家。三个事业部的成立使大金龙更加快速的占据了客车市场的分额,因而连续三年荣登销售第一的宝座。大金龙的这一系列重要动作,曾让国内同行业普遍感到震撼和惊羡。同时也触动了一批较大企业的走低成本扩张道路的神经,大金龙的扩张不仅为业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加速了客车业的合并重组,使国内客车制造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更加优化的配置。上个世纪末,我国有大大小小的客车生产企业100余家,其中有大部分是有名无实,一年生产几十台或者几百台车苦苦支撑着,这种结构散、布局乱、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的局面对于客车业的长远发展消耗很大,不利于整体发展,如不加快重组,将难以在国际市场立住脚跟。虽然客车工业前景广阔,但这个问题已成为客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症结。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调整力度,只扶植产销前10名的大型客车企业,这对客车工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内客车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蔚然成风,先后有重客、驼铃客车、 骊山客车、洛阳客车、黄海客车以及上海、江苏等地一批中小型企业陆续并至他人旗下,最近又有三湘、桂客、萍乡客车、上饶客车等企业纷纷寻求重组方向。另一方面包括大金龙在内的各大客车企业和新近进入的民营客车企业纷纷寻找低成本资源,积极扩大规模,经过此番行业内大重组大整合,不久后客车业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大金龙是此番并购浪潮的揭幕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功不可没。
品牌自觉,为中国客车业树扬民族旗帜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生产大国,尽管生产能力很充足,但是没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客车行业尤其如此。大金龙算是其中最具有品牌意识、管理和经营品牌能力的一家。
1988年公司成立之初,当时采用的是一个"龙"形商标。1990年8月,大金龙又自行设计并率先使用了一个圆环中的"双人"形商标,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商标导入过程。1998年12月年,大金龙开始进入核聚变式的发展阶段,这一年,公司导入了全新的VI系统,同时停止使用从前的商标,这是金龙客车最具历史性的品牌变革。此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便在广大客户群中耳熟能详,短短几年,大金龙已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为了有效的维护好公司的声誉和品牌价值,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并于2002年9月通过了英国SGS认证公司ISO9001-2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2月率先通过了国家检验检疫局质量认证中心3C认证。2001年,金龙客车成为首个大批量客车服务于北京"世界大运会"、上海"亚太经合会"和南京"世界华商会"等大型国际会议的国产客车品牌,2003年世界客车联盟授予公司"BAAV年度最佳客车制造商"的称号。
目前,在国内客车界,大金龙这块牌子几乎家喻户晓,客户对于金龙品牌的忠诚度和支持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品牌,因此不难理解金龙客车在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市场地位和分额难以撼动。大金龙是国内最早打造品牌,也是将品牌经营得最好的客车企业。大金龙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低成本,成立三个事业部,最近又传闻业内近十家企业频频向它伸出橄榄忮愿意归附旗下,都与它的品牌号召力和品牌价值有很大关系。
大金龙把自己定位为民族品牌,因为它是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全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这在国内还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品牌。与此相反,金龙客车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也是非同一般。
"任何一个民族品牌最后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跨越国界实现民族品牌的全球化?"大金龙总经理沈伟在谈论如何发展民族品牌的时候如是说。他认为,金龙客车已经到了足够开拓海外市场的时期了。为此,公司成立了主负责海外市场的商务部,抽调一支精干的队伍,纵横海外。短短的几年时间,便按照当初的战略部署顺利打开局面,业绩一路飘红。2000年,大金龙一次就向伊拉克出口了30辆国内豪华客车;2000年至2001年,陆续为香港提供了200多辆豪华双层客车。2002年至今,在澳门地区完成销售车辆35台,在马耳他已完成销售车辆80台。产品遍及在南美、澳洲、东南亚、非洲、中欧等地。金龙客车海外市场遍地开花,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是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段时期以来,多数人认为,在国际品牌与国际资本的重压下,国内企业已失去了创造民族品牌的机会,在我国入世的大背景下,再谈民族工业民族品牌就是狭隘……对此,大金龙用实际行动予以驳斥--只用短短十几年时间,金龙在国外品牌充斥的客车市场里不仅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位居市场销量榜首,而且为民族工业如何与世界品牌竞争提供了宝贵经验。大金龙总经理沈伟所说,我们高唱民族品牌之歌,目的是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花最少的钱乘坐到最舒适的客车,在国人和世人面前打造一家卓越的百年老店。
结束语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从成立至今不过十五年,相对汽车工业的五十年来说,还不到三分之一。如果说,此前的三十五年间,众多汽车企业和汽车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蓝图、扫清了障碍,同时也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那么,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十五年的经营,把客车行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把一幅充满生机和喜悦的画卷展现到了世人的面前,激发每一个汽车人以更加昂扬更加坚定的姿态为汽车产业继续奋斗。后来居上竞风流,期待更多的后起之秀给中国汽车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全新的市场气息,为中国汽车产业早日走向世界拼搏、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