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宇通企业集团重组重庆客车总厂,意味着河南企业开始在中国西部跑马圈地;宇通并吞六合之心,在当前的客车行业重组浪潮中尤为彰显。 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对内延长产业链条,宇通此举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河南企业做大做强的梦想。 “鹰”之王国 一只鹰隼,其巨大无比的翅膀掠过西部苍凉的天空,明目利爪之下,一只只“猎物”倏然间被捕获。 谁是这只鹰? 7月8日,郑州宇通企业集团重组重庆客车总厂一事终于纲举目张、尘埃落定。伴随着新成立的重庆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揭牌仪式的举行,人们蓦然发现,来自中原的一只“鹰”从此要栖息于嘉陵江边,长声浩叹“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只是宇通发动西部产业攻略的第一步。日前,记者赴山城重庆采访,宇通企业集团董事长汤玉祥依然在雪茄的浓浓烟雾中指点“江山”:“宇通行业整合的计划原来想拖两年,现在要提前了!” 眉宇之间,霸气隐然;而举手投足之间的资本扩张策略,却尽显稳健。 宇通旗下客车王国的主要版图,呈网状圈定于中国的大部分疆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唐朝诗人李白早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嗟苦之叹。记者于7月6日坐火车穿越巴蜀之地的层峦叠嶂,沿途所见,果不其然。 但大西南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铁路、航空、水运路线的开辟自不待言,仅高速公路,西部大开发就使其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今年底,云南全省将突破1000公里的里程;未来3年,重庆将开工1000公里;未来5年,四川也将修建700公里……公路交通的昌达势必对中高档客车形成巨大需求。 对于此种际遇,宇通显然看在眼里。目前,国内共有大中型客车厂100多家,其中,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大金龙)、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小金龙)这3家堪称规模最大。西南地区的客车制造厂也为数不少,但规模多偏小,技术和质量往往无法满足长途客运和高速公路的要求。 宇通因此相时而动。去年,在西南4省宇通客车售出1200多台,但汤玉祥坦言这个市场没有做好,“还有许多潜力可挖”。 业内人士介绍,客车因大部分是直销,路途的遥远将会使购买成本增加很多。因此,对市场紧抓不放的宇通,要在大西南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以减少用户远距离购买的不便。 无独有偶,地处山城的重庆客车总厂也在谋求市场突围和体制变革。今年2月25日,双方在郑州就合作事项举行首次会谈,用知情人的话说:“没想到一拍即合!”4月28 日,几乎没有什么波折,双方顺利完成了合资合作的各项谈判工作,签署了合资协议,同时发布相关公告。据了解,在此过程中,重庆市有关主要领导曾两次莅临郑州宇通考察洽谈,“足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蜀道”之行,宇通再无古人的艰辛。根据合资协议,新组建成的重庆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由四大股东组成: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品牌和技术入股,占10%;郑州宇通发展有限公司注资作股50%;重庆客车总厂以厂房、设备和相关债权入股占33%;剩下的7%的股份挂名于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据重庆方有关人士的介绍,“这部分股份为重庆客车总厂的职工持有”。 一场致力于长远的合作,至此有了良好的开端。7月8日,记者在揭牌仪式的现场亲历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举目望去,彩旗飘飘,侧耳倾听,鼓乐齐鸣。 为“郎才”,也为“女貌” 宇通重组重客总厂,自一开始就充满着戏剧性。 重客总厂是重庆市公交控股(集团)公司所属的合资子公司,是一家有63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生产公交用车,产品覆盖国内中西部10余个省份,生产规模列西南第一。重庆市公交控股(集团)公司总经理雷军告诉记者,2002年该厂产销创下历年最高水平,共产销客车1500多辆,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困扰,该厂产品一直在中低档徘徊,生产规模做不上去,企业发展前景“并不看好”。 在此情况下,自去年开始,重客总厂开始与外面具有合作意向的企业频频接触。先是泰国泰隆集团、常州客车,而后是当地民营摩托企业巨头力帆集团。 在当地政府的“好心撮合”下,重客总厂曾与力帆集团有过短暂的联姻。“当时合同都签了,力帆收购重客总厂55%的股份,6000万资金都打到了账上,并负担高达1亿多元的债务,但不久之后合作失败,协议随之解除。”雷军告诉记者。 其中原由,用一位知情者的话说是“造两轮的怎么能熟悉造四轮的?”此话明确表明一种技术壁垒的存在。久旱逢甘雨,宇通的出现,实在是以更为光彩的面目吸引了重客总厂决策层的眼球。 十年磨一剑,经过股份制改造并化身民营的宇通企业集团已成为业界注目的明星企业。其前身为郑州客车厂,旗下的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上市,产品涵盖高、中、普档客车,主要经济指标连续9年平均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2002年销售客车1.3万多辆,产值超过33亿元,综合实力稳居同行业首位。 技术、管理、机制、资金乃至充满活力的团队精神,无疑是重客总厂所欠缺的。正因如此,在合资的态度上,它并没表现出过多的犹豫。在此次揭牌仪式上,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话语铿锵:“通过合资,重客总厂不仅要实现机制转换,还要转变观念,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产品创新,从而提升重庆宇通的市场竞争力。” 此语自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内。按照既有的规划,重庆宇通将立足西南市场,努力达到年产销大中型客车4000~5000辆,年销售收入7亿~15亿元,无论对合作的哪一方来说,这都体现了共赢的宗旨。 重客总厂焉能不心动? 布局西部 不战而屈人之兵。狭路相逢也罢,横刀夺爱也好,宇通企业集团首战告捷。此次合资后,重庆方将客车生产的主业全部纳入重庆宇通体系,产品一律冠以“宇通”品牌,不再沿用原来“重庆客车”的名称。 汤玉祥为合资公司勾画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借助公交车平台将宇通客车的市场进一步扩张至西南、西北甚至中原地带,延长产品链,使现有的生产能力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区域市场布局。 这里显现出了宇通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整合客车产业的雄心。现在,宇通企业集团整合西北某客车厂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新企业与重庆宇通遥相呼应,共同布控西部客车市场格局。 宇通客车在新疆、宁夏、青海等西北地区省自治区 的销售工作一直做得很好。西北目标企业早已停产,他们的热情度很高。汤玉祥告诉记者。 此言不虚,一段时期以来,宇通客车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为10%左右,而在西北地区的市场占有量达到了30%~40%,有的省份甚至更多。 在潜力巨大的市场面前,郑州宇通企业集团选择了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企业整合。但汤玉祥认为,大的市场整合还没有到来。在广东和福建,今年预计宇通客车分别实现7亿元和4亿元的销售额,今后一旦重庆宇通条件成熟生产高档客运车,郑州宇通企业集团就会通过它加大对这两个省份市场营销的力度。毕竟,华南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客车市场,宇通去年的客车销量占该地区全部销量的1/10,今年力争提高到1/6,未来两三年内则计划达到1/2,如此一来,仅靠郑州宇通的生产能力就显得不够。 攘外也需要安内。汤玉祥认为与重客总厂最大的合作问题是管理体系和文化心态上的整合。据了解,宇通企业集团派往重庆宇通的管理人员只有四五位。 “磨合期需要一年。他们是我们培养出的比较成熟的骨干管理人员。”以此看来,汤玉祥并无太多的担忧。 加速扩张的背后 郑州宇通企业集团在西部扩张,莅临重庆宇通揭牌仪式现场的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宇通向西部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改变了过去我们只单纯输出劳动力和产品的局面,代表了一种新生的力量! 对此赞誉之辞,宇通显然没有沾沾自喜。目前,客车行业的重组日趋加剧。今年2月份,市场传言大金龙与小金龙要结成战略联盟,要与宇通争第一,但到了3月,大金龙旗下的苏州金龙闹分家,宇通作为中国客车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更加稳固。 借此顺势,宇通开始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市场跑马圈地,与此同时,其内部的产业链也在朝横向扩展;7月,兼并重组河南水利机械厂进入收官阶段;现在,合资收购国家大一企业郑州工程机械厂(简称“宇通重工”)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从客车制造、零配件、工程机械、房地产到对外投资,宇通企业集团正在通过资本、产权和生产经营性关系纽带,成为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大型企业集团。 厚积而薄发,郑州宇通企业集团围绕主业开展多元化扩张,其目的并不只是借国企改革之机低成本并吞群雄,更重要的是,它要将自身打造成业界的百变金刚,经历更大的风雨,迎接新的产业化重组浪潮的到来。“目前国内几个大的行业,如奶业、啤酒等,都是该死的死,该活的活。整合,是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的需要。”汤玉祥认为。 不仅如此,宇通开始在服务、质量等细节方面越来越下功夫。6月底,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销售服务公司开业。据介绍,宇通今年要在全国建立10余家这样的4S专卖店,明年则要达到20多家。 另外,投资6000万元的技术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不久将投入使用;宇通的实验中心项目、高档产品生产线项目、物流中心项目等也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工。这一切,都彰显出宇通夯实发展平台,进而横扫六合的不凡决心。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信息产业部 E-mail:webmaster@chinabuses.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