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WWW.CHINABUSES.COM V3.0  上次更新时间: 2025723星期三
 
 
香港白马公司激活南宁公交
 

               李银雁/尚志新

  
今年来南宁,发现这个城市有许多变化,但特别吸引记者的是身上涂着在紫红色底子的映衬下一匹狂奔的大白马的公交车。据介绍,2002年南宁市“禁摩”“限摩”之后,城市公交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南宁市政府先后由市长主持召开了五次会议,研究如何进行公交改革,最后拍板决定,通过引进香港白马公司,对南宁市公交改革来了一个“破冰行动”。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南宁市有关部门。

  城市公交改革势在必行

  对大多数市民来讲,公交是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各地公交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大,人口增多,城市居民对公交的需求越来越大,市民们希望开更多的公交线路,开更多舒适的公交车,方便市民的出行;另一方面,政府对公交公益性事业财政扶持也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公交发展对资金巨大的需求。由于公交一个公益性比较强,全国绝大多数的公交公司都是亏损的,公交公司成了政府难以去掉一个沉重的包袱,在这样一个背景,公交改革已势在必行。

  成立于1960年、承担着南宁市80%以上公共交通客运量的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苦恼。虽然,与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南宁市公交公司的各项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是全国为数不多、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之一。但南宁公交发展仍然滞后,据了解,南宁市2001年万人拥有公共汽车9台,建设部要求12台,远没有达到建设部颁布的标准。随着南宁市“限摩”、“禁摩”文件出台,以及以改善南宁市交通状况为重点的南宁市城市建设“136”工程实施,对南宁市公交提出了更高要求,南宁市公交发展压力剧增。

  南宁公交破冰行动

  只有大力进行改革才有出路,南宁市政府意识到,南宁市公交必须来一个破冰行动。但是公交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却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程。当时南宁市对公交改革提议很多,有人主张把公交公司一分为二,引入竞争,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也有人主张提出改制上市解决公交公司资金需求“瓶颈”;有人主张按南宁市6号文件进行改制,职工买部分或全部股权。几个方案都没有获得通过。

  最后,南宁市提出了“国有主导、规模经营、多元投资、适度竞争”十六字改革方针。南宁市政府认为公交公司关系到老百姓的出行,搞不好,影响大,不论讨论哪种方案,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对于“国有主导”、“适度竞争”,南宁市建设部门解释说,保持国有资产控股地位,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的统一管理。南宁市长林国强说,改革也要讲风险,公交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国有不主导,万一社会动荡,企业不出车,就影响社会稳定。企业讲经济效益,好线路愿意跑,差线路不愿跑怎么办。国外公交也基本上是国有主导。至于适度竞争,南宁市认为,公交不同于其他行业,有限的城市资源和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公交公司不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适度竞争这既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又不会导致市场混乱,资源浪费、公益下降。

  在这改革方针的指导下,南宁市很快与香港白马集团达成了协议。南宁市拿出南宁市公交总公司所属23条线路为主体,与香港白马集团共同合资经营南宁白马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司总投资1.2亿,投资比例各占50%。

  改革成效初显

  去年8月29日南宁市与香港白马集团达成协议,12月30日正式挂牌。这是广西公用企业第一家引入外资。这一破冰行动经过半年运转,目前初显成效。

  据了解,通过引进外资迅速把市场扩大。白马进入23条线路,今年底进新车400辆,现在置换了10条线路255辆。去年开了14条新线,今年新开12条。预计2007年南宁公交达到1500台,可以提前两年达到建设部颁布的标准。

  引进外资,还引入竞争机制,先进的理念和管理。南宁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陆冬青说:“我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现在又是合资企业的领导,我感受最深是法人治理结构差异。过去国有企业‘老三会’办事效率低,机制僵化。几年前在青岛公交有一个投资项目,我们去考察,认为效益好,很有投资价值。回来后写了可研报告,获得通过足足用了三个月时间,等一切手续办完了,别人却已捷足先登。”

  “到这里感觉不一样,合资企业实行董事会下面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制订制度,经营目标,然后交给经营班子去完成,很多事务都不干预。人员很精减,过去一个车队有四个领导,现在一个车队只有一个领导,过去公司一部公交车按1:4.2配置人手,现在1:3.3。”

  据了解,白马引进公交车的档次比较高,车里设施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同样的线路,白马公交上座率比原公交提高了5-10个百分点。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合作联系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客车网信息产业部
E-mail:webmaster@chinabuses.com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